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1889年9月28日,由於參與戊戌變法,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和康光仁六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斬首,史稱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在就義前高呼四句詩: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譚嗣同在大牢的時候,用木炭在牆壁上寫了一首更有名的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人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的這首詩留下了一個謎團,最後一句"去留肝膽兩崑崙"指的是什麼呢?後人眾說紛紜,梁啟超後來在他的《飲冰室詩話》中寫道:所謂兩崑崙者,其一乃康南海,其二乃俠客大刀王五。康南海就是大家熟知的康有為,那麼大刀王五又是誰呢?為什麼在譚嗣同的心裡能與康有為比肩呢?

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雕像

大刀王五 原名王正誼,字子斌,生於1844年,祖籍河北滄州,回族。因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梁啟超在其《飲冰室詩話》中記述道:"王五為幽燕大俠,以保鏢為業,其勢力範圍北及山海關,南至清江浦。生平以鋤強扶弱為事。"

據史料記載,譚嗣同被行刑的當天,大刀王五帶領手下的鏢師曾前去營救,並在中途要經過的宣武門附近埋伏。負責監斬的官員叫剛毅,是個很狡猾的人,他預感有人可能會在宣武門設伏,就臨時改道從三里河繞崇文門去菜市口。等大刀王五接到消息,趕到菜市口時,戊戌六君子已經紛紛人頭落地。

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又因疾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幹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滄州是聞名遐邇的武術之鄉,也是武林高手的薈萃之地和鏢師的搖籃,武術場設遍地。一方面受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少年王五立志做個鏢師。

滄州當時最有名的武師當屬雙刀李鳳崗。為了修習更高的武藝,十五歲的王五便想拜他為師,卻多次吃了閉門羹。求師心切的王五就長跪李鳳崗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也認為他是可造之才,便收其為徒。少年的王五跟著師傅出居庸關,越八達嶺,踏遍了熱河、張家口、綏遠、包頭的山山水水。在跟隨李鳳崗十幾年的塞上走鏢生涯中,王五得到了師傅的真傳,由一個習武少年成長為一個高身手不凡的硬漢。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十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不久,王五在北京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位師傅,綽號山西董的一位高手。王五跟山西董學的是一套單刀的刀法,由於王五勇武、彪悍,臂力過人,所以專門請名匠鍛造了一把大刀,刀片大,刀背厚,十分沉重,傳說有一百斤重,是世間少有的上乘兵器。王五平素敬佩關雲長,因此也把自己的大刀取名為青龍偃月大刀。從此以後,江湖上都稱他大刀王五了。

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右)與其弟

1874年,在朋友的幫助下,王五在北京半壁街創辦了源順鏢局。他憑著十幾年練就的膽識、經驗和閱歷,把源順鏢局的活動範圍擴大到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他收費合理,德義高尚,生意十分紅火,很短時間內便聲名鵲起。源順鏢局也成為京城八大鏢局之一。

大刀王五平素行俠仗義,鋤強扶弱。他為源順鏢局列了四條規矩:一、重要的鏢車要親自押送;二、凡是來訪的朋友提到大刀王五的,都要熱情款待,臨走的時候贈與盤纏;三、冬夏要為貧困的人施捨衣服,冬天要施捨寒衣,夏天要施捨單衣;四、春節期間,鏢局的車馬裝上東西去賙濟窮人,要做好事。從這些規矩裡不難看出,王五對窮人的同情心和對朋友的道義。

王五不僅在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愛國義舉更是被人們廣泛傳頌。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戌邊。王五出於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一路照顧安維峻的起居,並把他平安送到了目的地。這件事被傳開後,王五得到了"京師大俠"的外號。

1895年秋,王五受到甲午戰爭失敗的震動,認為要增強百姓的素質,必要修文開其智,練武壯其身。他自費開辦文武義學,免費招有志青年入學,特聘有名學者教授經史、新學,自己教人武功。可見王五雖是一介武夫,心裡卻充滿了愛國情懷。

憑藉自己的仗義豪俠和一身好本領,大刀王五漸漸在北京闖出了自己的名堂。源順鏢局開張一週年的時候,31歲的王五結識了十歲的譚嗣同,兩人一見如故,結了忘年之交。在日常的接觸中,譚嗣同稱呼王五為五爺,而王五則稱譚嗣同為三哥。譚嗣同酷愛刀劍,就跟王五學習單刀和七星劍,但不以師徒相稱。不到兩年,譚嗣同得到真諦,武功超群。

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與六君子

二十年後的1898年6月,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此時,王五深感重任在肩,唯恐維新受挫,便在譚嗣同的支持下,廣交武林豪傑,發展贊同變法的人加入到維新行列,積極宣傳變法的重大意義。然而,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軟禁光緒帝,抓捕維新人員。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為表白自己變法決心,醒悟大眾,甘願受捕。王五得知後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9月27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剛毅監斬於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悲痛欲絕,伏屍大哭,他冒著生命危險,洗滌淨烈士身上的血汙,收屍裝殮。王五把譚嗣同入殮後,在居所密設靈堂,祭奠七日,之後扶棺送往瀏陽安葬。

譚嗣同雖然死了,但王五內心為國為民抗爭的烈火依然燃燒著。為了繼承譚嗣同的遺志,王五積極聯絡武林豪傑等待時機再行變法。同時,他決計刺殺載漪、榮祿,為其復仇。但因防範森嚴,多次未能得手。

1900年,義和團拳民運動在北方興起,一時聲勢浩大。義和團大師兄張德成非常仰慕王五的武藝和為人,專門由天津來到北京,親臨源順鏢局懇請王五出山,赴天津共建滅洋大業。王五欣然答應,並率眾積極參加,訓練團民,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殺洋人,焚教堂。義和團在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北倉、廊坊等地和八國聯軍展開了浴血奮戰。以血肉之軀抵抗洋槍洋炮,王五率集訓的大刀隊衝鋒在前,轉眼間,便劈死了數頭洋鬼子。等到戰鬥結束後,王五擦著刀上的血,激動地對旁人說:"這把刀今天才真正的成為刀,因為它開了洋葷,沾了鬼血,我王五也不虛稱為大刀王五了,對得起這把刀,也對得起祖宗了。"然而,隨著外國侵略者不斷增兵,義和團在天津的運動節節失利。王五也回到了北京。

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義和團抗擊侵略者

10月25日,清廷派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王五本來可以逃脫,但他的鏢局裡有一百多避難的拳民和百姓。王五怕自己跑了以後,滿清政府和八國聯軍對這一百多口男女老少不利。他就把組織義和拳、刀劈洋鬼子的事都擔了下來,等著人來抓。清兵來抓他的時候,王五表示不反抗,但不要株連這一百多男女老少。當時捕頭說:"夠條漢子,你放心吧。"王五等人被捕,爾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北京前門外,一代豪俠就此殞命,死時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後,洋鬼子砍掉了他的頭顱,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趁著夜色將王五的頭取下,交給他的家人埋葬。

大刀王五就義後,他的那把青龍偃月大刀和譚嗣同的寶劍,都由他的繼室夫人王章氏保存。每到王五的忌日,都要把大刀拿出來祭奠王五。到了1958年大鍊鋼時期,王五的大刀和譚嗣同的寶劍都被當作廢銅爛鐵扔進了鍊鋼爐。以致後人無法瞻仰這位京師大俠的風采,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王五雖然只是一位鏢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一生都在堅守鋤強扶弱的準則,俠肝義膽,義薄雲天。在那個風雲動盪的年代,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善當時的社會狀況,而且投入到抵抗外國侵略的鬥爭中去,並且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或許這正是人們一直紀念、傳誦他的故事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