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賢后——獨孤伽羅

母儀天下

一代賢后

隋朝皇后---獨孤皇后。她雖然深度地參與了國家管理,不僅在後宮輔政,還把觸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臺,親自參與處理朝政。但她並無個人野心私慾,而且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堪稱母儀天下的賢內助。

隋文帝對獨孤皇后的寵愛滿朝皆知,他甚至允許皇后和他並尊二聖,共享皇權榮光。當時,有關部門曾趁機上奏討好皇后:“根據《周禮》,百官之妻的命婦頭銜都應該由皇后授予,請求恢復古制。”這其實是給皇后找一個大出風頭的機會。但獨孤皇后一口拒絕,她認為:如果讓皇后冊封命婦,恐怕會開了婦人參與國務活動的口子,甚至發展到幹權亂政的程度,所以此舉不妥 。

一代賢后——獨孤伽羅

開皇初年,突厥和隋朝互市,出售一筐價值八百萬錢的明珠。有人勸獨孤皇后買下來,獨孤皇后說:“非我所須也。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疲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者。”一下子贏得滿朝歸心,這為新生的隋楊政權樹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 。

隋文帝楊堅脾氣暴躁易怒,陪在身邊的獨孤皇后也常常充當起他與大臣之間的緩和劑。有人曾誣告大理少卿趙綽,事發後,隋文帝勃然大怒,要處其斬刑。趙綽認為其按律不當死,隋文帝很不高興,拂袖退往內宮。趙綽追入宮中又諫。恰好獨孤皇后在座,她很賞識趙綽的正直,命人賜給他兩金盃酒,飲完後又把金盃一併賜給了他。隋文帝這時也轉怒為喜,接受趙綽意見,同意赦免罪犯死刑,改判革職流放 。

獨孤皇后少年時代父母雙亡,這是她人生難以釋懷的遺憾。隋文帝奪取政權之後,為了補償妻子的心事,給予了岳父獨孤家族和岳母崔氏家族很高的哀榮。不僅如此,篤信佛教的獨孤皇后還先後在京城為父母和外祖父崔彥珍立寺祈禱冥福。雖然獨孤皇后對孃家感情很深,又獨寵後宮,但自律甚嚴。隋代外戚較少有憑藉私寵飛揚跋扈者,所以也得以保全身名,這與獨孤後鑑於史蹟、矯正其弊端有很大關係。獨孤皇后對她的親戚“貴而不用”,雖然給以很多關照,但並不讓他們盤踞權勢之位。正是由於獨孤後的嚴格約束,隋朝外戚極少干擾朝政。有一次,大都督崔長仁犯法當斬。一向執法甚嚴的隋文帝考慮到崔長仁是皇后孃舅家的表兄弟,想赦免他。皇后聞知,雖然痛心,但對丈夫說:“我怎能因親私之情而置國法於不顧呢?”大義滅親阻止了丈夫的徇私之舉 。

獨孤皇后對德才兼備的女性極其推崇。南朝才子許善心的母親範氏品德高尚、才學淵博,好學不輟的獨孤皇后特意詔她進宮為自己講讀經典,文帝因此封範氏為永樂郡君 。番州刺史陸讓因為貪汙下獄,數罪併發當死。他是陸家庶出之子,嫡母馮氏赴朝堂請罪痛斥陸讓,又泣涕哀切為庶子送別,替其向皇帝上表求情。獨孤皇后被馮氏的氣度感動,為她向隋文帝求情。隋文帝樹馮氏為婦女典範,並且發詔書號召天下婦女學習其道德風範,陸讓也因其母得免一死。

就這樣,獨孤皇后一方面積極為隋文帝貢獻她的政治才華,另一方面則是牢牢把握尺度,並不違規干政。俗語云:共患難易,守富貴難。即使親密如夫婦關係,難免也會被權力所侵蝕異化。然而,隋文帝夫婦一起掌控至高權力二十多年,彼此間卻做到了終生毫無保留相互信任。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高祖(隋文帝)龍潛時,頗好音樂,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託言夫妻之義。”不管外人如何看待,在當事人心中,也許只有這種互為知己的高天之義,厚地之恩。

妒由情真

獨孤伽羅在政治上是一位智慧嚴肅的皇后,生活中對感情的追求卻帶有鮮卑女子特有的天真熾烈氣質。“性忌妾媵”是其顯著個性,尤其是妒殺尉遲女導致獨孤皇后背上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

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彼此感情非常深厚,文帝為愛妻不置嬪妾、六宮虛設,然而晚年時隋文帝也沒克服得了人性弱點。有次他在仁壽宮遇到了尉遲迥的孫女。當年周宣帝死後,楊堅矯詔輔政,馬上引發了三總管起兵,勢力最大的尉遲迥差點導致楊堅大業失敗。後來,尉遲迥兵敗,他的孫女淪為宮女,長大後頗有美色。撫今追昔,楊堅的內心充滿了征服者的豪情,就臨幸了她。這讓一生驕傲自信的獨孤皇后遭到毀滅性打擊。她悲憤交加,盛怒下殺死了尉遲氏,文帝一氣之下“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裡。”最後在左右僕射高熲、楊素的勸解下,隋文帝長嘆一聲,說:“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又調轉馬頭,回到了後宮,獨孤皇后也主動謝罪,夫婦倆和好如初 。

一代賢后——獨孤伽羅

雖然在隨文帝看來妾媵只是晚年生活調劑,他對皇后的疼愛和信任從沒變過,但卻沒想到自尊心強烈的獨孤皇后內心已經受到重創,從此“意頗衰折”,心灰意冷。在廢易太子之後,皇后身心逐漸萎靡,生命如風中之燭奄然熄滅。隨文帝喪妻後枉自痛苦不堪,直到病重時才幡然醒悟和悔恨自責 。獨孤皇后這樣一片痴心,以及為了一片痴心而不顧一切的勁頭,是不是也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呢?

呂思勉曾雲:“鮮卑之俗,賤妾媵而不諱妬忌,(獨孤)後固虜姓,高祖亦漸北俗”。獨孤皇后強烈自我意識的產生與北朝鮮卑婦女地位相對較高不無關係。隋文帝是一個人品端方、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他的品性才華也贏得了內心高傲的獨孤皇后痴情追隨。因此,獨孤皇后寧可放棄名聲,也要維護自己追求一夫一妻、獨佔丈夫身心的強烈感情堅貞意願要求。

一代賢后——獨孤伽羅

從個體的角度看,獨孤皇后的妒忌乃是源出於愛情。一些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愛情並不排斥某些可以歸入性嫉妒範疇的情感。對隋文帝痴情的獨孤後希望丈夫的愛能絕對等地集於自己一身,真正過著“一夫一妻”生活。“性愛按其本性來說就是排他的。……以性愛為基礎的婚姻,按其本性來說就是個體婚姻。” 排他性是指人們抗拒其他人對自己的愛情對象,予以任何親近的心理傾向,即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睡”。許許多多帝王后妃這種排他的本性均被壓抑乃至窒息了。作為一個女性,獨孤皇后這種對真正“一夫一妻”生活的追求和對專一、持久愛情的嚮往以及對其他同性(只限於對其“一夫一妻”生活構成威脅者)的忌妒是合情合理的。

身為皇后專房獨寵一生和情傷後的過激手段使得獨孤皇后成為了中國古代妒婦最典型代表。一個也許最完美的皇后卻在歷史上得到了最意料不到的差價,值得還是不值得呢?

當然是值得的。"心,真能變成石頭嗎?為眺望遠天的杳鶴,錯過無數次春江月明。" 獨孤皇后對愛情的真摯熱烈追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稱得上是封建社會里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鼻祖,因而她在歷代如煙雲的女性中脫穎而出,永遠在歷史的一頁中閃耀其獨特的個性光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