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后——独孤伽罗

母仪天下

一代贤后

隋朝皇后---独孤皇后。她虽然深度地参与了国家管理,不仅在后宫辅政,还把触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台,亲自参与处理朝政。但她并无个人野心私欲,而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堪称母仪天下的贤内助。

隋文帝对独孤皇后的宠爱满朝皆知,他甚至允许皇后和他并尊二圣,共享皇权荣光。当时,有关部门曾趁机上奏讨好皇后:“根据《周礼》,百官之妻的命妇头衔都应该由皇后授予,请求恢复古制。”这其实是给皇后找一个大出风头的机会。但独孤皇后一口拒绝,她认为:如果让皇后册封命妇,恐怕会开了妇人参与国务活动的口子,甚至发展到干权乱政的程度,所以此举不妥 。

一代贤后——独孤伽罗

开皇初年,突厥和隋朝互市,出售一筐价值八百万钱的明珠。有人劝独孤皇后买下来,独孤皇后说:“非我所须也。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疲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一下子赢得满朝归心,这为新生的隋杨政权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 。

隋文帝杨坚脾气暴躁易怒,陪在身边的独孤皇后也常常充当起他与大臣之间的缓和剂。有人曾诬告大理少卿赵绰,事发后,隋文帝勃然大怒,要处其斩刑。赵绰认为其按律不当死,隋文帝很不高兴,拂袖退往内宫。赵绰追入宫中又谏。恰好独孤皇后在座,她很赏识赵绰的正直,命人赐给他两金杯酒,饮完后又把金杯一并赐给了他。隋文帝这时也转怒为喜,接受赵绰意见,同意赦免罪犯死刑,改判革职流放 。

独孤皇后少年时代父母双亡,这是她人生难以释怀的遗憾。隋文帝夺取政权之后,为了补偿妻子的心事,给予了岳父独孤家族和岳母崔氏家族很高的哀荣。不仅如此,笃信佛教的独孤皇后还先后在京城为父母和外祖父崔彦珍立寺祈祷冥福。虽然独孤皇后对娘家感情很深,又独宠后宫,但自律甚严。隋代外戚较少有凭藉私宠飞扬跋扈者,所以也得以保全身名,这与独孤后鉴于史迹、矫正其弊端有很大关系。独孤皇后对她的亲戚“贵而不用”,虽然给以很多关照,但并不让他们盘踞权势之位。正是由于独孤后的严格约束,隋朝外戚极少干扰朝政。有一次,大都督崔长仁犯法当斩。一向执法甚严的隋文帝考虑到崔长仁是皇后娘舅家的表兄弟,想赦免他。皇后闻知,虽然痛心,但对丈夫说:“我怎能因亲私之情而置国法于不顾呢?”大义灭亲阻止了丈夫的徇私之举 。

独孤皇后对德才兼备的女性极其推崇。南朝才子许善心的母亲范氏品德高尚、才学渊博,好学不辍的独孤皇后特意诏她进宫为自己讲读经典,文帝因此封范氏为永乐郡君 。番州刺史陆让因为贪污下狱,数罪并发当死。他是陆家庶出之子,嫡母冯氏赴朝堂请罪痛斥陆让,又泣涕哀切为庶子送别,替其向皇帝上表求情。独孤皇后被冯氏的气度感动,为她向隋文帝求情。隋文帝树冯氏为妇女典范,并且发诏书号召天下妇女学习其道德风范,陆让也因其母得免一死。

就这样,独孤皇后一方面积极为隋文帝贡献她的政治才华,另一方面则是牢牢把握尺度,并不违规干政。俗语云:共患难易,守富贵难。即使亲密如夫妇关系,难免也会被权力所侵蚀异化。然而,隋文帝夫妇一起掌控至高权力二十多年,彼此间却做到了终生毫无保留相互信任。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高祖(隋文帝)龙潜时,颇好音乐,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托言夫妻之义。”不管外人如何看待,在当事人心中,也许只有这种互为知己的高天之义,厚地之恩。

妒由情真

独孤伽罗在政治上是一位智慧严肃的皇后,生活中对感情的追求却带有鲜卑女子特有的天真炽烈气质。“性忌妾媵”是其显著个性,尤其是妒杀尉迟女导致独孤皇后背上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彼此感情非常深厚,文帝为爱妻不置嫔妾、六宫虚设,然而晚年时隋文帝也没克服得了人性弱点。有次他在仁寿宫遇到了尉迟迥的孙女。当年周宣帝死后,杨坚矫诏辅政,马上引发了三总管起兵,势力最大的尉迟迥差点导致杨坚大业失败。后来,尉迟迥兵败,他的孙女沦为宫女,长大后颇有美色。抚今追昔,杨坚的内心充满了征服者的豪情,就临幸了她。这让一生骄傲自信的独孤皇后遭到毁灭性打击。她悲愤交加,盛怒下杀死了尉迟氏,文帝一气之下“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最后在左右仆射高熲、杨素的劝解下,隋文帝长叹一声,说:“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又调转马头,回到了后宫,独孤皇后也主动谢罪,夫妇俩和好如初 。

一代贤后——独孤伽罗

虽然在随文帝看来妾媵只是晚年生活调剂,他对皇后的疼爱和信任从没变过,但却没想到自尊心强烈的独孤皇后内心已经受到重创,从此“意颇衰折”,心灰意冷。在废易太子之后,皇后身心逐渐萎靡,生命如风中之烛奄然熄灭。随文帝丧妻后枉自痛苦不堪,直到病重时才幡然醒悟和悔恨自责 。独孤皇后这样一片痴心,以及为了一片痴心而不顾一切的劲头,是不是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吕思勉曾云:“鲜卑之俗,贱妾媵而不讳妬忌,(独孤)后固虏姓,高祖亦渐北俗”。独孤皇后强烈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北朝鲜卑妇女地位相对较高不无关系。隋文帝是一个人品端方、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他的品性才华也赢得了内心高傲的独孤皇后痴情追随。因此,独孤皇后宁可放弃名声,也要维护自己追求一夫一妻、独占丈夫身心的强烈感情坚贞意愿要求。

一代贤后——独孤伽罗

从个体的角度看,独孤皇后的妒忌乃是源出于爱情。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爱情并不排斥某些可以归入性嫉妒范畴的情感。对隋文帝痴情的独孤后希望丈夫的爱能绝对等地集于自己一身,真正过着“一夫一妻”生活。“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以性爱为基础的婚姻,按其本性来说就是个体婚姻。” 排他性是指人们抗拒其他人对自己的爱情对象,予以任何亲近的心理倾向,即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睡”。许许多多帝王后妃这种排他的本性均被压抑乃至窒息了。作为一个女性,独孤皇后这种对真正“一夫一妻”生活的追求和对专一、持久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其他同性(只限于对其“一夫一妻”生活构成威胁者)的忌妒是合情合理的。

身为皇后专房独宠一生和情伤后的过激手段使得独孤皇后成为了中国古代妒妇最典型代表。一个也许最完美的皇后却在历史上得到了最意料不到的差价,值得还是不值得呢?

当然是值得的。"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独孤皇后对爱情的真挚热烈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称得上是封建社会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鼻祖,因而她在历代如烟云的女性中脱颖而出,永远在历史的一页中闪耀其独特的个性光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