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照禅(28)|耳根圆通法,最宜这个世界的众生修

默照禅(28)|耳根圆通法,最宜这个世界的众生修

2018年第 21期 总第 39 522日出版

默照禅(28)|耳根圆通法,最宜这个世界的众生修

下面,我们拟从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下默照禅的具体用功方法:一是用功过程,一是用功要领。

默照禅(28)|耳根圆通法,最宜这个世界的众生修

(一)用功过程

座上用功之初,宜先依天台小止观,调好五事。五事是指调节饮食、睡眠,此二种属定外之外调,调身、调息、调心,此三种乃入定时之内调。

调饮食,意指当慎饮食,不饥、不饱,以舒适为度。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坐念不安;食若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食秽浊物,则心识惛迷;食不宜于身,则引发宿疾。

调睡眠,意指睡眠有节度,不恣睡,不节睡,以神清为度。眠若不全,则心神虚恍;眠若过多,则废修行,空丧功夫,沉没善根。

调身,意指身体坐姿要正,无论半跏趺坐、全跏趺坐,当顺小止观所教法式调稳身体,不宽、不紧,不俯、不仰,自然挺直,安稳舒适。

调息,意指调和气息,远离风、喘、气三种不调相,绵绵微细,若存若亡,不涩不滑。调息过程中,以自然放松、不作意为要领。

息相既调,心中即无粗重妄想。相反,息相若乱,或有喘滞,心必烦乱。所以调心、调息在坐禅之初始阶段是同步进行的。

默照禅(28)|耳根圆通法,最宜这个世界的众生修

五事调好之后,胃中安和,精神清爽,身体松直,气息调柔,无粗妄想,则身心自然安稳宁静,即可做进一步的观照功夫。若心浮气躁,身心紧张,功夫即无法进行。

身心初步入静之后,即可开始做默照的功夫。

默照时,或以呼吸为所观境,或以觉受为所观境,或以耳根为所观境,或以心中的佛号为所观境,或以心念为所观境,没有一定,随各人习惯。不管是以什么为所观境,以无心无事、包容平等、不取不舍、默然旁观,不起心动念(于见闻觉知而离见闻觉知)、背尘合觉、反观自性为用功要点,此时的不起心动念便是返观自性,不必再起心动念说“我要返观自性”了,因为一起心动念,即落内外之尘境,背觉合尘矣。

就普遍性而言,修默照禅最宜依于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之法而修。《大佛顶首楞严经》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默照禅(28)|耳根圆通法,最宜这个世界的众生修

此段经文虽短,却把整个用功过程和方法,包括悟道之关节,都一一指明了。且耳根圆通一法,最宜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修。所以,依这段经文,来修默照禅,最稳妥不过。憨山大师在《楞严通议》一书中对这段经文有专门的开示,另外,黄念祖老居士在他的《心声集》中对这段经文也作过精炼的讲解, 可以参考。(待续)

默照禅(28)|耳根圆通法,最宜这个世界的众生修

欢迎大家对《生活禅时代》积极留言互动

我们将有精美纪念品赠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