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寂寞空虛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春秋·莊公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音省)”。眚,即罪過;肆,即赦免。“肆大眚”,即演義小說中常見的大赦天下。這一年魯國究竟發生了什麼重大事故,要大赦天下呢?

令人尷尬的是,這年文姜去世了。文姜是魯莊公母親,照理來說是魯國的國喪。可是,文姜又是魯莊公的殺父仇人。魯桓公去世時,魯國都沒大赦天下,文姜憑什麼有這特殊待遇?《穀梁傳》的解釋是,魯莊公害怕人們反對以禮來安葬文姜,所以赦天下之罪以求得魯國人諒解。

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寂寞空虛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文姜是公元前673年7月去世,但下葬卻遲至翌年1月。孔穎達認為:“夫人以去年七月薨,十一月則當合葬”,現在居然到第二年才下葬,是太遲了。之所以這麼遲才下葬,就因為魯莊公對文姜的矛盾感情:母子之情為天下至親,殺父之仇又是天下至恨。因為強齊在旁,魯莊公猶豫七個月後,最終還是以禮安葬文姜,以討好齊桓公。

魯莊公討好齊國,齊國人卻不想對他特別優待。

公元前672年7月,魯國與齊國在魯地防(山東費縣東北)結盟。《春秋•莊公二十一年》記載:“及齊高傒盟於防”。誰與高傒會盟?《公羊傳》和《穀梁傳》都指出,與高傒會盟的人就是魯莊公本人。《穀梁傳》特別強調,因為會盟時“高傒驕伉,與公敵體,恥之,故不言公。”魯莊公能低三下四地與齊國結盟,說明魯莊公這次是真害怕了——母親過世了,雖然她曾經給魯國帶來過無限多的羞辱和難堪,但她走後,就再也沒有人充當魯國的保護者了。


在盟會上,兩國還確定了一件大事,就是魯齊再度聯姻,齊國把齊女哀姜嫁給魯莊公作夫人。齊國嫁女於魯,其用意當然是路人皆知。魯莊公內心也極為清楚,然而這時已容不得他說“不”了。為體現誠意,年底魯莊公還親自到齊國去下聘禮。

這一舉動被《公羊傳》諷刺,認為國君親自去下聘金不合於禮。但是,究竟是死板的禮法重要還是魯國社稷更重要?魯莊公是別無選擇了。

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寂寞空虛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公元前671年秋,魯莊公命人把桓公廟的柱子給漆成了紅色;公元前670年3月,又特地命人把桓公廟的椽子雕刻上花紋。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隆重地迎接哀姜。《穀梁傳》評價:“夫人所以崇宗廟也,取非禮與非正,而加之於宗廟,以飾夫人,非正也”。“非禮”,就是指娶仇家之女;“非正”,就是指“刻桷丹楹”之舉。

雖然魯莊公慎重其事對待,可惜,然並卵。

公元前670年夏,魯莊公興致勃勃地到齊國迎親,卻沒想到迎接他的是當頭一盆冷水——魯莊公到達齊國後,哀姜居然不肯跟他一起回到魯國!

《公羊傳》說,“夫人不僂,不可使入。與公有所約,然後入。”意思是雖然魯莊公想與哀姜一起回魯國成親,可哀姜卻不急不慢,不願馬上跟魯莊公回到魯國。

為什麼呢?


現代人迎親起糾紛,往往是因為新郎紅包給的不夠多,與新娘的親友鬧翻。可魯莊公是一國之君,當然不會是因為給紅包太小氣。哀姜之所以要這麼端著架子,卻是因為另一件事。

當年,魯莊公修建了一座高臺,剛好對著黨氏家。魯莊公在高臺上游玩時,無意間看到了黨氏的女兒孟任。一見到孟任,魯莊公魂都沒了,一步不落地緊跟著她。孟任氣得沒辦法,只好關上門躲開他。於是,魯莊公發誓賭咒地纏著孟任,說只要孟任嫁給他,就讓孟任作他的夫人。孟任也是位烈性女子,就割破胳膊與魯莊公盟誓,然後才同意嫁給了他。

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寂寞空虛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孟任是魯莊公的真愛,哀姜卻不過是一場政治婚姻。讓魯莊公捨棄孟任,他將來又如何面對孟任?魯莊公稍微一猶豫,哀姜就大發小姐脾氣,不肯跟他一起回魯國。

面對如此高不可攀的哀姜,魯莊公是氣不得、怒不得、打不得、罵不得,只得灰溜溜地一個人先回了魯國。而哀姜,是遲至8月2日才到的魯國。

這可太丟醜了:想當年魯桓公娶文姜,不過是派大夫公子翬前往迎親,也沒有說接不回新娘。哀姜卻如此傲嬌,讓魯國臉面都丟盡了!

如果不是齊桓公在後撐腰,哀姜絕不敢這麼囂張跋扈。

雖然是很丟臉,但是哀姜到魯國後,魯莊公還是喜出望外。為了體現對哀姜的尊敬,魯莊公讓魯國大夫前往覲見,並且用接待男賓的布帛作為見面之禮。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男女接待禮儀相同,這也是大為失禮之事。

無奈,國家弱了,就得受老婆欺負。


不過,雖然婚前哀姜讓魯莊公高攀不起,但結婚後,哀姜就得吞下當年過於傲嬌的苦果了。

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寂寞空虛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因為忍受不了哀姜的囂張跋扈,婚後魯莊公慢慢地就與她疏遠了。自尊心極強的哀姜,又不甘心向魯莊公低頭,這樣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冷淡,幾乎就形同路人了。雖然名義上是夫人,實際上哀姜卻是長期獨守空房,好像是被魯莊公打入了冷宮!

哀姜的人生,頓時陷入了巨大的尷尬境地,不得不經常獨享“寂寞空虛冷”了。時間一長,享盡了“空虛、寂寞、冷”的哀姜,終於忍受不住了。

魯莊公有三個兄弟,分別是慶父、叔牙和季友。這三兄弟都位高權重,經常出入魯莊公的宮殿,與哀姜的接觸也就多了起來。所以,趁人不注意,哀姜就與慶父產生了不倫之戀,偷起情來。

昔日讓人高攀不起的哀姜,居然墮落到如此田地,確實是讓人感覺無奈了。不過,這也是她“自作孽”,怨不得別人。

因為哀姜與慶父這對孽情,又在魯國掀起了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已經44歲。這麼多年來生活在強大鄰國的陰影下,魯莊公已經心力交瘁、病入膏肓了。魯莊公有好幾個兒子,但因長期與哀姜沒有共同生活,哀姜沒能生下兒子。鑑於當年與孟任有過盟誓,魯莊公就想立孟任之子姬般為太子。

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寂寞空虛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然而,事情卻沒那麼簡單。

魯莊公的三個兄弟中,慶父野心極大。所以,憂心忡忡的魯莊公把三弟季友叫到病榻前,問:“寡人就要死了,我該把魯國交給誰呢?”季友堅定地安慰他:“姫般就在啊,你還擔心什麼?”魯莊公聽季友這麼說,才把自己的隱憂說了出來:“真的是這樣嗎?叔牙對我說:‘魯國向來是一生一及,國君是知道的啊。現在慶父在,而且他非常有才能。’”

所謂“一生一及”,父死子繼稱之為“生”;兄終弟繼為“及”。魯惠公死後,兒子魯隱公繼位;魯隱公死後,弟弟魯桓公繼位。魯桓公死後,兒子魯莊公繼位;現在輪到魯莊公,按傳統就應該把國君之位傳給兄弟慶父。

季友聽了這話,大怒:“他怎麼敢這麼大膽!叔牙是想作亂了!”

不久後,季友找到叔牙,端著一碗毒藥對叔牙說:“聽我的話喝了這碗毒藥,就不會因弒君而滅族,後代也可繼續生活在魯國。不聽我言,你必定會被滅族,無後於魯。”

在季友強逼之下,叔牙沒辦法,只得喝毒藥自盡了。

8月,魯莊公過世,季友隨即奉立姫般為君。(《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


慶父自恃有才,又有哀姜作為後盾,一直就對魯國國君之位虎視眈眈。公元前662年10月,慶父指派被姫般鞭打過的圉人犖(音洛),在孟任孃家刺殺了姫般。

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寂寞空虛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見姬般被殺,季友匆忙逃往陳國避難。

幕後兇手慶父則趕緊到了齊國,謀求齊桓公的支持。對齊桓公而言,一位非齊女生的魯國國君被殺,這可並不是一件壞事。慶父殺死姬般,對齊桓公來說,心中暗喜。雖然哀姜沒能生下子嗣,但哀姜陪嫁過去的叔姜卻與魯莊公有子,名字為啟方。因此,齊桓公最終決定立姫啟方為魯國國君,即後來的魯閔公。

慶父沒想到,自己忙活半天,到頭來還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心裡極不服氣。對他而言,沒能坐上魯國國君之位,就是人生最大的失敗。公元前660年,慶父與哀姜密謀,又讓人把魯閔公給刺殺了!

見魯閔公被殺,季友不慌不忙地帶著魯僖公姫申逃往了邾國。

在殺了魯閔公之後,慶父自知情形不妙,不敢再到齊國避難,而是逃到了莒國。哀姜獨自留在魯國也是孤掌難鳴,又不能跟老情人一塊逃走,最後只能跟在季友屁股後面逃往了邾國。

見慶父和哀姜都離開了魯國,季友卻抓緊時機,帶著魯僖公回到了魯國,立他為君。

隨後,魯國向莒國送了大量賄賂,讓莒國人把慶父送回魯國。慶父害怕了,委託公子魚回國代為求情,但是魯僖公和季友不同意赦免他。公子魚回到莒國,在慶父住處外大哭。慶父一聽到哭聲就明白了,嘆息了聲:“這是子魚的哭聲啊!”

然後,自縊而死。

隨著慶父的死去,魯國這場國難終於走向了尾聲。


然而,事情卻還沒最終結束,還有一點小尾巴。

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寂寞空虛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魯國立魯僖公為君後,齊桓公莫名其妙地感覺吃了啞巴虧。為體現“諸侯長”的公正無私,同時也是因為對哀姜的極度憤怒,齊桓公派人到邾國抓住了哀姜,在夷國(山東即墨縣西)殺死了她,然後把屍體帶回了齊國。

哀姜在出嫁之前,心裡一定是以文姜作為榜樣的。出嫁時哀姜百般刁難魯莊公,甚至故意擺出一副讓人高攀不起的模樣,就是想在婚後能壓過魯莊公一頭。但是,缺乏了與丈夫平等相待的意識,加上強烈的自尊心,註定了她這段婚姻將會是有名無實。所以,哀姜到魯國後,魯莊公雖然表面上對她恭恭敬敬,實質上卻是敬而遠之。婚後長期被丈夫冷落的哀姜,為解人生的“寂寞空虛冷”,慢慢地就與慶父勾搭成奸。

但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這段不倫之戀的結果,不是哀姜控制了慶父,而是精明的慶父反過來控制了哀姜。所以,慶父與哀姜合謀殺死了姬般,轉眼又與哀姜一起殺死了魯閔公。這兩次弒君,前一次讓哀姜得罪了魯國,後一次讓哀姜得罪了孃家齊國。觸犯了孃家齊國的利益,哀姜的死也就是理所當然之事了。

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寂寞空虛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對哀姜而言,這就是她的悲劇一生:婚前讓人高攀不起,婚後享盡“空虛寂寞冷”,丈夫死後更是名聲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