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且歸處


人若心安,即有歸處


曾看過錢鍾書的一句話: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

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

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

或者菜合你口味,

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心中無掛礙,人乃有所安。

塵世紛擾,充滿著未知與不確定。

人如紙鳶,我們總想緊緊抓住手上那一根線,

但風起時,下一刻又不知身居何處,前路何方。

只有到了一定年齡,經過生活的洗禮,

才懂得心安是福,心安才是歸處。


心安,且歸處


得失隨緣

人之所以心不安,無非總有未得到,

總有捨不得,亦為得失心。


心安,且歸處


蘇東坡的好友王鞏,

曾因他的烏臺詩案受牽連,被貶於嶺南之地,

他的歌妓寓娘也毅然隨行。

東坡感到很愧疚,王鞏卻反過來安慰他,

聊養生之道,還說這是在修行。

幾年後,王鞏回來。

蘇軾請他們喝酒,談起嶺南風土人情時,

寓娘卻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心安,且歸處


得失,不過是人生之常態。

人有追求是好的,但得失心太重,

患得患失,心不快樂,何來安穩?


曾國藩曾言:“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

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

告訴自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種樹時,認認真真。

結果時,隨緣盡興。

放下得失,隨緣自在心安然。


心安,且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