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1889年9月28日,由于参与戊戌变法,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和康光仁六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斩首,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在就义前高呼四句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谭嗣同在大牢的时候,用木炭在墙壁上写了一首更有名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人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的这首诗留下了一个谜团,最后一句"去留肝胆两昆仑"指的是什么呢?后人众说纷纭,梁启超后来在他的《饮冰室诗话》中写道:所谓两昆仑者,其一乃康南海,其二乃侠客大刀王五。康南海就是大家熟知的康有为,那么大刀王五又是谁呢?为什么在谭嗣同的心里能与康有为比肩呢?

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雕像

大刀王五 原名王正谊,字子斌,生于1844年,祖籍河北沧州,回族。因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梁启超在其《饮冰室诗话》中记述道:"王五为幽燕大侠,以保镖为业,其势力范围北及山海关,南至清江浦。生平以锄强扶弱为事。"

据史料记载,谭嗣同被行刑的当天,大刀王五带领手下的镖师曾前去营救,并在中途要经过的宣武门附近埋伏。负责监斩的官员叫刚毅,是个很狡猾的人,他预感有人可能会在宣武门设伏,就临时改道从三里河绕崇文门去菜市口。等大刀王五接到消息,赶到菜市口时,戊戌六君子已经纷纷人头落地。

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又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沧州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也是武林高手的荟萃之地和镖师的摇篮,武术场设遍地。一方面受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少年王五立志做个镖师。

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为了修习更高的武艺,十五岁的王五便想拜他为师,却多次吃了闭门羹。求师心切的王五就长跪李凤岗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为其精神打动,也认为他是可造之才,便收其为徒。少年的王五跟着师傅出居庸关,越八达岭,踏遍了热河、张家口、绥远、包头的山山水水。在跟随李凤岗十几年的塞上走镖生涯中,王五得到了师傅的真传,由一个习武少年成长为一个高身手不凡的硬汉。王五不负师父重望,十几年下来功夫已不在师父之下。不久,王五在北京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位师傅,绰号山西董的一位高手。王五跟山西董学的是一套单刀的刀法,由于王五勇武、彪悍,臂力过人,所以专门请名匠锻造了一把大刀,刀片大,刀背厚,十分沉重,传说有一百斤重,是世间少有的上乘兵器。王五平素敬佩关云长,因此也把自己的大刀取名为青龙偃月大刀。从此以后,江湖上都称他大刀王五了。

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右)与其弟

1874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王五在北京半壁街创办了源顺镖局。他凭着十几年练就的胆识、经验和阅历,把源顺镖局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他收费合理,德义高尚,生意十分红火,很短时间内便声名鹊起。源顺镖局也成为京城八大镖局之一。

大刀王五平素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他为源顺镖局列了四条规矩:一、重要的镖车要亲自押送;二、凡是来访的朋友提到大刀王五的,都要热情款待,临走的时候赠与盘缠;三、冬夏要为贫困的人施舍衣服,冬天要施舍寒衣,夏天要施舍单衣;四、春节期间,镖局的车马装上东西去周济穷人,要做好事。从这些规矩里不难看出,王五对穷人的同情心和对朋友的道义。

王五不仅在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戌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一路照顾安维峻的起居,并把他平安送到了目的地。这件事被传开后,王五得到了"京师大侠"的外号。

1895年秋,王五受到甲午战争失败的震动,认为要增强百姓的素质,必要修文开其智,练武壮其身。他自费开办文武义学,免费招有志青年入学,特聘有名学者教授经史、新学,自己教人武功。可见王五虽是一介武夫,心里却充满了爱国情怀。

凭借自己的仗义豪侠和一身好本领,大刀王五渐渐在北京闯出了自己的名堂。源顺镖局开张一周年的时候,31岁的王五结识了十岁的谭嗣同,两人一见如故,结了忘年之交。在日常的接触中,谭嗣同称呼王五为五爷,而王五则称谭嗣同为三哥。谭嗣同酷爱刀剑,就跟王五学习单刀和七星剑,但不以师徒相称。不到两年,谭嗣同得到真谛,武功超群。

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与六君子

二十年后的1898年6月,戊戌变法进入高潮,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在此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此时,王五深感重任在肩,唯恐维新受挫,便在谭嗣同的支持下,广交武林豪杰,发展赞同变法的人加入到维新行列,积极宣传变法的重大意义。然而,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软禁光绪帝,抓捕维新人员。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表白自己变法决心,醒悟大众,甘愿受捕。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买通狱吏,还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却被谭嗣同坚决拒绝了。9月27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刚毅监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五悲痛欲绝,伏尸大哭,他冒着生命危险,洗涤净烈士身上的血污,收尸装殓。王五把谭嗣同入殓后,在居所密设灵堂,祭奠七日,之后扶棺送往浏阳安葬。

谭嗣同虽然死了,但王五内心为国为民抗争的烈火依然燃烧着。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王五积极联络武林豪杰等待时机再行变法。同时,他决计刺杀载漪、荣禄,为其复仇。但因防范森严,多次未能得手。

1900年,义和团拳民运动在北方兴起,一时声势浩大。义和团大师兄张德成非常仰慕王五的武艺和为人,专门由天津来到北京,亲临源顺镖局恳请王五出山,赴天津共建灭洋大业。王五欣然答应,并率众积极参加,训练团民,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洋人,焚教堂。义和团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北仓、廊坊等地和八国联军展开了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抵抗洋枪洋炮,王五率集训的大刀队冲锋在前,转眼间,便劈死了数头洋鬼子。等到战斗结束后,王五擦着刀上的血,激动地对旁人说:"这把刀今天才真正的成为刀,因为它开了洋荤,沾了鬼血,我王五也不虚称为大刀王五了,对得起这把刀,也对得起祖宗了。"然而,随着外国侵略者不断增兵,义和团在天津的运动节节失利。王五也回到了北京。

晚清十大高手之“悲情英雄”大刀王五

义和团抗击侵略者

10月25日,清廷派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王五本来可以逃脱,但他的镖局里有一百多避难的拳民和百姓。王五怕自己跑了以后,满清政府和八国联军对这一百多口男女老少不利。他就把组织义和拳、刀劈洋鬼子的事都担了下来,等着人来抓。清兵来抓他的时候,王五表示不反抗,但不要株连这一百多男女老少。当时捕头说:"够条汉子,你放心吧。"王五等人被捕,尔后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北京前门外,一代豪侠就此殒命,死时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洋鬼子砍掉了他的头颅,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趁着夜色将王五的头取下,交给他的家人埋葬。

大刀王五就义后,他的那把青龙偃月大刀和谭嗣同的宝剑,都由他的继室夫人王章氏保存。每到王五的忌日,都要把大刀拿出来祭奠王五。到了1958年大炼钢时期,王五的大刀和谭嗣同的宝剑都被当作废铜烂铁扔进了炼钢炉。以致后人无法瞻仰这位京师大侠的风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王五虽然只是一位镖师,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一生都在坚守锄强扶弱的准则,侠肝义胆,义薄云天。在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善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投入到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去,并且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或许这正是人们一直纪念、传诵他的故事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