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閩南,即福建之南,既是地理名稱,又是文化代稱。

我們口中,及書本中的閩南,往往只是狹義的定義,僅僅代表著福建東南泉州、廈門和漳州三個市,再往前推一百年,也不過是泉州和漳州兩府。

這種有默契的稱謂,已經很普遍,加上臺灣“閩南文化”的助推力,使得閩南成了一個頗具“福建特色烙印”的名詞,說到閩南,自然就想到福建,百餘年來,已成傳統。

然而,在閩南的四周,除了我們信手拈來的“閩西客家”、“興化莆仙”、“閩東”、“閩中”以及“臺灣”外,還有一個與“福建”不太沾邊的潮汕。

而圭海君認為的閩南,其實更像是閩南與潮汕的合體,以“泉漳潮”作為閩南似乎在地形、文化和人等構成上更加合理,而漳州便是泉潮的融合與過渡,是閩南文化的地理中心,尤以漳浦最具代表性。

一、有閩廣之異,無漳潮之分

潮汕,舊稱潮州,是廣東三大主體民系之一,以擅長經商而聞名。

潮汕人的名氣,已不僅限於嶺表,更是漂洋過海,有人說,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此話誠不我欺。

潮汕人的腳印,是隨著海水擴散的,而他們的心卻比海洋還廣闊。

然而,當我們靜下心,做個梳理,卻發現潮汕人其實和閩南人有著高度擬合的相似度,這種相似並不僅僅限於性格,更體現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誠如古人所說,潮州風土人情“有閩廣之異,無漳潮之分”。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潮汕的人口構成與福建最接近,特別是閩南與莆仙

​二、地形區隔與歷史的糾紛

潮州的歷史很早,遠在秦始皇徵南越時就已被納入秦國領土範圍內,屬南海郡;而那個時候的福建,則另屬由閩越國演變而來的閩中郡。

幸與不幸,閩南和潮汕,恰巧處於南越與閩越交界處,如果從地形上看,潮汕與珠三角以蓮花山隔離,在水與山之間,潮汕在地勢上與武夷山下的福建更像一個整體,而自古以來,潮汕就和閩南一起,同屬閩越國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潮汕與珠三角之間隔著長長的蓮花山,反而與閩南連接更緊密

​​​只不過秦軍的南征路線,兵分兩路,一路過南嶺進入珠三角,一路過武夷山沿閩江向東,這兩股勢力在東進、南向過程,以時間序為界,廣東多平原,南路開進潮汕平原,設置了揭陽,統有整個潮汕和漳南,而東路軍在閩道中僅進軍至同安,止於九龍江畔,於是漳州分南北各有所屬

而這種狀態,從秦漢之後便一直延續和保持。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秦軍南征形勢圖

​​三、衣冠南渡的目的地

南越國和閩越國在秦滅後,又捲土重來。

經歷了文景國力復甦後的漢武帝,終於按耐不住容忍之心,一口氣把南越和閩越滅個體無完膚,從此,仍以漳州為界,漳州以北歸屬福建的冶縣,漳州以南分屬廣東的揭陽,二縣相安無事。

西晉永嘉之亂之後,北人逐漸南移,福建和廣東成為兩個極佳的避亂目的地。

潮汕興於東晉,一時綏安、海陽、海寧、潮陽、義招等縣裂地而起,而閩南則稍晚些於南朝梁在晉安縣基礎上衍生龍溪和蘭水等縣,這種變化,反映的是南越與閩越交界的開發趨勢。

而綏安、蘭水和龍溪便是今日的漳州前身。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閩南諸縣起源、演變關係圖,漳州是在潮州綏安、泉州龍溪基礎上建立的

​四、泉潮間的開天闢地

然而,發展的路並非一直是順暢的。

從湖廣武陵山區遷移而來的一支蠻獠,不知在何時悄然進入閩粵山區,他們以潮州鳳凰山為基地,過著刀耕火種的安然日子

儘管南遷的漢人頻頻出現,但似乎都沒有影響到蠻獠的生活,只是突然有一天,下山的蠻獠像融化的鋼水一般,吃掉了閩粵邊界的一切,蘭水縣消亡,綏安縣也搖搖欲墜。

終於,在唐高宗時期,蠻獠的動靜被唐朝廷所重視,於是一批府軍被派往平蠻,這就是民間歷史上轟轟烈烈的“開漳”。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陳氏父子入閩平蠻區域示意圖

最初始的漳州,便是以潮州的綏安縣為基礎建立的,漳州以漳江為名,以漳浦為縣,而當時的陳家軍以平定泉潮之間的蠻獠為己任,是泉州與潮州的保護神,是漳州的創立者。

世上本無漳州,因蠻獠的入侵,使得潮州一分為二,漳州繼承原潮州綏安縣轄有懷恩和漳浦兩縣,潮州則維持潮陽、海陽和程鄉等,如此體量之下,漳州顯得薄弱許多。

於是原屬泉州的龍溪縣正式劃入漳州,使得泉、潮、漳三地在體量上不分上下,於是,閩粵之間,在唐代終於迎來了閩南三巨頭並立的局面。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陳元光佔有漳州後的巡邏路線

此後,潮州在當權者的左右搖擺之下,也就閩粵之間歸屬不定,或許是中國政區設置的傳統,最終潮州被永久歸屬廣東,於是就有了閩廣之異的產生。

顯然,從唐代開始,潮州在經過陳政父子的開漳平蠻活動之後,已經同泉州一起成為中原文化的分支,這種文化的延續在唐以後不斷的移民融合之下更是使得泉潮之間文化隔閡越來越小,即使到了今天,他們的差異也小的忽略不計。

如果以閩南當做是一種文化概念,那麼泉潮應是閩南的兩級,而介於其中的漳州便是泉潮的地理中心,也是文化的匯聚點。

五、這個匯聚點的中心,便在於今日的漳浦縣。

漳南四縣,漳浦、詔安、東山、雲霄均出自漳浦,漳北南靖、華安、薌城、龍文和龍海出自龍溪,而平和及因合併而消失的海澄則是漳浦與龍溪共同作用的結果。

龍溪自古以來就是泉州的一部分,而漳浦則是出自潮州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漳浦六鰲

漳浦融於漳泉,是不折不扣的泉潮之間,這種融合在方言上顯得尤為突出。

在福建,有兩個地方的普通話受方言影響最重,一為莆田,另一為漳浦,他們的相似處或許能夠反映這種文化融合。

莆田方言處於閩南與閩東之間,其底子是閩南語,因受到閩東話的深刻影響而自成體系;同理,漳浦話雖然也是閩南話的代表,但因長期受北部閩南話和潮汕話影響,具備一定的過渡性,從而使之帶有濃濃的方言腔調。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潮劇

在戲曲方面,閩南和潮州各有地方劇,泉州梨園戲、高甲戲,漳州薌劇,潮州潮劇,而漳浦所在的漳南則是潮劇和薌劇並行

在海外,也有一處地方與之相像:馬來西亞的檳城。它原本是漳州五大姓的聚居地,以漳州話和文化著稱,然而到了今日,每逢中元普渡,檳城盛行的劇種竟然是潮劇,有點不可思議,然而以漳浦為例似乎也可以成立。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薌劇(歌仔戲)

六、若不是潮州處於廣東境內,或許今日的閩南應該是這樣的三城並立:泉漳潮。

漳州作為閩南的地理中心,有著泉潮的很多交集,或許可以說是不潮不泉,而漳浦則是這個泉潮濫的核心區,興許還可以當上閩南第一城。

原來漳州才是閩南“地理中心”,漳浦其實可以不用這麼低調的

漳浦古雷

然而假設終究是假設,可能與不可能之間,漳浦完全可以不必如今日這般低調,我們口號中的“金漳浦”,或“金浦”,並不是閉門造車自發圖強,外力有時候也是一種能力。

漳浦“金不金”在於機遇,更在於自信

圭海君相信,福建和廣東欠漳南一座海西城市,他不應該只侷限在九龍江畔,可以是漳江也可以是鹿溪,甚至浯江,都不是奢望。

................................

備註:為方便記述,文中的“泉州”一概指閩南的泉州,而在文化面上應該還包含九龍江流域。


以下做個小調查,還請各位動動手指:

你認為最能代表閩南(潮汕)的地方是哪裡? (單選)
0
0%
晉江(泉州市)
0
0%
南安(泉州市)
0
0%
鯉城(泉州市)
0
0%
同安(廈門市)
0
0%
廈門(廈門市)
0
0%
龍海(漳州市)
0
0%
薌城(漳州市)
0
0%
漳浦(漳州市)
0
0%
潮安(潮州市)
0
0%
湘橋(潮州市)
0
0%
澄海(汕頭市)
0
0%
潮陽(汕頭市)
0
0%
普寧(揭陽市)
0
0%
榕城(揭陽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