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芳華》裡劉鋒和何小萍最後過的最“慘”,作者卻說他們話不多但過的最從容?

宋燕兒

電影演到最後,兩個最善良的人一個淪落到社會的最底層,一個近乎瘋了。這就是最刺眼的現實,也是馮小剛的電影裡有的特色,敢於諷刺社會。

劉鋒,是那個年代最基層最踏實最本質的一個縮影。連續多年的標兵,人稱“活雷鋒”,但卻因為林丁丁的誹謗而落寞,被髮配到了邊境的伐木連裡,最後莫名其妙竟然還參與到了自衛反擊戰(中越戰爭)中。因為參戰被打斷了手臂,成為了殘疾人,人生十分多舛。後來老婆也和一個司機跑了,自己在老年又生了場大病。我想,這樣的情節,多少讓所有在座的觀影者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悲愴。

而何小萍,離開家鄉,她那麼渴望融入這個集體,卻被一次次無情拋棄。她以為逃離那個大家都不喜歡她的家,她就能夠過的很好很好。她已經足夠好,卻仍然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容下她。她那麼渴望成為萬人敬仰的英雄,最終她終於做到了,卻可悲地失了智,瘋了。

十年後劉峰生了一場重病,幸得小萍悉心照料才得以恢復。

從《芳華》中其他主要人物的命運來看,有的出國嫁華僑,有的下海經商,有的讀大學曾為作家…

看上去劉鋒和何小萍的確很慘,但是不得不說他們活出了善良的人該有的樣子。

經歷過生死,何在乎世俗。對他們來說能活著就是幸福!\t


投資家網蔣東文

《芳華》是根據當代華裔女作家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由馮小剛執導,深受好評的一部電影。


影片以第一人稱的形式,透過劇中人物肖穗子的視覺,講述了七八十年代,軍區文工團中一群正值青春年華的文藝兵的命運。


影片始終以平和的語調講述著那個波瀾起伏的年代,不同的人,不同的命運。在歷史的洪流中,每個人的命運都被時代裹挾著前行。


任何人都掙不脫歷史的洪流,無人倖免。尤其在社會轉型期。大部分的人都是隨波逐流,只有極少數人會堅守自己的內心。

劉峰--就是這極少數人。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內心。他勤勞、能幹,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是“活雷鋒”,他像神一樣的存在,各種榮譽接踵而來。


命運卻又和他開了一次玩笑,僅僅因為一次對愛情的表白,就被扣上了“流氓""的帽子,下放到了前線。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立下軍功,失去了一條胳膊。退伍後為了生活四處奔波,處處碰壁,窘迫不堪,但始終都保持著他那份質樸的善良。


他從不怨恨、指責,生活已經很無奈。怨恨、指責並不能帶來任何益處。劉峰的心裡始終是一種寬容。當何小萍問他過得好不好時,他想到的是那些長眠於地下的戰友。跟他們相比,活著就是幸福。


何小萍 一個右派的女兒;一個隨母改嫁的“拖油瓶”;一個處處被人當作笑話的人;一個從未被善待過的人。經歷了人世間太多的不公,劉峰的善良對她而言就特別珍貴,所以也就特別懂得珍惜。




經歷了生和死的磨難,經歷了英雄和“壞人”的轉換。他們看淡了人生,看透了生活的本質。但他們依然沒有放棄生活。他們反而更懂得生活的美好。生活中的任何艱難險阻於他們來講,早已是“滄海一粟”,不值得一提。


而他們兩人因為彼此懂得,相互更加珍惜。


楊絳先生曾說過:“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一個人幸福不幸福,真的和金錢,名利毫無關係。當繁華落盡,曲終人散,回首往事,沒有虧欠,沒有不安,不覺得空虛,無愧於心,才是最大的幸福。


劉峰和何小萍表面上看過的最慘,實際上他們獲得的是一種心靈的安寧和自我的滿足。這個也是嚴歌苓作品最打動人的地方。她的作品宣傳的都是人性的“真、善、美”。

我想,作為人,這才是應該追求的終極目標!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人到底應該怎樣活著這個世界上?

劉峰跟小萍給出了他們的答卷,所以他們最能相互理解,活得也最為從容,因為他們——問心無愧

這個世界上存在兩種人,第一種是被世界改變的人,第二種是改變世界的人。其實,還有第三種,他們無法改變世界,也絕不會改變自己的人。

劉峰和何小萍便是這第三種人。他們堅持內心的善良,從一開始便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並不為世界所改變。他們,其實就是Forrester Gump。

這是價值觀的困境,就好比是:老太太摔倒了,你扶不扶?

有些人會想要扶起老太太,但是新聞裡見多了被訛詐的事,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最終沒有付。這些人是被世界所改變的。

而另外有些人會扶起老太太,並且痛罵冷血的圍觀群眾。這是想要改變世界的人。

而劉峰和何小萍屬於,他們付起老太太,但不會痛斥周遭的人,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人無法改變。他們也不會想要改變他們,他倆只是做自己。

當你心存這溫柔的善良之時,便也不擔心被訛詐、被人說炒作、被人冷眼相待,這便是從容。

阿甘冒著槍林彈雨去把受傷的戰友一個個或抗或抱出戰區的時候,他有害怕,但在一心救人面前,這份害怕顯得微不足道。

我們現在說的只是一個扶老太太的事,而把背景換到一個“顛倒是非”“任何話語會被過度解讀”“過度解讀甚至影響到生命、命運”的年代,你可以想象,這該如何堅持自我?

《芳華》中,被改變的人很多,寢室長最後跟門當戶對的人結婚了;林丁丁終究背叛了劉峰;文工團未散,人心早已散了。

但劉峰就是劉峰,何小萍就是何小萍,他們改變不了世界,但難能可貴的事,在那個時代浪潮之下,他們也沒改變自己。那個時代下的改變,等於扭曲。所以不難理解那個時代臥軌自殺的人。

蕭穗子也從未改變。

我和老婆看完《芳華》,我說這電影是“好人沒好報”,但是我笑了。我深深地理解這對好人,他們雖然沒好報,但是他們從容,從不後悔。

值得一說的是,為什麼會信仰宗教?因為從宗教中,我們在尋找內息的平靜。

從容,便是平靜。

我們大可以問劉峰和何小萍,他們後悔嗎?想必,他們是絕不後悔的。


編劇演繹法

吃貨界最懂減肥,減肥界最懂養生的晶晶湯博士前來作答。我覺得作者所謂的“從容”,其實有點“佛系”的感覺,大白話講就是認命了。被生活蹂躪踐踏太久,知道再做任何反抗努力都是無用功,不如就看淡這一切。所以表現出的行為顯得“從容”,只是一種淡定的按部就班。

芳華這部片子最能挑動的還是中年男人的性幻想,文工團姑娘們白花花的大腿、纖細的腰肢、修長的脖頸、無妝清秀的面龐,都能令他們回憶起自己的當年。不然也不會花那麼大篇幅來拍攝穿齊B小短褲練舞,以及浴室打鬧的鏡頭。



而何小萍的人設是相貌普通、家境一般、還有體味。演員長得也是土土的帶著倔強。這樣的人在進文工團前忍氣吞聲,以為進了文工團能翻身農奴把歌唱,結果照樣被欺負,想不服輸鬧脾氣搏一把,結果被搞出了文工團也沒有好日子過。從來也沒有被男人疼愛過,她很早就已經認命了。

劉鋒是一直以為自己是團裡的重點培養對象,自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個又紅又專的好苗子。結果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大家的踩腳石,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他。從戰場回來又沒有得到應有的撫卹,自己把生活過成了殘局。

最後兩個遭人嫌棄的可憐蟲,沒有別的選擇,只能互相依偎。因為除了彼此,沒有別的人願意和他們有太多瓜葛。何小萍心裡是有劉鋒的,但劉鋒心中的理想型還是丁丁公主,怎麼肯願意把心交給一個相貌平平的普通女人。沒有滿漢全席吃,有饅頭吃總比餓著強。所以劉鋒內心只是覺得湊湊合合搭夥過日子唄,害想咋地?


晶晶湯愛健康

作者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以芳華已逝的中老年口吻講的。

人到中年,慢慢淡化對權勢、功名、金錢等等的追求,而更注重內心的平靜、從容。


從《芳華》中主要人物的命運來看,有的出國嫁華僑,有的下海經商,有的讀大學曾為作家……看起來都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權勢、金錢和地位。

似乎只有劉峰和何小萍兩個在社會底層掙扎。於是就有人得出他們過得很慘的結論。

其實人生各自有煩惱,誰也不比誰更好。


出國的林丁丁遠離故土,與朋友們聯繫日漸稀少。

嫁給陳燦的舍長常年不見丈夫面,追到海口吃了一頓飯,丈夫又忙著去別的城市買地去了。

她們的人生細想起來,也是寂寞多過快樂的。

相比較而言,劉峰和何小萍兩人心靈的滿足、內心的安定超過她們的。

第一,他們從殘酷的戰場上活了下來,內心更加堅韌。每隔幾年到雲南邊境去看看長眠在那裡的戰友們,心靈有寄託。

對比死去的戰友,今日的種種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第二,他們互相依偎,報團取暖。總是付出總被忽略的劉峰遇到了將他放在心上的小萍,而小萍和自己摯愛的劉峰在一起,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第三,對過去的事情已經釋懷。劉峰知道曾經喜歡的林丁丁過得很好,釋然笑了。小萍終於得到劉峰的擁抱,悄悄溼了眼眶。



他們曾經被生活辜負,被身邊的朋友、戰友、親人傷害。到現在,一切都已經曾為過去。

人到中年,能夠收穫一份安穩的情感,這是他們能夠從容不迫的最大原因。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覺得自己活著,朋友活著,有一個可靠的人陪伴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作者才會說他們活的從容。



美人傳奇

整部電影135分鐘,12月15日上影,目前票房7·1億,推薦觀看。

故事以第三者的角度來以回憶的方式展開的;講述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文工團的故事;樂於助人,樸素善良的“活雷鋒”劉峰,為了愛情,放棄晉升;後被人誣陷,捲入戰爭;而熱愛舞蹈,追求夢想的何小萍,在文工團備受欺負排擠,最終夢想破粹,被下放到前線;兩人的不幸遭遇,並未改變人生態度,在前線均以履行自己軍人的天職。劉峰在前線衝鋒陷陣,何小萍救死扶傷,最終成為英雄;然而英雄代價是沉重的,一個傷殘,一個精神崩潰,最終相依為命; 這部電影還是很值得一看,有別於其它影片,表面上看,電影描寫哪個時代,一群芳華正茂,有追求,激情浪漫的文工團戰士;其實背後反應了很多問題,引人深思;

1、人生的價值 “活雷鋒”劉峰為了愛情,卻被愛情出賣,受人誣陷;昔日助人為樂的他,卻沒有人站出來證明他的清白,難道無私奉獻的,回報的就是冷漠和出賣,最後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反觀那些欺負別人、誣陷別人、見風使舵的人,卻都有好的歸宿;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還是在控訴當時社會不公,自己去體會;

2、人的不平等 那個時代,文工團優越性明顯高於其它職業,難免其中有不少紅二代,高幹子弟;而有家庭政治問題的何小萍,那怕你才華出眾,也是受排擠,猜忌的對象;用電影中的話說,“江山都是我爸打下”,橫一點又怎麼了;看來拼爹並不是當代社會的產物;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也一樣有,只是那時看不到而已;

3、夢想的渺小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如果看不到夢想的希望,你認為還有萬一嗎?何小萍功夫根底好,也勤學苦練,但是沒有上臺機會,後面在給騎兵團表演的,卓瑪摔傷,何小萍替補救場表演(放影時被剪),證明她的水平不低,之前應該下過苦功,但一直卻是後勤服務,此時的她,夢想的希望已經破滅了;(被剪的一段,我也是在頭條看到的,這一段對整個劇情很重要。

1、可以很直接證明何小萍的表演水平,不讓她上舞臺是錯誤的,而這個錯誤將變本加厲;

2、終於有一次慰藉她舞蹈夢想的機會,從此,她的夢想完全被扼殺);是否因為她的背景的原因?

3,命運的無奈 1949年全國人民解放了,那些解放全國人民的人,因為政治問題,在70、80年代才“解放”,還好歷史還給他們公平,但是有一些人卻沒有,至少生前沒有,他們的子女沒有,他們的命運在那個時代,顯得多麼的無助和無奈;何小萍就是這樣的,要生存必須跟生父劃清界線;她的爸爸沒有等到平反就過世,使她改變命運的機會都沒有,夢想的實現再無轉機;

5,正義是永恆的 劉峰和何小萍的坎坷經歷和不幸的遭遇,並沒有因為愛情的出賣和夢想的破碎,泯滅人性,怨天尤人;而是逆來順受,隨遇而安,依然不屈不撓奮鬥在工作崗位;燃燒自己,奉獻他人,這是難能可貴;那些在芳華年代,自私的只為自己的理想和前途,不顧道德底線,跟他們相比,顯的多麼渺小。 這個電影利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一個群體,似乎要告訴我們某些事;我的理解是 (1)每個人的芳華都是值得回憶的,每個人都有權力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是不能放棄做人的底線; (2)戰爭是殘酷的,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那些無數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要好好珍惜; (3)真正英雄的社會現實是殘忍的,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是我們整個社會欠他們的,我們要好好反醒自己。

hope時間膠囊是一種有趣的生活方式,讓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充滿期待和驚喜。

給未來寫一封信,想去夢想中的地方旅行,給某人偷偷表白,立一個flag,緩存考試前的心情,把疑惑和迷茫封存起來,以後笑著品味一下……用hope埋下時間膠囊,指定好開啟的日期或地點,在不知不覺中,你的故事已經記錄在世界各地。在開啟時間膠囊的那一刻,你會收穫滿滿的感動和驚喜。



熱克個微斤斤

不知這句話該不該說,作者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就是給關心最“慘”劉峰的觀眾一句安慰的話。


看完電影的觀眾都知道,何小萍與劉峰,或許就是某個時代人物的縮影,也可以說他們倆是時代的悲劇人物,但是,遵從“好人有好報”的電影情節,作者給觀眾留了希望與安慰。


有的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有一種事實,但我們就是不能說破,我們可以理解這是作者的用心良苦,也可以理解為人性的善良都會有回報。


何小萍,由於“成份”不好,我們可以想象,最後的結果可能都不會很好,但劉峰,從一個人人愛戴的“活雷鋒”到最後,落得是生活底層的人物,這是最讓人惋惜結果。


有兩件事,讓劉峰的生命產生巨大的轉折,第一件是因為喜歡林丁丁放棄大學就讀,第二個就是擁抱了林丁丁。

擁抱了林丁丁,一下子,英雄變成狗熊。愛情讓人盲目,而時代讓人改變命運。


在電影的後面,除了劉峰與何小萍,文工團裡面的人物,大部分都過上優越的生活,而劉峰跟何小萍卻過著落魄的生活,其中,何小萍跟劉峰去給戰友掃墓的時候,何小萍問劉峰,這些年你過的怎麼樣,劉峰說了一句:“這怎麼說,如果跟死去的戰友向比……”,跟死去的人相比過的還好,其中滋味,你我可知……




說他們過的從容,電影給我們的就是藝術高於現實。


落筆成蝶

用作者的話說,“那是一個操蛋的時代,是一個背叛的時代”。

“他們話不多但過的很從容”這句話是導演說的,不是作者。

在原著小說裡慘的又何止劉峰和何小萍,嚴歌苓也沒放過誰。

林丁丁,在部隊腳踩兩船,一心想嫁給權貴,最後儘管如願,但又離婚,二婚遠嫁澳洲,受不了苦又隻身回國。

蕭穗子,與男兵戀愛,被郝淑雯嫉妒橫刀奪愛並慫恿男兵接發蕭穗子。部隊領導對蕭穗子展開批判,給她定性是“用資產階級情調引誘和腐蝕革命同志加戰友”。

郝淑雯,搶完蕭穗子男友並慫恿其接發蕭穗子後,將其拋棄。後嫁了一個二流子,二流子後經商發家,但夫妻關係不好。

慘還是原著裡慘,電影已經將負面結果弱化、改寫。

誠如馮小剛在《曉說》裡說的,《芳華》電影更符合其本人的氣質,“柔軟浪漫”。所以才有了電影裡那個甚至還“不錯”的結局。


迷走先生

雖然本人仔仔細細的觀看了芳華,並且也因為其中的某些情節而潸然淚下,但是我確實跟題主一樣,無法理解屬於父母那一代的芳華。

但是我還是想表達一下自己對於這個電影的理解。在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確實是結局的時候,過的最不好的,一個可以說是斷了一隻胳膊,另一個可以說是終身未嫁。


其他同學有的遠嫁國外,有的當了作家,還有的做了房地產大亨,用現在的話說,個個都有出息,但是為什麼作者又說只是他們倆過的最從容呢。

原因無非就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實看似其他同學都很成功,但是隻有林峰和何小萍找到了彼此最想找到的東西。


劇中的何小萍從小在家庭生活中就生活的不幸福,來到部隊以後,部隊裡的很多戰友也都嫌棄她,嫌棄她身上臭,其實她只是比平常人更愛出汗而已。她從不為自己辯解,獨自一人承受委屈。

這個時候林峰出現了,只有林峰不嫌棄何小萍,處處照顧何小萍,在何小萍心裡,林峰就猶如一縷陽光,能給小萍帶來歡樂,所以小萍深深的喜歡上了林峰。林峰可以說是小萍的全部。

而對於林峰這個活雷鋒來說,他對誰都好,對林丁丁更好,電影中林峰可以被推薦去上大學,但是他拒絕了,從這就可以看出林峰對於仕途和家人還是選擇了家人,他無非就是想尋找一個能夠相伴一生的人。

文工團中的其他人,有的成了作家但是一直單身,有的有錢成了家,卻一天到晚看不見老公的人影,可能林丁丁也並不是真正想嫁給老外的,可能僅僅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生活。當然這都是我單純的臆想,作者的意圖我並不能真正領悟。

電影最後經歷了千辛萬苦的林峰和何小萍,他們生活在一起了,雖然日子過的並不富足,但是他們相互都做到了一生中最重要最在乎的東西,所以可能作者才說他們的日子過的是最從容的。


一群小狗臭

劉峰的慘,其實就是一個“討好者”的人格悲劇...

討好者總是活在別人對他的期待中

一刻不停地追逐著被人認可

為此他們願意去做任何事

他們總是將別人的需要擺在自己之前

即使對方的要求不合理也會硬著頭皮去滿足

討好者只有被接受、需要和讚賞的時候

才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

他們用付出和行動來暗示對方

期待能得到一個五星好評作為回報

而他們一旦不被接納和認可

就會極度的痛苦和失落之中

在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裡,劉峰就是一個典型的討好者,一味地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用無私的付出期望得到大家的歡心,當他被稱為“活雷鋒”時,他的心裡就能獲得極大的滿足,因為這是他最在意的獎賞——“被認可”。

但他畢竟不是神,可以做到心無旁騖無慾無求。他也有人的七情六慾,也向往擁有一份美好浪漫的愛情,當他滿懷憧憬的向女神林丁丁表白時,他一直小心翼翼隱藏起來的“私心”暴露了,當林丁丁說出那句“張三能抱、李四能抱、就是劉峰不能抱,誰讓他是活雷鋒啊”,這一刻,劉峰終於從神壇上跌落下來,粉碎了。

被處分的劉峰依然活在自己的信念裡,寧可用生命換取那個“好人”的名譽。他的一生,都揹負著這個巨大的包袱孤獨前行,鬱郁終生。

這是劉峰“慘”的原因。

討好者的內心有極大的被認可需要,而且像一個無底的黑洞,把人性中的自私完全擠壓乾淨,從而迫使一個有七情六慾有正常需要的人,變成了無慾無求只會奉獻的“神人”。

自私本來就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它意味著照顧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每一個正常的人都會有自私之心, 按照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我們的人格中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他們構成了一個人的完整人格。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怎麼高興怎麼來,是我們人性中自私的部分; “超我”遵循道德原則,所以我們會有憐憫、奉獻、責任感並願意幫助他人,這是我們人性中的無私部分; 同時我們還有一個會權衡和判斷的“自我”,它遵循現實原則,負責平衡“本我”和“超我”造成的衝突,審時度勢,平衡制約,以使我們能夠以適應的方式與處人處世處己,這種平衡就塑造一個心智健康的人,懂得取捨、懂得分寸,懂得權衡,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下也會滿足自我的需求。

所以,一個人如果缺少了自私的“本我”部分,就會完全壓抑自己的需求,一味的無條件滿足他人,而這樣的人,往往會讓別人覺得虛偽和不真實。 而這也就是電影《芳華》裡林丁丁對劉峰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