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是能力,而不是知識讓我們獲得快樂

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31期。)

梁冬|是能力,而不是知識讓我們獲得快樂

01. 快樂來自一件最重要的事——擁有某項技能

小梁常常在想,《睡睡平安》作為一檔想和大家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的節目,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一個偉大的思想,在學習它的過程當中,受到它的加持。

事實上在太安私塾裡,我一直都有和同學們一起在學習《論語》。

雖然有些朋友認為《論語》所表達的思想還不夠深刻,甚至有些西方哲學家認為,《論語》只不過涉及一些家長裡短、教大家怎麼做人的內容,談不上有多深的內涵。但我認為,《論語》微言大義,是一個讓人快樂的學習的分享。

通常,中國古典名著的第一句話就是文章的總綱。我們來看《論語》的第一句話,其實就是在幫助我們建立自己的幸福力——“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前兩句在講如何獲得快樂,後面一句在講如何避免不快樂。

事實上,這就是一門中國人的快樂幸福公開課。

以前,小梁沒有意識到,獲得快樂來自一件最重要的事——擁有某項技能。比如當你很艱難地學習了騎自行車,終於可以很嫻熟地穿梭在大街小巷,甚至可以把手放開,如果自行車的後座上還帶著一個女生,那無疑是一件極其快樂的事。

為什麼孔子不說學而又學之,不亦樂乎,而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呢?我想他可能在很早的時候就發現了一件事——知識的學習會給人帶來更多的焦慮。只有把你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行為、轉化為習慣,甚至轉化為不假思索的熟練技能時,才是真正意義上獲得快樂的入手勢。

是能力,而不是知識讓我們獲得快樂。

比如讓小梁最快樂的事情,居然來自一項我鍛鍊了十多年的能力——聊天。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很奇怪的能力源泉。我有一位做玉器的朋友,當他在打磨一塊石頭時,專注而嫻熟地沉浸在與石頭的互動中,慢慢地,這塊石頭就浮現出了一個觀音的模樣,你會觀察到他臉上洋溢的那種真正的幸福感。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某種技能,寫字、畫畫、彈琴、吹黑管……現在很多朋友都說自己很焦慮,其實我覺得焦慮恰好是因為你沒有找到一個技能可以讓自己獲得享受並經過反覆練習之後感到快樂。

梁冬|是能力,而不是知識讓我們獲得快樂

02. 經由痛苦練習而帶來的快樂,方是真正的快樂

當然,孔夫子在講到“學而時習之”的時候,我相信他是有所側重的。學什麼?學到了什麼東西要反覆練習?

當年我在《國學堂》採訪哲學家王東嶽先生時,他有個觀點——孔夫子主要是做殯葬的,教人如何埋人,所以他跟學生說:“連埋人這件事,你學完了也要反覆練習,這樣才能夠埋得高級、埋得順暢、埋得驚天動地、埋得合乎禮儀。”

我當時聽了就哈哈大笑。現在看來,此話可能對了一半,這是一個比較入世的比喻。其實無論什麼事情,都要遵循禮——萬物背後的遊戲規則,哪怕是對待往生者。

如果我們把這種心智模式擴展到對眾生、對朋友、對親人,乃至對自己,你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功夫。待人接物、觀察自己的內心、覺察自己情緒的生滅……這一切都是技術活,並且需要鍛鍊。

小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從做練習題裡獲得類似的快樂。還記得你在上中學的時候,解答出代數或幾何題時所享受到的那份快樂嗎?這種快樂,居然是經由極其痛苦的練習而得來的。

哪怕你只是學了一點兒東西,但只要把它練到出神入化,也是幾於道的。

因此,小梁在講《論語》的過程中給同學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你是否找到了自己需要長期練習的那個法門?站樁、打坐、寫小楷毛筆字、做菜、打太極,甚至是練習在睡覺之前的呼吸導引之術……不管做什麼,我相信它都會給你帶來一種超級快樂。

原來當我們和聖人在一起的時候,自己也會變得從容。

梁冬|是能力,而不是知識讓我們獲得快樂


——互動話題——

最近一年,你掌握的一個

“新技能”是什麼?

它給你帶來了哪些樂趣?

如果沒有,你接下來

打算練習什麼樣的“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