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演繹開表法治內傷雜症

民國某年夏季,丁甘仁的一位幼輩患了痢疾,丁老先生用了治痢方藥多種,竟然不效,遷延月餘,總是身熱不退,下痢不止,不免心焦。憂思之際,四川名醫唐容川來到上海,名家相見,交談甚契。丁老先生憐幼心切,特邀唐氏診治。一番診視之後,唐氏擬以人參敗毒散治之。丁老先生深覺有理,表示贊同。服藥一劑後,病人身熱即退,再劑下痢亦止。當時上海廣為流傳,一者盛讚丁老先生虛懷若谷,二者欽佩唐容川經驗豐富。

古今名醫演繹開表法治內傷雜症

按:痢疾夾表,必須先解其表,而後攻裡,喻嘉言首倡此論,稱之為“逆流挽舟”:“外感三氣之熱而成下痢,其必從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從汗先解其外,後調其內。首用辛涼以解其表,次用苦寒以清其裡,一二劑愈矣。失於表者,外邪但從裡出,不死不休,故雖百日之遠,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於外,則死證可活,危證可安。治經千人,成效歷歷可紀。”(《醫門法律·痢疾論》) 唐容川繼承此法而有所得。

由是可知,解表之奧妙,並不單在一個“表”字上,無表證亦可以解表。古人又稱解表為“開表”,編者看法,解表的概念,意味著有表證必須予以解除,開表則意味著雖無表證也可主動使用解表法。打個比方,屋裡如果悶熱,必須開窗以通風換氣;那麼即便室內並不悶熱,也可以打開窗戶,求得空氣流通,解表與開表似乎有這麼一點區別。

表氣通則裡氣和,外疏通內暢遂。古今名醫演繹了許多運用開表法治癒內傷雜症的精彩案例,讀來令人大開眼界。

複視治以麻黃湯

劉某,男,54歲。兩月前突然發病,視一為二,有時視物變白色。除此全身無明顯不適和既往病史。舌淡紅,苔白黃微膩、稍緊密。白睛微現淡紅血絲。此為寒溼之邪入侵手太陰肺經,形成視歧。法宜散寒溼,利肺氣,通經脈,以麻黃湯加減主之:麻黃10g,杏仁12g,法夏12g,甘草10g。

古今名醫演繹開表法治內傷雜症

上方連服六劑,複視消失,視覺恢復正常。(《範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選》)

按:前人對麻黃湯之運用,其要不外太陽“麻黃八症”。範氏對其應用已大大超過上述諸證,許多內傷雜病運用之,亦多獲效。此例複視,並無“麻黃八症”而用麻黃湯,即是一例。

逆流挽舟治痢疾

(1)清代朱某,年六十歲外。初秋患痢,其證惡寒發熱,脈浮而數,頭疼身痛,目赤口乾,而又腹痛,痢下膿血,不離穢桶。此雖挾表之證,其勢甚危,乃疫毒痢也。表裡皆病,必須先解其表,而後攻裡,正合敗毒散加陳倉米,乃屬倉廩湯之證。遂以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芍、茯苓、枳殼、桔梗、甘草、陳倉米,日投二劑,身得微汗,表熱裡痢皆減半。浮脈雖平,而虛數不斂,此高年氣虛,即以前藥遵古方加人參一錢。二劑遂大汗通身,熱退痢止,邪從外解,竟不須攻裡矣。(《素圃醫案》)

古今名醫演繹開表法治內傷雜症

(2)陳玉生秋間病瘧,截藥亂投將一月,瘧未止而又病痢,瘧痢並作者又數日矣,最後延餘診。其脈尚浮弦有力,蓋瘧邪因截,不得外解,內搏作痢,邪猶在半表半里之間。以倉廩湯本方,不用人參,即敗毒散加陳倉米也。連進四劑,令其取汗,上身得汗而瘧止,再進二劑,通身得汗而痢止。(《素圃醫案》)

⊙溫馨提醒: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中醫思路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