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照禪(28)|耳根圓通法,最宜這個世界的眾生修

默照禪(28)|耳根圓通法,最宜這個世界的眾生修

2018年第 21期 總第 39 522日出版

默照禪(28)|耳根圓通法,最宜這個世界的眾生修

下面,我們擬從兩個方面來介紹一下默照禪的具體用功方法:一是用功過程,一是用功要領。

默照禪(28)|耳根圓通法,最宜這個世界的眾生修

(一)用功過程

座上用功之初,宜先依天台小止觀,調好五事。五事是指調節飲食、睡眠,此二種屬定外之外調,調身、調息、調心,此三種乃入定時之內調。

調飲食,意指當慎飲食,不飢、不飽,以舒適為度。食若過飽,則氣急身滿,坐念不安;食若過少,則身羸心懸,意慮不固;食穢濁物,則心識惛迷;食不宜於身,則引發宿疾。

調睡眠,意指睡眠有節度,不恣睡,不節睡,以神清為度。眠若不全,則心神虛恍;眠若過多,則廢修行,空喪功夫,沉沒善根。

調身,意指身體坐姿要正,無論半跏趺坐、全跏趺坐,當順小止觀所教法式調穩身體,不寬、不緊,不俯、不仰,自然挺直,安穩舒適。

調息,意指調和氣息,遠離風、喘、氣三種不調相,綿綿微細,若存若亡,不澀不滑。調息過程中,以自然放鬆、不作意為要領。

息相既調,心中即無粗重妄想。相反,息相若亂,或有喘滯,心必煩亂。所以調心、調息在坐禪之初始階段是同步進行的。

默照禪(28)|耳根圓通法,最宜這個世界的眾生修

五事調好之後,胃中安和,精神清爽,身體松直,氣息調柔,無粗妄想,則身心自然安穩寧靜,即可做進一步的觀照功夫。若心浮氣躁,身心緊張,功夫即無法進行。

身心初步入靜之後,即可開始做默照的功夫。

默照時,或以呼吸為所觀境,或以覺受為所觀境,或以耳根為所觀境,或以心中的佛號為所觀境,或以心念為所觀境,沒有一定,隨各人習慣。不管是以什麼為所觀境,以無心無事、包容平等、不取不捨、默然旁觀,不起心動念(於見聞覺知而離見聞覺知)、背塵合覺、反觀自性為用功要點,此時的不起心動念便是返觀自性,不必再起心動念說“我要返觀自性”了,因為一起心動念,即落內外之塵境,背覺合塵矣。

就普遍性而言,修默照禪最宜依於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之法而修。《大佛頂首楞嚴經》雲: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默照禪(28)|耳根圓通法,最宜這個世界的眾生修

此段經文雖短,卻把整個用功過程和方法,包括悟道之關節,都一一指明瞭。且耳根圓通一法,最宜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修。所以,依這段經文,來修默照禪,最穩妥不過。憨山大師在《楞嚴通議》一書中對這段經文有專門的開示,另外,黃念祖老居士在他的《心聲集》中對這段經文也作過精煉的講解, 可以參考。(待續)

默照禪(28)|耳根圓通法,最宜這個世界的眾生修

歡迎大家對《生活禪時代》積極留言互動

我們將有精美紀念品贈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