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先”专号:忻州市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老干部党支部

“双先”专号:忻州市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老干部党支部

老干部工作进农村 两个支部互促进

忻州市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老干部党支部建在农村,针对村里文化设施短缺、村民文化生活单调的状况,党支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文化扶贫上。党支部在老干部活动场所修建了四室(阅览室、书画室、文娱室、棋牌室),组建了三队(威风锣鼓队、舞蹈表演队、健身体操队)。几年来,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峨口镇正下社村是民间文化艺术的摇篮,剪纸、布艺、刺绣、面塑闻名四方。党支部联合村两委,与雁绣坊和县妇联等部门一起,对全村贫困家庭的劳动妇女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

两年来,峨口镇正下社村举办刺绣培训班五期,受训人数达300多人次。通过培训,村里大部分妇女初步掌握了刺绣技术,并开始制售产品。2017年冬天,正下社村的贫困户妇女制作的64幅刺绣作品售出6.73万元,村民们依靠手艺脱贫指日可待。

老干部党支部协助村两委,积极和县委、县扶贫中心联系,争取到扶贫资金50万元,于2017年6月建起了建筑面积494平方米的刺绣厂,推动了产业发展。为保证刺绣厂的效益,党支部和雁绣坊签订了协议,产品由雁绣坊义务代销,收入全部归贫困户。

近几年,老干部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融为一体,团结合作,积极为老干部服务。老干部的活动内容丰富了,生活充实了,心情愉悦了。以前老干部只是每月参加一次例会,现在有了活动室,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在这里看书、写字、绘画、跳舞等;以前老干部想发挥余热,却无“用武之地”,现在两个支部联合组织活动,老同志们作宣传、抓动员,村干部派任务、抓落实;以前老干部和村民交往少,开展联合活动以来,老干部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和村民的关系更近了。

退休干部郎俊峰帮助村民胡俊俊开饭馆,并提供3000元启动资金,现在胡俊俊每天能收入300余元。活动室需要绿化,村民无偿提供树苗,主动挖坑、栽树、浇水。老干部每年体检时,村民义务接送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四室三队”的服务管理人员,无论是老干部还是村民,都是无报酬义务为大家提供服务。

支部的合作促进了村里工作的开展,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农闲时,村民们或是聚在一起跳舞、唱歌、打牌,或是在家绣花、剪纸、看书、读报。以前举行大型活动,都是花钱雇人打扫卫生、布置会场、维持秩序,现在每次举行活动,村民们都主动义务帮忙。村里风气好转了,村民的生活富裕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实事。

近两年,正下社村在有关部门的资助下,修U型防渗渠12000米,打灌溉深井6眼、维修3眼,打人畜吃水机井1眼;修田间沙石路7条,修防洪沙坝2800米,建标准农田1000多亩,道路两旁植树6000余株;建垃圾场9个,2000平方米大的垃圾填埋场1个;学校进行了危房改造、地面硬化,新建操场3000平方米,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维修庙宇4座,盖照壁3座,硬化两个文化广场地面5000余平方米,铺沥青路3700米;进行了农网改造,建通讯铁塔1座。

此外,正下社村还成立了农村保洁队,实行了村务公示制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