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前景不明!標普下調泛海控股評級至CCC,展望負面

再融資前景不明!標普下調泛海控股評級至CCC,展望負面

5月29日,標普全球評級今日宣佈,將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兼金控集團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泛海控股)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從“B-”下調至“CCC”,同時將該公司未償還優先無抵押債券的長期債項評級下調至“CCC-”。

下調泛海控股評級是因為標普認為,該公司即將到期的大額債券(特別是2018年7月到期的2億美元優先債券和2018年8月到期的6億美元可回售優先債券)能否實現再融資,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當前階段,標普認為泛海控股的境外現金和流動資產不足以兌付這些債券,並認為其再融資前景不明朗。

標普認為,由於泛海控股上述8億美元優先債券面額龐大,而目前境外債券市場融資環境趨緊,未來幾年個月泛海控股直接實現這些債券的再融資難度較大。標普認為該公司將需要考慮包括出售資產、內保外貸等其他選項來滿足兌付需要。標普認為該公司體現為境外現金和可售證券的立即可用流動性來源是有限的。泛海控股或許能夠獲得母公司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泛海集團)的流動性支持,但標普認為這種支持的金額和時機並不明確。

此外在境內債券方面,繼2018年1至3月實現約110億元人民幣債券的再融資之後,標普估計泛海控股還有340億元境內外債務將在2018年年內到期。該公司約50%的未償還債務都是信託貸款,而在目前監管層嚴控影子銀行融資渠道的背景下,信託貸款的獲取難度應該會加大。所以,泛海控股非常依賴於新增銀行授信額度的獲得,而銀行授信的獲取可能需要時間,並且還要走一些額外的審查程序。

而從新的戰略投資者獲得股權融資等其他方法,在標普看來也是不確定的。2018年4月,泛海控股與一家戰略投資者簽署協議,通過出售旗下子公司武漢中央商務區建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筆少數股權,獲得3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但標普認為此舉不足以緩和再融資壓力,泛海控股可能需要獲得進一步的融資。

泛海控股2018年房地產存貨的可售貨值共計270億元,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現金流的緊張。但考慮到北京和上海限購政策嚴格,實際銷售情況可能不及預期。比如,2017年該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均未取得銷售許可證,對當年合同銷售額和現金回款造成嚴重衝擊。即使能於未來幾個星期在上海取得銷售許可證,在扣除近期的建安成本、經營費用和利息支出後,銷售回款或許也不能及時足額地覆蓋償債需求。

泛海控股金融服務板塊的經營業績有所改善,但來自子公司的現金股利相比未來兩年到期的未償還債務顯得體量甚微。

標普預計2018年泛海控股非金融業務的槓桿率將保持在20倍以上,EBITDA利息覆蓋率將繼續低於0.8倍。此外,該公司2019年將有250億元債務到期。標普認為未來12個月泛海控股能夠實質性去槓桿的希望很小,除非能在股權融資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展望為負面是因為標普預計,2018年的到期債務將使泛海控股的流動性繼續吃緊。標普認為,由於公司缺乏償債所需的自由現金流,其再融資將取決於外部資本市場條件是否允許其操作股權融資、資產出售以及信貸市場是否有利。

如果泛海控股無法宣佈並執行再融資方案,使標普認為其債務的償還、特別是境外美元優先債券的償還將遇到問題,那麼標普有可能進一步下調評級。具體誘因可能會是該公司的地產項目未能取得銷售許可證或者新的銀行授信被延遲。

如果泛海控股成功執行再融資方案,解決近期債務兌付問題,並拿出一套更加全面的改善資本結構可持續性的方案,那麼標普有可能將展望調回至穩定。如果房地產銷售業績或金融板塊業績超出標普預期,併產生具有實質意義的自由現金流可用於還本付息,那麼標普也有可能將展望調回至穩定,甚至上調評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