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一定時間輸液衝血管對身體好不好?

SmileyMaggie

輸液不是想輸就能輸

據曾智桓介紹,鍾情於輸液“通血管”的多數是中老年人。這些人群中不少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家族病史或曾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者,對突發心梗或中風的風險比較擔憂。

曾智桓表示,這種所謂的預防方法充其量能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安慰。血管疾病是一個逐漸形成且長期的過程,單純通過輸液的方式不可能降低血壓黏稠度並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實際上輸液不當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輸液的中藥要通過萃取提純,但由於成分複雜、工藝繁瑣,可能會出現大的中藥顆粒殘留,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其次,對於血管本身有斑塊、不能控制的高血壓(舒張壓180毫升、低壓達到110毫升)等,過度活血化瘀會引起出血。最後一點副作用是若反覆扎靜脈,還會引起靜脈閉塞、腎功能損害等情況。因此,不建議中老年人進行輸液“通血管”。

相比輸液,曾智桓認為,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藥作用更勝一籌。對於肝腎功能較好的中老年人日常可服用丹參、銀杏、紅花、川芎、三七等中藥,從而抗血小板凝聚、抗氧化、調血脂,還能改善內皮功能。


健康養生週刊

只要積極防治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努力戒菸限酒、減輕體重、增加運動、生活規律、充足睡眠,就能夠有效保護心血管健康。從這個角度上說,單純檢驗血黏度,對於維護健康不能起到任何幫助,除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其他所謂“降低血黏度”或者“稀釋血液”的藥物,都不會達到預期效果。


中國家庭報

對於這個問題,先明確說下答案:如果臨床上確有疾病需要輸液,那麼該輸液就輸液,但千萬不要為了沖沖血管而輸液!這是一個沒有用,而且風險很高的事情。

李藥師談健康,點擊右上方紅色按鈕“+關注”,更多健康話題與你分享!

咱們老百姓,不是專業的醫學人士,因此常常會被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說法誤導,這個“衝血管”學說就害人不淺。聽起來挺有道理啊?血管壁上容易沉積脂肪,造成斑塊啥的,輸個液,衝一衝,就像地暖髒了清洗一下一樣,每年弄上兩次,不是挺好的嗎?可惜,人體的血管是一個很精細的閉合迴路,可不像沖洗地暖那麼簡單。

血管壁上的“垃圾”是如何形成的?

實際上,血管壁上沉積的血脂和斑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血管壁內膜受損,血管壁內膜受損是造成血脂和血小板首要因素,這就好比本來一個平滑的管道,裡面流水很順暢,忽然有一段出現了毛糙,毛糙的膠原蛋白纖維更容易沉積脂肪顆粒和血細胞等物質,最終凝集起來,就會形成斑塊;

第二、血液流速變慢,血液流動速度的變化會影響血脂的沉積,當血液粘稠,導致血流變慢,就會導致血液中脂肪的沉積;

第三、血液成分的變化,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濃度高於正常,就好比本來澄清的水裡加入了很多的小石子,這些小石子沉到水底,就會形成堆積。

明白了上述道理,就會明白,輸液對於清除血管“垃圾”沒有任何作用,因為輸液既不能修復血管壁內膜細胞,也不能改變高血脂和血稠。

輸液反而可能對身體有害

在我國,動不動答個吊瓶的情況現在在很多地方還很普遍,但實際上,控制靜脈輸液,儘量能吃藥不打針,能肌肉注射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一直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用藥原則之一。為什麼?其實輸液是一個風險很高的醫療行為,輸液針穿透靜脈血管,等於一個小型的創傷型手術;而將外來的異物(如生理鹽水、葡萄糖等)輸入血液循環系統,還存在著諸多風險:如輸液器汙染、注射藥物熱原清除不淨,藥物汙染等,可能會引發疾病傳染、嚴重發熱、細菌感染等疾病的風險。

感謝閱讀李藥師的健康科普,更多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繼續探討!

李藥師談健康

隔一段時間衝血管對身體好不好?

不建議。

雖說血液過於粘稠更容易引起心腦等重要臟器的病變,引起缺氧、缺血,進而引發冠心病、腦梗死等疾病的加重。

但是輸液衝血管這種方式並不可取。

如何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與其輸液衝血管,不如加強日常生活保健,才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1、堅持服藥

2、防寒保暖

因為冠狀動脈遇冷時會出現收縮、痙攣的現象,容易發生供血不足、栓塞,所以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3、合理飲食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士,日常飲食不宜過於肥膩,應戒菸酒、清淡飲食。有助於防止血栓形成。

4、適當鍛鍊

劇烈運動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但是適度的鍛鍊不會引起身體的不適,可以調節免疫,幫助病情恢復。

5、心情穩定

心腦血管病變患者因放寬胸懷,不宜讓情緒起伏過大。儘量避免過勞、緊張、激動等大起大落的情緒。


康愛多用藥指南

血管不通醫學術語叫血栓形成,其實在醫學上是由於兩個原因導致的,一個是血液原因,一個是血管壁的損傷。

血液原因

血液原因可以分為血液壓力直接物理損傷血管壁,血液成分的改變比如高脂血症、高糖血癥(就是糖尿病)等可以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

血管壁的原因

動脈壁脂質代謝紊亂,加上血液中脂質沉積在血管壁,可以導致血管內膜細胞損傷,其中細胞生長因子釋放,導致血管內膜增厚及細胞外基質和脂質積聚,最後產生的病理結果是血管內膜出現粥樣硬化斑塊,血管出現鈣化變脆,血管腔內可發展成為血栓,最終使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如果碰到血壓突然增高等誘因,可能出現血栓或者斑塊脫落,造成遠端的動脈閉塞,如果掉到大腦就是腦梗塞,掉到心臟就是心梗,掉到肺部就是肺梗死,總之後果比較嚴重。

對於血管不通的預防主要是:降低血脂,穩定動脈的斑塊,改善血液成分比如控制糖尿病等。並不是去通過輸液去疏通血管,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沒事輸液無任何好處

1、輸液是一種靜脈穿刺注入液體,有創傷,所以有可能會引起靜脈炎,可能是感染也可能是輸液成分導致。這是輸液創傷必然會帶來的一些風險。

2、輸液會打亂身體的調節平衡,人體自身就是在不斷的自我調節的一個動態穩定過程中,健康的人本身的各個臟器功能在調節的範圍之內,過多輸液會破壞體內水的平衡增加調節的負荷,當然如果是病人則需要人為通過輸液來糾正其平衡狀態,所以輸液之前都有相應的檢查,來確定如何輸液用藥。

所以希望廣大讀者不要被一些想當然的騙子理論所矇蔽,而我們醫務群體只能多行科普,減少大家上當受騙。


外科小木匠

這個問題問的好,現在的老年人都注意養生,且有醫保手上也有閒錢。每年都會在春秋兩季主動去輸液,美其名為稀釋血管,降低血栓形成,這好象沒聽過醫學專家講過類似科學道理。從物理角度說,血管有自己的收縮功能,強行擴張血管應有害無益,而且每扎次針都會在扎針處留下硬結快,不利以後正常輸液時扎針,所以無事輸液對身體不好。




盡事天命

有些人,特別上了年紀的人總是害怕血管被堵,每年都要去衝血管。用這種方法溶解血栓當然是有作用的。但是經常衝血管不可取,因為每天都要往血管裡衝大量的水,必然會影響新血的形成,同時也加重了水的代謝負擔。經常衝血管肯定不好。

對大多數人來說,吃幾副中藥,比如當歸芍藥散合桂枝茯苓丸,要比衝血管好的多。


檻外真人

開門見山,直接回答:不好!

第一、血管疾病

第二、藥物


包括輸液,所有的藥物在體內作用,都是有一定時間的。 藥物經過幾個半衰期就逐漸失去了作用。您想想輸液就算輸個幾天,也就維持十幾天在體內。很快就全部排除體外了,怎麼可能維持更長一段時間的血管通暢呢。

第三、指南

第四、輸液風險


輸液本身有很多風險,大家記住不是隻有青黴素過敏會死人,每一次輸液理論上都有輸液反應的風險,輸液反應也會危及生命,只是概率比較低而已。

所以,從疾病的病理生理、從藥物的作用時間、從指南都沒有任何心腦血管疾病輸液的提法。

我是小王醫生,長期致力於普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診治,康復!

如有疑問❓請 。


心血管王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