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千秋,被冤殺的四位忠臣,他們真的是被冤殺的嗎?

王侯將相,忠臣良將,奸臣邪妄,在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上比比皆是,然而有幾個名動後世的幾個特殊人物,他們是忠臣,是良將賢相,但最終卻皆被君王賜死,因而他們的死對後世而言也就具有了極大的爭議,他們死的究竟冤不冤也無法說清,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幾位極具爭議的忠臣!

1、伍子胥被殺
忠義千秋,被冤殺的四位忠臣,他們真的是被冤殺的嗎?​伍子胥是中國古代十分著名的一個歷史人物,在春秋戰國中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伍員身負國恥家仇,卻忍耐著巨大的悲痛和徹骨的憤怒等待時機,幾十年艱苦奮鬥矢志不渝,最後終於殺回了故鄉幹掉了自己所有的仇人,真是一個有血性的烈丈夫!”,伍子胥用事實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原則,有德報德,有怨抱怨,他的偉大在於他對中國傳統的那種以德報怨的觀念不屑一顧,在他看來,烈火就是要用冷水撲滅,惡人就是要用武力來制服,所以他對冤殺自己全家的楚王及楚國痛恨無比,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吳國和吳王忠心不二,在幫助吳國滅掉楚國時,好朋友申包胥責備他說:”即使國家對不起你,你也不應該反過來毀滅這個國家啊.”伍員鬚髮倒豎說出了一句讓千古之下的小人為之顫抖的名言:”以德報怨,則何以報德!”。

伍子胥投奔吳國後,先是輔佐吳王闔閭攻滅楚國,爭霸天下,夫差繼位後,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伯嚭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賜死伍子胥,贈劍令他自盡,伍子胥仰天長嘆說:“唉!奸臣伯嚭作亂,大王反而殺我。我使你的父親稱霸諸侯。在你還未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幾位公子都爭立為太子,我與先王冒死力爭,差點不能被立為太子。你被立為太子後,想將吳國分一半給我,但我並不敢有這種奢望。可是如今你竟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而殺害長輩。”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遂自刎而死。

2、范雎進讒殺白起
忠義千秋,被冤殺的四位忠臣,他們真的是被冤殺的嗎?​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經過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武王三代的勵精圖治,秦國國力強盛,威震六國,當時的秦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統一全國了,可悲的是范雎這樣一個人物也犯了小人之過----嫉妒,擔心白起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預算利用自己和秦王的關係好,老是抓機會說白起的壞話.終於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征戰,要求白起帶兵配合一下,白起認為這次戰役發動起來不值得,就給秦王提了個建議,說自己不去為好。這是個純技術性的建議,結果被范雎鑽了空子,說白起要造反,秦王本來就對戰無不勝的白起有忌憚,於是賜給了白起寶劍,讓他自殺,白起憤怒的問到:”為什麼?”後來轉念一下子想通了,”我在趙國殺了四十萬人,難道還不應該死嗎?”,於是在死前說了一句:“我固當死”,就自刎而死。

白起死了,秦國一時將才接應不上來,起用了范雎的老鄉一個叫鄭安平的人,結果一出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秦王有一次不經意的在范雎面前說:”白起要是活著,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失敗呢?”范雎羞臊的臉都紅了,知道秦王在埋怨自己,於是找了個機會辭職走了,結果秦國統一的步伐又推遲了幾十年。

3、漢景帝殺晁錯
忠義千秋,被冤殺的四位忠臣,他們真的是被冤殺的嗎?​晁錯是漢景帝的老師,面對國內諸侯割據,威脅中央政權的局面,漢景帝就準備削藩,於是景帝就找人謀劃這個事兒,晁錯也是這個意見,漢景帝就在晁錯的建議下開始搞削藩,然而由於削藩過於急促,各地諸侯紛紛起來造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各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反抗中央朝廷,意思是說皇帝是好的,就是讓晁錯給把持了,逼迫皇帝撤藩,諸侯聯軍聲勢浩大,反抗激烈,使得中央朝廷猝不及防,無力抵抗。

迫於現實,也為了討好七國讓他們罷兵,景帝順水推舟在大臣袁盎的見一下,希望通過殺了晁錯來平息七國之難,於是景帝下令將晁錯腰斬於市,然而事與願違,在殺了晁錯之後七國依舊不願罷兵,景帝值得繼續下令讓大將軍周亞夫平亂,最終七國之亂被平定。

4、宋高宗殺岳飛
忠義千秋,被冤殺的四位忠臣,他們真的是被冤殺的嗎?​岳飛,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靖康元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紹興十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然而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岳飛的遲疑遭受了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岳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實際上,本來高宗對岳飛是非常信任和喜愛的,岳飛呢,本人沒有什麼背景,也不是出身世家,僅僅是因為作戰勇猛被宗澤賞識,曾經對高宗提了那麼一下,高宗就注意了這個人才,著意培養,短短几年,就提拔到了與韓世忠同級別的大將,後來岳飛在襄陽屯田,有人進讒說岳飛的權利太大,可能要造反,高宗根本不信,把書信包了一包給岳飛,以示對其的信任。可最終岳飛依舊被高宗賜死,死前他向皇帝討說法,皇帝沒辦法,給了三個字“莫須有”,於是,岳飛高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遂飲毒酒而死。

伍子胥、白起、晁錯、岳飛等人之死,都有受到他人挑唆的原因,但又各有不同,伍子胥除了伯禆的挑唆導致的吳王夫差的猜忌,還有越國的原因;白起除了范雎挑唆導致,還有大肆屠殺造就的“人屠”罵名;晁錯就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岳飛除了秦檜等人的挑唆,更重要的是忽略了迎回二帝對高宗的影響,同樣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因此,此四人的死究竟冤不冤也就有了極大的爭議,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