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山示範區探索黨建促脫貧攻堅新路徑

送金送銀不如送支好隊伍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思路

昭山示範區探索黨建促脫貧攻堅新路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尹奇軍 郭露

“有哪些收入來源?生活上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助?”近日,湘潭昭山示範區黨工委書記成秋興來到昭山鎮楠木村雙紅組貧困戶羅兵家中,詳細瞭解羅兵家庭成員、健康狀況、經濟來源、生活開支等情況。羅兵自幼失去雙親,生活無依無靠,且自身為智力障礙患者,無勞動能力。得知羅兵承包了山林和農田,成秋興建議他以這些資源入股村級集體經濟。成秋興說,鎮、村兩級要通過政策引導做好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產業,讓入股的貧困戶共享發展紅利,早日脫貧致富。

今年以來,昭山示範區工管委號召全區黨員幹部把黨建工作和脫貧攻堅任務相結合,咬定目標,真抓實幹,凝聚各方力量,探索出一條靠人才隊伍、靠業務培訓、靠黨員幹部、靠支部引路的“四靠”路徑,切實落實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任務。

靠人才隊伍組建脫貧攻堅的精銳之師。

昭山示範區按照打硬仗的標準組建三支隊伍,互為輔佐,相互配合,互相呼應。第一支,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隊。從區直各部門派駐9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工作作風紮實過硬的管理人員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做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村全覆蓋。健全第一書記駐村考勤、定期彙報工作制度,發放《第一書記日誌本》,記載村情民意,摸排困難問題。實施第一書記季度述職制度,並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第一書記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第二支,用好後備幹部隊伍。抓好村級後備幹部培養儲備,注重從農村黨員、致富青年、退伍軍人和高中以上畢業生中培養後備幹部,每個村確定2-4名後備幹部,全區11個村共計29名後備幹部。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採取培訓、幫帶、見習等措施,並將村級後備幹部全部納入市網絡幹部教育培訓學院學員,學習在線課程,通過“網上學”開眼界,提升後備幹部本領,切實解決好村“兩委”班子後繼乏人問題。第三支,培養黨建員隊伍。切實加強黨建員的選聘和培養,每個村原則上都要配備黨建員一名,並將黨建員列為後備幹部培養。同時抓好農村黨員發展,特別是30歲以下年輕黨員發展工作,每個村三年之內至少發展1名黨員,著力解決黨員隊伍老化問題。

靠業務培訓提升脫貧攻堅的服務本領。示範區黨工委5月組織全區扶貧領域工作人員和全區貧困戶幫扶責任人開展中心組學習,培訓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系列講話精神,中央、省、市精準扶貧政策講解,《精準扶貧手冊》規範填寫,幫扶責任人工作職責等內容,讓每位幹部熟知業務,更好地宣傳政策和落實政策。加大黨員群眾培訓力度,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黨務骨幹培訓班,實行農村黨員冬春訓,實現培訓全覆蓋、無死角。由湘潭市政策理論宣講員進行“鄉村振興戰略”政策宣講,解讀土地流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政策,提振貧困戶發展和脫貧致富信心。

靠黨員幹部實現脫貧攻堅的結對驅動。昭山示範區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全區、鎮、村幹部進行重新調整幫扶責任人,下達幫扶責任人工作清單,明確幫扶責任人的工作職責,強化工作督查,對工作不力幫扶缺位的責任人給予通報批評。區、鎮、村583名幹部共計幫扶全區761戶貧困戶,每名幹部幫扶1-2戶貧困戶,並在近期已全部走訪到位。對每戶貧困戶的家庭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了全面瞭解,因戶施策,根據每戶情況制定適當的幫扶措施,一戶一策,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如我區財政部的一名幹部為所聯繫幫扶的貧困戶銷售豬肉200餘斤,解決了貧困戶豬肉銷路問題,發揮了很好的幫扶作用。

靠支部引路建強脫貧攻堅的龍頭堡壘。昭山示範區堅持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推行“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帶領貧困戶增收脫貧。積極發動區內貧困戶發展養蜂業,幸昭養蜂合作社提供生產資料、技術指導,並負責銷售,讓貧困戶消除養殖技術不精、產品銷售不暢的顧慮,發展養蜂致富。七星村的譚春明家從最初的10個蜂箱發展到了現在的60餘個,養蜂的年純收入達4萬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