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墨色如煙了天明


我們知道,中國的商業經濟發展的比較早,而且中國的資本主義也早,但是我們要了解。自古以來,雖然中國一直是一個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但是中國一直採取的是重農抑商的國策。而這種國策導致的就是商人是沒有地位的一種。

而且,中國自古以來,就採取的一種學而優則仕的觀念。而這種觀念也一直影響至今,直到今天,好多人還秉持這種理念。這種理念一直在中國人腦袋裡根深蒂固。 而且,那個時候的中國採取的就是閉關鎖國的政策。限制商業經濟的發展,導致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就是處在夾縫之中,一直是發育不良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非常的危險的。導致本有可能發生的機會條件都被扼殺掉了。


比如中國是發明火藥的國家,但是中國卻在發明火藥後止步了。結果西方國家很好的利用這個東西,把它作為殺人的武器開始為自己的殖民擴張服務。 中國的經濟形式也是一直以來的小農經濟,這種經濟形式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也難於真正推動工業革命的發生。


阿爾法軍事

第一,明朝萬曆朝鮮戰爭以及後來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失誤,失去了發展工業革命的窗口期。當時中國幫助朝鮮打敗豐臣秀吉大倭寇,但是軍費耗費巨大,中央財政收入不支,加重了賦稅,為了開闢經濟來源,公開允許賣官鬻爵,民不聊生自然生叛亂,賣官鬻爵自然吏治腐敗,這是明朝開始走向衰敗非常重要的外在因素。中央權威受到嚴重削弱,滿洲貴族在遼東發動叛亂,內憂外患,哪還能有精力發展經濟?

第二,中國文化基因是農耕文明,重農抑商一直是國家大政方針,不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宋明時期海外貿易很長時間內國家稅收重要來源,中國人到南洋地區經商的就都很多。但賺了錢幹什麼呢?買房子,賣土地,就跟今天很多人買房子類似。曾國藩家族不經商,但也是賺了錢買更多的土地,然後再賺更多的錢,再買地,當時都是這麼一種方式發展起來的。沒有商業經濟的迫切需要,自然也沒有很強的轉向工業化生產的動力。

第三,滿洲入關,接著康熙解放臺灣,閉關鎖國,把守住江山視為第一要務,將火槍等都視為奇技淫巧,商品經濟遠遠不如幾百年前,更不用說促進其他民生產品的研發,工業革命就更沒有機會了。

第四,中國傳統缺少向大自然要生產力的哲學基礎。毛主席說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但古代中國哲學卻不是這樣,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雖然宋明理學也強調格物致知,但由於前面說的三條,格物致知這方面的內容是沒了,多的是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已經失去了窮究物理的興趣……

第五,宋明時期江南地方已經出現一些紡織工廠等資本主義萌芽,但真正要發展成工業生產模式,還需要有激烈的競爭環境

,但中國是大一統帝國,國內市場競爭沒有那麼激烈,尤其是海外貿易發達,生產的東西送到國外就行。而歐洲工業革命時期,歐洲是四分五裂的,甚至一個城市和另一個城市就是敵對的,市場小,競爭環境十分惡劣,也因此必須削尖腦袋去搞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必然怎麼競爭得過別人?工業革命當中必然出現的如零件標準化生產,也是為了推廣機械,提高生產效率的需要,但我們沒有這麼激烈的競爭,所以各種紡織機器也沒什麼國內統一標準。

大家還有什麼補充?


西奈山的火柱

這個有很多人分析過,一般都大同小異。我覺得有這些因素:

1,明中後期,由於經濟活動達到了一定的量,其實市場經濟已經有很大的比重,也有了資本主義萌芽,有了票號錢莊,有了入股分成的概念。當時的社會狀況,可以從《金瓶梅》中反應出來,那裡麵人物的思想很多都不是農業社會的了。

但是清朝建立起來後,繼續實行古代聖賢的治國經驗,包括制度上強化中央集權,文化上強調儒家思想,經濟上重農抑商。就像吃過早飯了沒出門上班,卻又回去睡了回籠覺。結果這個社會的新變化就被壓制住了,沒有發展起來,一直維持著那種萌芽狀態,直到鴉片戰爭。儘管我們的農業社會倒是有個更進一步的提高,但是世界已經走向了新的經濟時代。

2,很多東西需要導火索來點燃。英國的工業革命也與它迫切需要民間自組織解決很多社會問題有關,而中國是大政府,政府的力量超級強大,有問題主要靠向政府提議來解決。想想看,當時各國政府對於社會經濟中的新現象新需要是看作鮮花還是看作雜草呢?大概只有現代的政府才有當做鮮花的觀念吧?那麼大政府的結果就是抑制力也強大。明末是政府力量下降的時候,洋務運動也是在政府力量下降的時候。

歐洲的大航海時代,才是工業革命的誕生的土壤。它創造了很多資本主義的東西,比如殖民地,經濟交換,保險,對人的觀念改造很多,探險,發財逐漸成了社會的主流追求。中國沒有走向大航海,而是因為經濟和戰爭徹底的封海。世上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一個小小差異,多年後就變成天壤之別。試想,如果歐洲不是分裂的小國,也是象中國這樣的大國,而且與又其他大國在敵對或交戰,是否會有全民大航海呢。

4,中國的古代文化上是有欠缺的,主要就是沒有科學只有技術,這個造成了工業技術的推動作用下降了。


海螺008

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六世紀或者更早一些。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技術的革命。代表事件是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工業革命沒能在中國大地發生有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多方面,其中政治因素,也就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統治是最主要的因素。



一、政治。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統治統治,造成了中國自秦始皇以來,最多考慮的就是如何穩固江山社稷,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內統治上,缺乏創新,創造和冒險精神,加之在外交上盲目自大,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多年,造成中國沒能及時趕上工業革命這架大時代的馬車,與最早的一次現代化失之交臂。



二、經濟。18世紀4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時候,中國正值封建社會,典型的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缺乏工業革命所需的原始積累,原料市場,商品市場和人才市場等工業革命開展的經濟因素,造成中國不具備工業革命發生的基本要件。


三、科技和文化。中國民眾長期受儒家思想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人人都想在科舉路上爭得一席之地,造成人多注重主觀修養,而缺乏對樂觀物質世界的探索與創新,加之長期的政治和思想環境,造成中國沒有先進技術發明的動力和方法,種種這些因素,造成了中國沒能實現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的重大飛躍


Miss宥

這個問題和為什麼唐文明沒有發生在同期的歐洲是一樣的問題,



公元1700年到1811年的歐洲在世界上的領先程度,完全等價於,唐朝在封建世界的領先程度,,唐朝過後就是宋朝的城市化和工商業化,十八世界過後,就是歐美的工業化和大規模城市化,都將人類文明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如果宋朝是封建主義時代的高級階段,唐朝就是它的萌芽階段,而春秋戰國是封建主義的萌芽階段。而不是封建主義高級階段的萌芽階段,如果壟斷資本主義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是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那麼,工業革命萌生的十八世紀第一次工業就是它的萌芽階段,而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的萌芽階段。

怎麼可以期盼所有萌生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地區發生工業革命呢?

而資本主義為什麼在歐洲走完了那麼多發展階段,而沒有在封建主義時代長期領先的中國走完這些階段,就已經是另一個問題了。

原因和今天的中國在社會形態上領先世界又是一個道理。失敗的原因就是成功。進化發展中不會強者恆強,這種發展沒有跳躍式發展來的容易。


世界發展等比周期律

因為封建君主專制,重農抑商的政治傳統,重視科舉的社會傳統,忽略科學研究的文化觀念,多者結合就不可能讓資產階級在中國誕生,更不可能有工業革命。

封建君主專制禁錮思想,同時為了統治強行隔離各地聯繫,使得統一的國內市場無法形成。並且繁重的稅收促使無法形成有效的資本積累。

中國古來一直是農業國家,之所以能成為大一統的國家就是因為有農業經濟的基礎,農業文明尋求安定性和保守性,因此高風險的商業並不是主流的財富積累方式,海外貿易長期被政府把控。

即使有商人成功逆襲,但是又無一例外地向地主轉化,最後還是試圖通過科舉進入統治階層,所以,在中國古代,城市是地主,官僚和商人的大本營,封建統治最為穩固。而歐洲,城市是資產階級的大本營,封建統治最為薄弱,比如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城市,只要向領主繳納一定稅金後就能獲得高度自治的權力,試問古代中國有哪個城市敢這樣做?

中國文化,一直以來的通病就是隻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研究,對事物的認識都是模糊的概念,沒有嚴謹的思維方式,無法建立起系統的科學,並且科舉取士,就進一步鎖死了科學研究。

所以綜合以上,古代中國不可能演化出資產階級,更不可能有工業革命。


雲泛青冥

工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

由此可以看到工業革命需要的是資本主義,而中國壓根就沒有向資本主義前進,而是選擇了馬克思思想主義道路前進,

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並不是每個國家都適合工業革命的,需要在特定的時機才能爆發的


奇蹟凱爾特人

世界的文明的起步在歐洲,工業革命的發生在歐洲,而不在亞洲,也不在非洲。

為什麼在歐洲呢?

為什麼不在幾千年文明古國中國呢?是人種問題嗎?

白種人就比有色人種優越嗎?

後來居上的日本民族的崛起,否定了這個觀點,黃種人不比白種人差,只要有這個條件,黃種人照樣會和白種人一樣,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封建專制制度,把一家人的天下變成了人民的天下,每一個國民都能夠發揮作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開拓自己的人生價值,創造出偉大的生產力來。

反觀我們中國,明朝和清朝,中國沒有擺脫封建時代,在外國處於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時代,我們還處於家天下的時代,整個一個大中國屬於一個家庭的私有財產。

四萬萬中國人在一個家族的控制之下,無數的有利於這個家族而不利於四萬萬中國人民的法律和政策束縛著中國人民的頭腦和手腳,先進的文化和科技根本進不了中國。

特別是文化方面的控制,更不讓中國人民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許多自由的思想,時代進步的潮流被堵住中國的國界線以外。

中國失去了工業革命的條件,愚昧籠罩著中國,切斷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中國能發生工業革命嗎???


寶樹白石34222787

民窮、沒文化、戰爭、皇權、等級、軟弱、奴性。

早期中國社會簡單,冷兵器時代工業能滿足中國的內需,沒有革命的必要。中國千年封建思想,一時無法轉變,一直以來中國都處於內戰狀態,民不聊生何談工業建設?加上中國封建制度迫害,傳統文化的枷鎖,使國家過於閉關自守!無法接受外來思想!封建制度和迷信扼殺了中國工業發展!


悠悠陌客

工業發展的根本一條,是鼓勵科技發明,鼓勵創新。但中國2000多年的農耕文化,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始終主張遵循祖制、奉天承運,打擊異端邪說,壓制科技發明。在科舉教育制度中,以文取士,以武選兵,忽視了理工科教育,造成泱泱大國中國始終沒有科技人才,沒有科技發明。

其實,我國東漢至西晉時期(公元25~500年)就已出現許多民間科技人才和大量科技發明,造紙、指南針、印刷術、火藥四大發明都是這時候出現的。還出現了地質學家張衡(地動儀),數學家、天文學家祖充之(《綴術》)等等。但當時的統治階級忙於三國爭戰,沒有科技(科學)思想,沒有鼓勵推進科技發明。

到了明代崇禎10年(1637年),中國又出現了工程院士級人物宋應星,寫出《天工開物》,收錄農業、手工業、染色、採煤、陶瓷、兵器、火藥等百科技術研究。但統治階級忙於明+清+李自成的爭戰,又錯過了科技的開科立學、推廣應用。宋應星與英國的瓦特,應該是同一時代科學家。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1640年英國工業革命,瓦特的蒸汽機大量使用,帶動歐洲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中國清軍入關,繼續加強封建制度近300年。我們就這樣落後了300年!


祖沖之

張衡地動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