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即不容我,心安便是歸處!

你是否曾在人生的某些節點,感到困頓、疑惑,甚至失去希望?

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挫折、經歷傷心、面對困頓,甚至遭受周圍所有人的負面評價,那看起來遠離塵世的哲學能夠給予我們思考的力量,慰藉我們的心靈嗎?答案是肯定的!

哲學對生活能起到的慰藉的作用。哲學的任務是教會我們在願望碰到現實的頑固之壁時,以最柔軟的方式著陸。

任何一個人在人生的某些節點,都可能遇到自己的煩惱。我們就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六個人生問題,分別向蘇格拉底、伊壁鳩魯、塞內加、這幾位哲學家取經。閱讀這些哲學家的個人體驗與思想學說,我們能夠在身處逆境之時,感受到哲學的慰藉,從而舒緩心靈,甚至根治我們的問題。

一、遇到挫折時,哲學所能帶來的慰藉

天地即不容我,心安便是歸處!

塞內加

塞內加是斯多葛派的代表人物。這個學派的哲學家本身就比較注重哲學的慰藉作用。斯多葛派有一個觀點:我們不快樂的原因在於我們試圖控制自身無法控制的東西。當我們總想著去控制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物時,只會徒增痛苦。當面對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時,我們唯有隨時預想好各種準備,才不會驚慌失措。塞內加的一生中,經歷過病困交加過和流離失所,也經歷過富足美滿和聲名顯赫。他做過多年尼祿皇帝的導師和顧問,之後慘遭厄運的突襲,尼祿為了一個和塞內加扯不上關係的陰謀而命令他自裁。收到自裁的命令時,塞內加不動聲色,順從地割了手腕。身邊的朋友大驚失色,而他卻淡定地安慰朋友,他問他們的哲學哪裡去了?多少年來他們那種處變不驚的精神哪裡去了?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塞內加也一直踐行自己的哲學:要對不好的事情提前做好準備,因為:我們對有準備的,並且充分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強。

這種哲學觀點不等於逆來順受。塞內加教導我們要理性地區分必然和非必然,不要把非必然當做必然,而拒絕可能的事情;也不要拒絕承認必然,而妄想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在富足的時候,他也清醒地視富貴為身外之物,用他的話來說便是:“我從來沒有信任過命運之神。我把她賜給我的一切—金錢、官位、權勢一一都擱置在一個地方,可以讓她隨時拿回去而不受到干擾。我同身外之物保持很寬的距離,這樣,命運只是把它們取走,而不是從我身上強行剝離。

塞內加的哲學能夠幫助你認識到:任何壞事都可能發生,你做好準備,這樣就不至於受到太大打擊;而那些已經發生的壞事,想想其實也沒有那麼糟糕。塞內加的理由很直接:“何必為了部分生活哭泣呢?君不見全部的人生都潸然淚下“。有一句雞湯叫“期待最好的,準備最壞的",塞內加告訴我們要把重點放在“準備最壞的",以防命運給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人無法掌控自己的全部命運,但要拿得起,放得下,贏得起,也輸得起。

二、缺少錢財時,哲學所能帶來的慰藉

天地即不容我,心安便是歸處!

伊壁鳩魯

伊壁鳩魯認為哲學是快樂的源泉和法則。他認為一個窮人可以和富人一樣快樂,甚至可以更快樂。伊壁鳩魯的哲學強調感官的快樂,伊壁鳩魯學派又被稱為享樂學派。但如果真正瞭解這位強調享樂的哲學家,你一定會發現他對快樂的實際愛好令人意外。真實生活中,伊壁鳩魯沒有豪華的房子,飲食也極其簡單,他只喝水不喝酒,一頓飯有面包、蔬菜和一把橄欖就滿足了。

伊壁鳩魯的物質世界極其平淡,那麼,他的快樂從何而來?

伊壁鳩魯認為,我們不應該根據自己的第一感覺行事,而應該先審視自己的慾望是否是理性的。

伊壁鳩魯把快樂的要素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自然而必要的,除了基本的吃、穿、住之外,還有朋友、自由和思想。·第二類是自然但不必要的,諸如豪宅、大餐、僕人這些奢侈的享受:第三類是既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名望和權勢屬於這一類。伊壁鳩魯認為,快樂其實更依賴精神層面的事物,而對物質的東西依賴相對較少。在金錢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後,財富的繼續增長並不會讓我們的快樂不斷上升。在伊壁鳩魯的快樂清單中,友誼是他最為強調的一點。一群真正朋友能給我們帶來的關愛,以及和他們在一起時的氛圍,是財富所不能提供的。

自由和思想在伊壁鳩魯的快樂清單中也佔據重要地位。和財富相比,伊壁鳩魯更注重這些事物對快樂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與世不合時,哲學所能帶來的慰藉

天地即不容我,心安便是歸處!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每天最大的興趣就是走向各個階層、各個年齡的雅典人面前貿然發問。通過追根究底式的問話,往往讓人體會到自己固有的觀念和思想毫無根基。人們指控他不敬城邦之神,破壞倫理道德,腐蝕雅典的社會構成,唆使年輕人反對他們的父輩。蘇格拉底接受了審判,他面對五百公民組成的陪審團,沒有半點怯弱。他堅持自己行為的合理性,認為自己的哲學能夠促進雅典的發展。

他的解釋是沒用的。陪審團本來就是帶著偏見來的,對蘇格拉底的解釋又不能全盤理解,甚至於說不屑去理解。可想而知,蘇格拉底被判有罪是必然的事情。審判之後,陪審團給蘇格拉底一個選擇:只要他放棄自己的哲學,他就可以活命。蘇格拉底拒絕了,他慷概赴死。正因為他對自己的思想無比篤信,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自己的哲學,毫無懼意地為自己的思想殉道。

一個人對抗五百人,一個人對抗一座雅典城,一個人對抗一個時代,蘇格拉底把與世不合的孤單演繹到了極致。

他是如何做到與世不合之下,還能泰然自若的?那便是對真理的追求和對邏輯思考的信任。

何謂真理?在蘇格拉底看來,只有那些不能被理性地駁倒的論斷才是正確的,不能證偽的論斷才是真理。他告訴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反覆思考遠比直覺靠譜。在理性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原先固有的想法會變得支離破碎。

蘇格拉底的與世不合,並非只是驗證了“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一說法。蘇格拉底也沒有強調真理和少數的關係,他只是敦促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反對者得出結論的邏輯上,提醒我們應該關心的不是反對我們的人數有多少,而是他們反對我們的理由有多充分。事實上,認為與世不合便是真理,與認為與世不合便是錯誤,兩者想法同等幼稚。一種思想是否有價值不取決於它受到的讚賞多還是批評多,而取決於它是否合乎邏輯。

天地即不容我,心安便是歸處!

金句:1、財富可能散盡,容貌不能長存,身體可能受到傷害。當我們總想著去控制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物時,只會徒增痛苦。2、人無法掌控自己的全部命運,但要拿得起,放得下,贏得起,也輸得起。

3、我們不應該根據自己的第一感覺行事,而應該先審視自己的慾望是否是理性的。

4、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反覆思考遠比直肖靠譜,在理性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原先固有的想法會變得支離破碎。

5、一種思想是否有價值不取決於它受到的讚賞多還是批評多,而取決於它是否合乎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