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人只學“乾貨”?

文/ 慧人老炮

不知從何時開始,“乾貨”這個詞,頻頻出現在我們的口中,尤其人們在獲取知識時,“要乾貨”!幾乎成了現在人在學習上的最大訴求!

我們大概知道“乾貨”一詞含義,但為準確起見,我查閱了網上某著名百科的解釋,原話是這樣的:

乾貨,通常指電子商務從業工作者發表、分享的一些網絡推廣、網絡營銷的文章和經驗方法,因為這些方法都是實用性比較強的,不含任何吹噓水分,也沒有虛假的成分

為什麼現在人只學“乾貨”?

對照這個解釋,如果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反過來理解:

凡是實用性差的,含有大量“水分和“虛假成分的知識信息,統統可以稱為叫“溼貨”或 “水貨”?

除去定義裡面提到的“虛假成分”這個人人唾棄的詞語外,所謂“乾貨”和“溼貨”的區別,無非就是知識或技能的“實用性”和 “水分”的高低差異而已。

沒有人會拒絕“乾貨”,這是太淺顯不過的道理。但圍繞著是否是“唯乾貨論”,職場中上了年紀的老鳥和敢想敢幹的年輕人,明顯分為兩派,且彼此觀點針鋒相對!

那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只要“乾貨”呢?

我們的傳統教育內容和學習方式,太過脫離實際

大部分職場人,都是按照12年義務教育,和3到4年大學教育這個軌跡成長起來的。

為什麼現在人只學“乾貨”?

經歷了這麼多年嚴格而正統的學歷教育,我們會認為,自己既然已“滿腹經綸”,應付職場挑戰自然不在話下。

但實際結果呢?不用我多說,我們發現自己學的很多東西,在職場中全無用武之地!

為什麼現在人只學“乾貨”?

這種現象比比皆是,例如我的培訓的房地產學員中,有不少是大學專門學房地產專業的本科應屆畢業生,我在培訓前,為了測試他們的水平,特意拿了某樓盤的戶型圖,讓她扮演置業顧問給我講解,這些學員居然完全講不出來,令我非常吃驚。

究其原委,他們說大學四年教的,大部分是宏觀房地產經濟學之類的理論居多,像戶型分析和講解這類的實用技巧,根本沒有涉及!

從這些現象分析,我們的學校教育,還停留在理論和概念的灌輸階段,跟企業的現實狀況差之千里。

所以,大家進入職場後,排斥枯燥無用的理論,都願意學拿來就用的“乾貨”,也就不足為怪了。

先學原理還是先學工具,沒有對錯,只是學東西的路徑先後不同而已

在大家為“先學乾貨”還是“先學原理,再學乾貨”爭論不休時,其實從本質講,並沒有衝突,從下表就可以看明白:

為什麼現在人只學“乾貨”?

傳統的學習方式,就像表中的金字塔結構一樣,我們是按照“先了解是什麼?再瞭解為什麼?然後瞭解怎麼做/運用”的軌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按部就班的學習

在傳統學習過程中,即便是第三步“怎麼做/用”,也分成了“原則、流程/步驟、方法/技巧、工具”這樣的邏輯來進行。

而現在我們所謂的要“乾貨”,其實是跳過前面的所有步驟,直接在第三步的最後一個環節“使用工具”開始!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我對什麼概念、原理、意義、原則都不感興趣,直接告訴我怎麼使用工具?如何更好的使用工具來讓我獲益(技巧)?”

這張表已經清楚的展示了,所謂要先要乾貨還是先要原理,區別在於學習路徑先後秩序不同的差別。

換一句俗話,大家直接從“知其然,如何用”著手,先讓自己得到好處,如果想進一步提高,再反過來去 “知其所以然”。

只要“乾貨”現象的背後,凸顯出互聯網時代,“碎片化學習”和“深度學習”的矛盾

互聯網對於世界的影響,是全方位和顛覆性的。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時空被徹底打破、重構,面對每天高達3800條的信息接收量,每個人都必須在海量、雜亂、無序的中,以極快的速率,去篩選自己想要的知識信息。

為什麼現在人只學“乾貨”?

其結果就是,傳統的大部頭報媒被徹底瓦解,電視也越來越式微。人們學習的途徑,已經從鼠標和鍵盤(pc端),轉換到指尖(移動端),狹窄的手機屏幕,以每秒幾何級數的方式快速刷屏,人們已沒有耐心和時間,去進行所謂的深度閱讀,要的就是“即插即用”的實用方法,或乾脆就是工具,最好能模板化,省得去動腦經。

為什麼現在人只學“乾貨”?

於是, 大量“秒懂”的碎片化“乾貨”知識大行其道,在線學習,越來越取代線下面授,也就不足為怪了。

為什麼現在人只學“乾貨”?

我們都在為曾經過於深奧、枯燥的理論灌輸式學習方式埋單,“乾貨”的盛行,就是讓一切知識服務於實用,迴歸知識本來的初衷。

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當嚴密系統化的知識體系,被強行切割和裂變成瑣碎的“乾貨”單元,我們得到的,更多是西醫 “腳痛醫腳”式的立竿見影效果,卻忽略了中醫式的追根溯源。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如何把碎片化和深度學習有機結合,相信一定會找到辦法(慧人學習會,一致堅持致力於系統構架下的碎片化學習)。

也許我們缺的,並不是智慧,而是時間和耐心。

---成都慧人:職訓專家,讓學習更簡單,讓團隊更給力---

成都慧人提供中小企業培訓&管控服務,提升組織效能。讓團隊給力,讓員工職業,讓學習簡單。慧人職業人學習社群:隨時隨地一起學,學的易,有溫度】

歡迎垂詢接洽:成都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