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兒童如何進行手部功能訓練

腦癱兒童如何進行手部功能訓練

腦癱兒童手部訓練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進行評估,看他發展到哪一個階段?是否與年齡相符?是否存在不正常的動作?

(2)從現有階段的動作到訓練較高層次的動作,如需要時,可把這些高層次的動作分成數個部分來逐步訓練。

(3)留意兒童的坐或站姿是否正確及平穩,使其可以集中精力在手的操作上(例如:坐在椅上時,頭部微向下傾,肩膀向前,髖、膝關節保持在90°屈曲及雙腳平放在地上。)

(4)將不正常的模式或原始反射先抑制或一邊進行訓練,一邊控制。

①痙攣型:因過於僵硬,無法達成目標動作,故需設法減低肌張力。

②徐動型:因無法固定在一位置上,故需加壓力以增加穩定性,使其動作更加協調。

③低張型:加壓以促進穩定,並增加肌張力,使其動作容易產生。

(5)利用一些只容許正確動作產生的玩具或器材。

(6)所運用的玩具或教具最好是顏色鮮豔,趣味性濃厚,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及興趣。

(7)玩具或教具多元化,質料、形狀、重量等各部相同,以提供更多些觸覺上的感官刺激。

(8)訓練應儘量結合在每日起居生活之中。

(9)訓練的目標除了包括能個別完成動作部分外,也包括注視手部活動、手眼協調、兩手配合動作、減輕聯帶動作,增強左右兩側對稱性等。

(10)計劃具體訓練內容時,需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功能發展。

腦癱兒童手精細運動功能的訓練原則是什麼?

(1)由於有很多手的精細動作是在坐位時完成的,因此,在開始手精細功能訓練時,就要先訓練患兒獲得良好的坐位平衡與保持良好坐位姿勢的能力,或在訓練時,提供患兒適當的座椅和桌子,以幫助其獲得良好的姿勢控制。

(2)從事單側手活動時,要將另一側手擺放在恰當的位置上,以幫幫患兒維持正確的姿勢和肌張力。

(3)考慮操作物件的大小、質地、重量與形狀,因為,手運動的控制開始於感覺輸入,不同的感覺探索有利於促進手功能的發展。

(4)鼓勵採用雙手活動。

(5)動作難度設置在患兒通過努力就能完成的範圍,難度過大,會對患兒產生一種壓力,而這種壓力會誘發或加重痙攣的聯合反應,從而使得姿勢控制與動作努力更差。

腦癱兒童儘早訓練手部的重要性是什麼?

(1)手部運用的階段因素:視覺接觸物件及自己手→用手接觸物件→抓握能力→置放能力→操作物件,每階段都是另一階段的基礎,故越早訓練就越能儘早達到較高的階段。

(2)避免阻礙其他功能發展:手的功能是密切連接著其他功能的,儘早訓練就可以避免其他功能受到阻礙。

如何對腦癱兒童進行手部功能訓練?

手部動作的發育是由握到伸,從笨拙到靈巧。因此,手部動作的訓練,必須按發育的順序去進行。

手部訓練的基本原則,是以功能較好的手為中心進行,不可勉強患兒一定要使用右手,以免增加訓練的難度

①讓拇指橈側外展,其餘四指就容易伸展了。

①輕敲擊其手臂指伸肌腱,再由腕部向手指方向輕擦,同時配合“手打開,手打開”的語言提示。

腦癱兒童如何進行手部功能訓練

本文摘自《小兒腦癱康復800問》,主編:張淑芬 陳文一等。本書在噹噹上有免費在線讀。

——兒康社,你身邊的康復師——

也許你還想看:

兒童腦癱康復促通手法——坐位

兒童腦癱康復促通手法——頭控(附視頻)

腦癱康復理念的最新進展

腦癱康復最新技術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