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阿里京東和小米的線下店 遭遇毛利低管理亂之傷

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

——馬雲

坤鵬論:阿里京東和小米的線下店 遭遇毛利低管理亂之傷

這兩天坤鵬論看有篇文章分析“阿里、騰訊、京東混戰新零售,互聯網巨頭們究竟盯上了零售什麼?”說了很多,從電商下滑到顧客體驗等,但真的需要沒那麼複雜的論證嗎?

其實這個問題只要看一下數據就馬上心知肚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全國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拿出計算器一算,網上零售才佔了整體的19.6%。

如果你是馬雲怎麼想?網上基本壟斷,新的增長點肯定去線下找呀!

什麼新零售、智慧零售,天花亂墜,說白了,全是奔著那80.4%的巨大市場份額去的。

所以說,要想脫離韭菜,要有獨立思考,第一步先要養成算算術的好習慣,因為數字是最嚴謹的科學,沒有之一,對就對,錯就是錯,客觀至極。

坤鵬論:阿里京東和小米的線下店 遭遇毛利低管理亂之傷

說到新零售,前些天《財經》新媒體的文章稱,“過低的利潤和混亂政策會嚴重阻礙小米在各地線下門店的鋪設,影響小米手機、生態鏈產品的銷售,最終會對小米的業績產生負面作用。”

坤鵬論一直認為,不管是淘寶,還是京東,之前在線下店的嘗試都沒那麼順風順水。

拿京東為例。

2014年首家“京東幫服務店”在河北省趙縣正式開業。

2016年初,京東宣佈“京東家電專賣店計劃每月新開千家,至2017年開2萬家店、覆蓋40萬個行政村。”

總結下來,京東對資本市場立下的豪言壯語是:

15000家京東家電專賣店、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5000家京東母嬰體驗店、1000家7FRESH生鮮超市。

坤鵬論:阿里京東和小米的線下店 遭遇毛利低管理亂之傷

時間到了2018年快過半,結果呢?

京東家電專賣店在貴州、廣西、河南等地不斷傳出加盟商轉投競爭對手的消息,這些合作伙伴的反饋是,毛利低、返點低,基本上賺不到什麼錢,而且京東對他們也沒有運營指導、促銷活動、管理系統等方面的支撐,無利可圖。

目標數字驚人的京東便利店,從一開始就被業內人士認為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樣的計劃怎麼都有點天方夜譚,同時,進貨價格高,利潤薄,管理混亂等問題同樣存在。

作為四個線下項目中唯一的自營項目,京東7FRESH生鮮超市目前一共只開了兩家門店,速度明顯跟不上之前計劃。

阿里又如何呢?

2014年10月信誓旦旦要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的農村淘寶,現在已經飄散在風中。

2017年,要撥動600萬夫妻店老闆心絃,幫助他們升級的天貓小店,如今也只是零星看到一些信息,起初雷聲很大,實際雨點很小,阿里的公關們似乎早就把它們遺忘。

坤鵬論:阿里京東和小米的線下店 遭遇毛利低管理亂之傷

在關於這些互聯網巨頭新零售的嘗試中,我們總會聽到一些相同的聲音,那就是毛利低,賺得少,管理還混亂。

坤鵬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無利不起早,如果想讓別人和你實心實意地玩,第一要素就是賺錢,特別是夫妻店、小超市,它們的成本早就優化到不能優化,經過互聯網改造的線下店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嗎?真的很懷疑。

其實,像街邊小超市、小菜攤、洗衣店等形形色色的老婆店在互聯網席捲各行各業之際,都還能堅強地活著,絕對不是偶然,根據其屬性看,它們都是古老而傳統的行業,這就決定了它們從來就不是暴利行業,也不可能像互聯網產品那樣指數級增長,絕對是投入大、成長慢,規模效應很難實現,邊際成本更是降低的有限。

像被業界讚譽的OPPO和VIVO線下佈局,可以追溯到步步高時代,即使是現在的體系,也花了5~6年。

想要一口吃成胖子,一兩年就做成,根本不可能,就算你的錢再多也沒戲。

所以,阿里和京東大躍進式的線下店戰略,基本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步履艱難。

坤鵬論:阿里京東和小米的線下店 遭遇毛利低管理亂之傷

一切生意,賺錢是硬道理,而互聯網公司最擅長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最不擅長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再加上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品牌力,以為自己很牛逼,有了自己的品牌加持,幹啥啥靈,開了用自己品牌的店,不人聲鼎沸,也得熙熙攘攘。

於是,它們往往忽視了“事在人為”的人,也就是最應該精心呵護的加盟商,甚至都沒有實實在在站在人家的角度,認認真真地、系統地幫人家規劃如何賺錢。

坤鵬論相信,當小米加盟商們聽到雷軍信誓旦旦地說,今後小米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他們是不是開始後悔上了小米這條船。

坤鵬論:阿里京東和小米的線下店 遭遇毛利低管理亂之傷

自從前年開始,大家都在學習OPPO、VIVO線下好榜樣,坤鵬論認為,這一對藍綠兄弟最成功就是把加盟商當兄弟,當衣食父母,比如:

1.裝修補貼策略

比如,店主只要分別付500元和1500元押金,OPPO代理商就會提供OPPO櫃檯和櫃檯後LED廣告背板的裝修,如果門店招牌願意掛OPPO品牌,只需要承擔20%的費用,以上所有費用還會在一年後返還。這相當於免費裝修,一下子把大量夫妻店發展成了它們的專營店。

2.毛利高

它們一部手機能讓經銷商賺400元,這在手機業普遍10%左右毛利的情況下,高出60%的賺錢機會讓經銷商趨之若鶩。

3.價格保護

OPPO和VIVO會和經銷商簽署控價協議並繳納保證金,OPPO的要求是可以高賣,但絕對不能低於廠商定價,如果被查到,第一次罰款500元,第二次罰款2000元,第三次直接取消合作資格,收回所有手機且保證金不退還。

OPPO還提供了保價政策,“比如,你以1000元進了10臺手機,結果賣了5臺時降價到800元,虧的200元,可以下次進貨時,直接抵扣貨款。”這種政策對於零售商很受用,讓他們能夠放心大膽地拿貨。

4.多年的合作與友誼

有業內人士透露,早在步步高做VCD時,向各地派駐的部分廠家代表之後變成了該公司第一批經銷商,OPPO成立後,步步高很多二級代理商、供應商、員工成為OPPO的省代。OPPO與省代的關係穩定密切,有的關係在10年以上,部分代理商在OPPO持有股份。

所以,OPPO代理商與廠家之間淵源非常深厚,這是常年累月積攢的戰鬥友誼,真正實現了廠商與渠道的“血脈”相連、資本捆綁。

“OPPO、VIVO的股份有很大一部分是和代理商分成的,公司創始團隊佔股只有個位數並且在不斷稀釋。”有專家這樣說。

實話說,逐利的經銷商、渠道商,更多是錦上添花,很難雪中送炭,除非把人家直接捆綁到你的利益戰車上。

就連快速崛起的名創優品,都只是資本加盟,運營全是總部直接派駐團隊。

現在回過頭來再看坤鵬論2016年寫的《雷軍米家如果複製名創優品模式就是獨角獸》,依然很有借鑑作用。

5.維護代理商利益

OPPO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為了防止線上銷量對線下的衝擊,“我們會把線上銷售收入扣除成本外,將利潤返給當地的代理商。”

OPPO的縣級零售商可以直接從省級代理商處拿貨,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賣出一臺手機利潤就會豐厚很多。而且零售店中的營銷人員,老闆只需付基本工資,手機的提成是營銷人員直接拿著保修卡和OPPO結款。

如果零售商想打廣告,只要承諾銷售量,OPPO甚至可以免費在當地做廣告,例如在公共汽車上打廣告,一面是OPPO的廣告,一面是零售商的廣告。

坤鵬論:阿里京東和小米的線下店 遭遇毛利低管理亂之傷

當然,誰都願意做大品牌的產品,OPPO和VIVO每年海量廣告費的持續投入,使得它們在二線以下市場知名度極高,現在互聯網公司也意識到了這點,也開始加大電視廣告投入,但真正從量變到質變,還會有一段時間。

坤鵬論認為,不管是京東,還是阿里,又或者是小米,它們或多或少還是抱著在資本市場講故事的目的做線下,所以質量不重要,數量和快才最重要。

但是,資本絕對不是傻子,他可以等待,但必然要看結果,沒有結果,他比誰都翻臉無情。

總結一下,互聯網巨頭要想做好線下,第一,戒驕戒躁,低下高貴的頭,放慢指數級的腳步,穩紮穩打,和時間交朋友;第二,要明白線下店人的力量大於系統的力量,必須讓加盟商賺到錢,並且先期一定要自己做,哪怕慢,最後就是要和加盟商交朋友,談戀愛,結婚過日子。

因為這個世界,不付出真愛,誰會真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