「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一个冷知识是:其实在日本也有个洛阳。

那就是建造于公元794年(安史之乱结束31年)的日本京都,京都在日本的别名正是“洛陽”,在日本传统里,去京都甚至被称为“上洛”。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据说日本在794年营建这座城市时,不但在城市规划设计上仿照唐朝长安(规模为长安1/5),更将城市西侧被朱雀大街分隔开的右京称为“长安”,靠东侧的左京称为“洛阳”。后来右京(长安)经常闹水灾慢慢被废弃,剩下的也只有左京--洛阳了。

这就是京都的别名是”洛阳”的原因。所以也别嘲笑现在中国人一窝蜂翻版打造欧洲小镇了,在我们阔的时候也一样被人家盗版。

长安和洛阳作为隋唐以前中国的一线城市,被称为“两京”,在鼎盛期推测人口都超过了百万。

长安是周、秦、汉、隋四个朝代的首都,所以是文化和政治中心,但洛阳却是唐朝大多数时候的经济中心与社会中心。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先秦时代谈起“天府之国”,讲的其实是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当时这里被称为“陆海”,到处都是森林和肥沃的草原,但随着人口增加和环境破坏,关中地区渐渐不能养活本地人口,如唐朝人杜佑分析:“秦朝开郑国渠为关中增加了4万顷田地,汉朝时开白渠又增加了4500顷,关中地区的肥沃由此而致。而到了盛唐时期两渠灌溉的田地只剩下一万顷上下,到了安史之乱后的大历年间,只剩下6200顷。”,也就是说到唐朝中期以后田地比汉朝时减少了86%

唐朝为了供应长安的百万人口,每年需要从东部输入大量粮食。

在白居易16岁进京时,名士顾况看到他的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这一年是贞元三年(787年)。历史记载其实关中丰收。长安的粮价是一斗米150文,一斗粟80文(富人吃米穷人吃粟,一斗米大约为7.5公斤),是当时粮食主产区江淮一带粮价的两倍。

我们可以得出粗略的结论:当时的长安粮食价格,即使是在丰收的时候,也高于粮食产地两倍以上。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为什么这么高价?因为运输成本高。

盛唐时期长安人口百万,每年关中地区需要的外来粮食需400万石,但是在粮船朝长安运的途中,却有一道拦路虎,这个拦路虎叫三门峡

今天提起三门峡大家只知道三门峡水电站,但在秦朝到隋唐的历史上三门峡却一直是全国大难题,因为黄河流到这里后进入了狭窄的峡谷,流速加快,水中布满了巨石和暗礁以及漩涡,非常不利于行船。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粮船一不留神就会撞上去支离破碎,据说每三艘船就会有一艘被撞沉

唐朝时在三门峡一带的船上撑篙人被称为“门匠”,通常都是山西平陆人。自古有句话“自古无门匠墓”,为什么没有?因为门匠们都迟早会死在水里。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不仅如此,因为要对抗巨大的逆流冲力,往往通过一艘船就需要数百人在岸上拉纤,河道又狭窄,有时一天难得过一条船。所以只有舍水就陆,把粮食从船上卸下来,在蜿蜒险峻的山道上用牛车运输,等过了这一段后再运到船上去。

但是当时的条件下山道也不好走,狭窄陡峭经常只能容一车通行,又常常遭遇山石滑落,甚至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等……总之一句话,在近代炸药出现之前,从东部地区通向长安的大规模运输问题是无法彻底改善的。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所以遇到长安粮食不足的时候,隋朝唐代的皇帝们,常常要携宫廷从长安跑到洛阳“就食”。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大几千人到洛阳“就食”。到了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干脆直接把朝廷搬到洛阳去了,改洛阳为首都,长安反倒成了副首都。

所以隋唐时代,与长安相比三门峡另一边的洛阳地位越来越重要。终于在唐朝灭亡的前夕,唐朝第19任皇帝唐昭宗时,朝廷被迁到了洛阳。从此长安再未成为中国的首都,地位也慢慢衰落。

洛阳的优势,是通过隋代开拓的大运河,无论是从北方还是南方,都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漕运向洛阳运输粮食。

今天中国最富裕的两个地区大家都知道,一是长江下游,二是珠江流域。而在隋唐时代,排开首都,全国最富裕的两个地区是江淮和河北

(当时叫关东)。

上图是唐朝安史之乱前户籍人口的分布,每点代表一万人,可以看到河北和江淮人口极其稠密。

而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却把这两个经济区链接了起来,而洛阳,刚好就在南北运河形成的“人字”顶部。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在古代,人口多也意味着有发达的农业,在唐朝前期,即安史之乱前,长安洛阳需要的粮食赋税,主要来自涿州-河间-魏州这一条线的周边地区。

但这一切在安史之乱后发生了改变。在河北一带起家的安禄山、史思明造反,大军攻入帝国的洛阳-长安核心地带。唐军和叛军在这里展开拉锯鏖战,大量人口死亡或者逃亡,洛阳地区受到的荼毒甚至超过了长安。

根据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对皇帝的报告说,当时洛阳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不过千户,人口降到了全盛期的百分之一以下。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而数十年后的唐敬宗时期,皇帝意欲东巡洛阳,但斐度进言说目前宫室和道路残破,需要做一年半以上时间的修缮,可见洛阳经历了几十年时间仍然未能恢复。

而到唐末的黄巢起义和军阀混战,洛阳的人口又一次下降到不满百户,已经成了一个小村子了。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洛阳不能恢复以往的繁华,除了战争外,还有经济和交通原因。

安史之乱打了8年,实际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河北藩镇没了安禄山史思明,虽然不再意图推翻唐朝,却保持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而全国很多藩镇也有样学样,宪宗元和二年(807),天下方镇共有48个,其中15个不向朝廷报户口,不上缴税收。朝廷控制的税户仅144万户,比玄宗天宝年间减少3/4。

由于藩镇割据,全国两大经济地区之一的河北不再把资源汇集到此,因此继长安后,洛阳的衰落也成了定局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唐朝中央能依赖的经济命脉就只剩下了江淮通过南段大运河运来的粮食,贞元二年(786),在经过历时四年才平定的淮西之乱后,江淮的漕米又运到陕州时,唐德宗居然喜极而泣,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做皇帝做到这份上,也真够惨的。

谈到这里,我希望各位在歌颂大唐前期的光辉盛世时,也稍微留意下安史之乱后期。毕竟唐朝289年历史,除去中间安史之乱的8年,前期有137年,后期则有144年,唐朝后期撑了那么久,同样有很多英雄人物和精彩故事

安史之乱让两个一线城市长安和洛阳就此衰落,但却给了“新一线城市”开封以机会。

「煮酒论史」为何在唐朝以后西安和洛阳再未成为一线城市?

开封在唐朝被称为汴州,从前文的运河地图上可以看出,它的位置更靠东,与江淮一带更近。事实上它在隋朝时就跻身于“新一线城市”之列,只是开封地势上过于平坦不利防御,之前从未成为过首都,于是政治地位不高而已。

在安史之乱后,开封更靠近江淮地区,通过通济渠又很容易与淮河流域连为一体,于是开封的地位急剧上升。在唐朝灭亡后,开封就取代了洛阳长安的首都地位,一直到北宋时期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