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先”專號:忻州市代縣峨口鎮正下社村老幹部黨支部

“雙先”專號:忻州市代縣峨口鎮正下社村老幹部黨支部

老幹部工作進農村 兩個支部互促進

忻州市代縣峨口鎮正下社村老幹部黨支部建在農村,針對村裡文化設施短缺、村民文化生活單調的狀況,黨支部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文化扶貧上。黨支部在老幹部活動場所修建了四室(閱覽室、書畫室、文娛室、棋牌室),組建了三隊(威風鑼鼓隊、舞蹈表演隊、健身體操隊)。幾年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峨口鎮正下社村是民間文化藝術的搖籃,剪紙、布藝、刺繡、麵塑聞名四方。黨支部聯合村兩委,與雁繡坊和縣婦聯等部門一起,對全村貧困家庭的勞動婦女進行了實用技術培訓。

兩年來,峨口鎮正下社村舉辦刺繡培訓班五期,受訓人數達300多人次。通過培訓,村裡大部分婦女初步掌握了刺繡技術,並開始製售產品。2017年冬天,正下社村的貧困戶婦女製作的64幅刺繡作品售出6.73萬元,村民們依靠手藝脫貧指日可待。

老幹部黨支部協助村兩委,積極和縣委、縣扶貧中心聯繫,爭取到扶貧資金50萬元,於2017年6月建起了建築面積494平方米的刺繡廠,推動了產業發展。為保證刺繡廠的效益,黨支部和雁繡坊簽訂了協議,產品由雁繡坊義務代銷,收入全部歸貧困戶。

近幾年,老幹部黨支部和農村黨支部融為一體,團結合作,積極為老幹部服務。老幹部的活動內容豐富了,生活充實了,心情愉悅了。以前老幹部只是每月參加一次例會,現在有了活動室,他們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在這裡看書、寫字、繪畫、跳舞等;以前老幹部想發揮餘熱,卻無“用武之地”,現在兩個支部聯合組織活動,老同志們作宣傳、抓動員,村幹部派任務、抓落實;以前老幹部和村民交往少,開展聯合活動以來,老幹部為村裡辦了不少實事,和村民的關係更近了。

退休幹部郎俊峰幫助村民胡俊俊開飯館,並提供3000元啟動資金,現在胡俊俊每天能收入300餘元。活動室需要綠化,村民無償提供樹苗,主動挖坑、栽樹、澆水。老幹部每年體檢時,村民義務接送行動不便的老幹部。“四室三隊”的服務管理人員,無論是老幹部還是村民,都是無報酬義務為大家提供服務。

支部的合作促進了村裡工作的開展,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農閒時,村民們或是聚在一起跳舞、唱歌、打牌,或是在家繡花、剪紙、看書、讀報。以前舉行大型活動,都是花錢僱人打掃衛生、佈置會場、維持秩序,現在每次舉行活動,村民們都主動義務幫忙。村裡風氣好轉了,村民的生活富裕了,村幹部幹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為村裡辦了不少好事、實事。

近兩年,正下社村在有關部門的資助下,修U型防滲渠12000米,打灌溉深井6眼、維修3眼,打人畜吃水機井1眼;修田間沙石路7條,修防洪沙壩2800米,建標準農田1000多畝,道路兩旁植樹6000餘株;建垃圾場9個,2000平方米大的垃圾填埋場1個;學校進行了危房改造、地面硬化,新建操場3000平方米,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維修廟宇4座,蓋照壁3座,硬化兩個文化廣場地面5000餘平方米,鋪瀝青路3700米;進行了農網改造,建通訊鐵塔1座。

此外,正下社村還成立了農村保潔隊,實行了村務公示制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