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有趣的古代戰爭,第二次借兵一人滅一國,打的印度聞風喪膽!

今天羊駝說一說,中國與印度地區發生過兩次頗為有趣的古代戰爭,第二次借兵一人滅一國,打的印度聞風喪膽!兩次戰事似乎都只是個人行為而沒有動用朝廷的國家力量,最後都以中國人凱旋而歸!

兩次有趣的古代戰爭,第二次借兵一人滅一國,打的印度聞風喪膽!

中國與印度地區的第一次戰爭,發生在東漢和帝劉肇的永元二年。當時的西印度天竺地區,為月氏人建立的貴霜國統治。貴霜人曾幫助漢朝擊破匈奴的盟屬國車師。戰後,貴霜王給漢朝送禮品,希望與漢朝和親,娶漢公主。但是,此意被鎮守西域的西域都護班超所拒絕。於是貴霜王惱羞成怒,派兵七萬,越過帕米爾高原,進攻漢朝在西域的諸附庸屬國。班超遂集合西域屬國兵馬,迎戰貴霜。漢兵人數遠遠少於貴霜人。班超以少勝多,以誘敵深入之策將月氏軍擊敗,迫使貴霜王遣使求和。

兩次有趣的古代戰爭,第二次借兵一人滅一國,打的印度聞風喪膽!

據西方史學考證,當時的貴霜王名索特爾·麥格斯,是貴霜歷史上被稱為“救世主”的偉大君主,類似中國人所謂的“千古一帝”。這位帝王不僅統治著印度河地區的五河平原,而且曾經橫掃大沙漠以東的恆河平原,征服了東印度的廣大地區。但是這位雄主卻被挫敗在漢朝的定遠侯、西域都護班超手下。

兩次有趣的古代戰爭,第二次借兵一人滅一國,打的印度聞風喪膽!

中國與印度地區的第二次戰爭,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二十一年間。時任東宮右帥府長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西藏及印度地區出使訪問。以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

王玄策,河南洛陽人。貞觀十七年至龍朔元年間,王玄策四次出使天竺。王玄策曾任融州黃水縣令,後升任朝散大夫、右率府長史。

兩次有趣的古代戰爭,第二次借兵一人滅一國,打的印度聞風喪膽!

戰爭發生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的路程中。所謂天竺,是古代中國人對今日南亞半島諸國所在的一個廣大地區之名,約略包括今日巴基斯坦——印度平原及克什米爾和阿富汗地區。唐代的天竺地區小國林立,政治經濟極為混亂。

王玄策於公元647年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地區,出使對象是印度地區一個較大的城邦摩伽陀國。當唐朝使節到達帝那伏——摩伽陀國(又作瑪卡達國)時,此國發生政變。與唐朝通好的天竺國王——即大名鼎鼎的戒日王西拉迪提亞被大臣阿羅那順殺死並篡奪了王位。

兩次有趣的古代戰爭,第二次借兵一人滅一國,打的印度聞風喪膽!

王玄策的唐朝使團被阿羅那順扣押,多數唐使被殺害,只有王玄策、蔣師仁被關進牢獄。

後來,幸賴死去的國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幫助下,王玄策、蔣師仁得以逃脫。王玄策發誓復仇,因此兩人沒有回國,而是策馬北上,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逃到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爾。

在尼泊爾,王玄策以唐朝盟友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國王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得7000騎兵。同時以唐使臣名義傳檄西域的唐藩屬國求援。於是,吐蕃王松贊干布也派來了1200名騎兵,總計匯聚人馬總數近一萬人。王玄策遂自命行軍總管,以蔣師仁為先鋒,進軍攻擊摩伽陀國(瑪卡達國)。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是唐朝的駙馬,他的王后是大唐帝國的文成公主,寵妃是尼泊爾王的尺尊公主。

兩次有趣的古代戰爭,第二次借兵一人滅一國,打的印度聞風喪膽!

據說大戰發生在印度平原的甘地斯河畔。阿羅那順軍的人數數倍於唐軍,而且包括數百頭大象。但是王玄策用“火牛陣”擊潰了印度人的大象軍陣。阿羅那順兵敗後退回國都城不出。王玄策用唐軍攻城的各種技術——雲梯、拋石車、火攻,猛攻月餘,終於將茶博和羅城擊破。阿羅那順逃往恆河地區的東印度。 王玄策乘勢攻入東印度平原。阿羅那順求得東印度王尸鳩摩援兵,反攻唐軍。王玄策用計一舉擊敗印度軍,活捉了阿羅那順。唐軍還趁勢攻破阿羅那順妻子據守的朝乾託衛城,遠近印度城邑皆望風而投降。當時印度地區的幾乎所有屬國都對唐使臣王玄策稱臣歸附。

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將阿羅那順等俘虜數千人押回長安獻俘述職,得到唐太宗的封賞。王玄策生平曾經多次出使印度,帶回佛教文物,對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貢獻。王玄策作為一個身在國外的外交使臣,憑著借來的萬餘士兵就能夠在印度平原上所向無敵,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當時大唐的國際影響力可想而知,也說明了

一個民族富含戰鬥精神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