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責任給他們一個美好的世界

5月29日,最高檢召開檢察機關“依法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新聞通報會。最高檢未檢辦主任鄭新儉表示,不少地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現出上升態勢,個別地方上升幅度較大,而且重大惡性案件時有發生,不少案件犯罪次數多、被害人多、時間跨度長,“應當說此類案件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被發現。”(5月29日 澎湃新聞)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會的一個痛點,曾經備受社會關注的一些案件,如北京紅黃藍幼兒園、上海攜程親子園等虐童案,農村留守兒童被性侵案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刺痛了整個社會,讓人們陷入憤怒與焦慮。未成年人作為一個本應被保護的弱勢群體,卻面臨著許多未知的危險,這也將“應該如何保護未成年人”這個社會課題反覆刷新。

根據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依法批准逮捕發生在幼兒園的侵害兒童犯罪181人,起訴231人;批准逮捕發生在中小學校園的侵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081人,起訴3923人;對學校、社會培訓機構等工作人員實施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依法提出禁止其從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職業的量刑建議102人。顯然,在法治層面,我國已經加大了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擊力度,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堅持零容忍,依法從嚴從快懲處,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威懾作用。

但正如新聞通報中所說,由於面臨發現難、查證難等問題,還有相當一部分案件沒被發現。如果要真正實現“零容忍”,顯然就應該對這些隱藏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進行重點關注和打擊。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在犯罪預防上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則需要對整個社會的相關法律意識進行有效提升。

在犯罪預防上,目前我國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探索和施行“對性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員進行從業禁止”的制度,如上海、浙江慈溪、江蘇淮安都已制訂了相關辦法,力爭通過一系列措施將侵害未成年人的重複犯案率降至最低。其實這在國外是有例可循的,最出名的是美國的《梅根法案》,該法案規定:將正式建檔的性犯罪案件資料放到網上以供讀取;且此等罪犯被釋放後必給予以備案存檔。此法可以說已經形成天羅地網,讓刑滿釋放的性罪犯只有離開美國才能逃避資料被公諸於眾的命運。

在社會的法律意識方面,不可否認目前存在不少薄弱之處,例如未成年被害人表達意識弱、不會保留證據,同時一些監護人不僅不具備防範意識,事後還不願報案,不肯配合調查,這些問題都使得一些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難以顯現出來,犯罪分子也無法得到應有的法律懲罰,同時給被侵害的未成年人造成了更大的傷害。因此,學校、社區、家庭,都有必要在對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性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上實行“聯合作戰”。

“但願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願你流的每一滴淚,都讓人感動……”維護未成年人的權利,是成人社會應有的責任,讓每一個未成年人都能夠享有安全、幸福的生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兒童節來臨之際,祝願所有的未成年人都安全、快樂地成長。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評論員 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