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小時候喜歡長大卻討厭的食物?

韋金俠


小時候窮沒多少好吃的,幾乎不挑食,飯菜~弄啥吃啥。然後就特別想吃一吃城裡面的火鍋!

直到高中畢業,終於圓夢了,第一次在城裡面吃了次火鍋,接著就是大學,因為大學位置不是很好,火鍋也不正宗,但是聚餐幾乎都是火鍋,就這樣,現在想到學校外面的火鍋就已經膩了,跟別說吃了。

其實我還是挺喜歡吃火鍋的,只是對於學校外面已經不想下嘴了。

當然,還有學校的食堂菜……不想回憶了,小時候是那麼的想吃學校飯菜……現在想想哈哈哈哈,還是算了吧……


蠟筆還有小新

小時候喜歡長大卻討厭的食物真的不多,畢竟從小就對美食情有獨鍾,兒時的食物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在裡面。要是非挑出來個例,那麼一個是辣條,另一個就是方便麵。

小時候物質條件都比較差,上學期間,嘴裡味道都淡,沒事就願意往小賣部跑,那時候辣條真的是學生們的真愛啊!味道足夠重,一毛錢一小片,一條一條撕下來,能吃半個小時。

成年之後,多少年都不吃辣條啦。前兩年突然心血來潮,想回味童年味道,就去買了一包辣條,剛吃一口,就被一股濃濃的添加劑味道衝的頭暈,再也不想吃第二口了。回想起來,辣條的味道其實和小時候沒什麼變化,但現在人的口味變刁了,對食物的選擇也完全不同啦~

另一樣食物是方便麵。方便麵堪稱小時候最受大家歡迎的零食。或者是乾脆面,或者是泡麵,都有各種不同吃法,當時覺得方便麵永遠也吃不夠。就在大學期間,由於在外地求學,平時伙食跟不上,晚上偶爾在學校小賣部煮個泡麵,還是十分能解饞的。畢業之後回到老家,伙食跟上來了,泡麵對我的吸引力度也大大下降,現在一年不吃也不會想吃啦,而且看到別人吃還會覺得不健康!

其實一個人的口味,在不同時期是會變化的,就算是最喜歡的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吃過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對美食的閾值提升了,之前的食物就會越來越難滿足自己的口味,這個時候人們就會追逐更新鮮美味的食物,這也是人類美食文化不斷髮展的動力!


跟著小法吃吃的

首當其衝的肯定是泡麵!小時候爸媽經常要讓吃主食不允許吃泡麵,所以小時候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越覺得好吃。我還以為小時候偷偷在家泡麵吃,剛好我爸回家竟然被看到了,然後就大罵我一頓,泡麵還被他倒掉,我哭的的稀里嘩啦。長大後,獨自在外的時候經常吃泡麵,才發現它是多麼多麼的難吃,才真正明白最好吃的莫非是家裡媽媽煮的家常便飯!




第二可樂雪碧等飲料。小時候父母對食品零錢管的很嚴格。所以我基本上也沒能吃什麼零食和什麼零用錢去買飲料。所以只有逢年過節,家族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才能喝到這種飲料。長大後這樣的飲料就喝很多了,真的就覺得都是氣泡,根本就解渴不了,喝不下去了,還不如喝白開水來的爽快。

第三,糖果。相信每個小孩子都特別喜歡吃糖果之類的,當然我也是不例外的。直到吃到牙齒都蛀掉了,一個人在外大半夜疼的嚎天喊地,叫爹叫媽。第二天果斷去看牙醫,直接爛到都要拔掉的那種,所以我很發誓,再也不會吃糖果,直到現在。



第四,螺螄粉。我是廣東人,街市什麼的都很多開螺螄粉的(不知道正不正宗),以前也很喜歡我媽下午的時候帶我去吃上一碗,感覺是特美好的一件事。但是真的長大後再吃這些真的感覺淡然無味,吃不下去了。可能吃的不夠正宗吧,但是有一天一定要去廣西吃上正宗的螺螄粉,證明是不是真的不好吃。哈!


第五,水果桃子。以前我媽經常買回家的水果就是毛毛的桃子。那個時候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吃上兩三顆,感覺特別甜。但是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長大後很長一段時間沒吃了,就變得很不喜歡吃。我總感覺吃完手裡就是有桃毛,特別癢,致使我現在對桃子也很不感冒。

以上純屬我的個人興趣愛好,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不喜者請勿噴!


娛夢加工廠

1.小時候非常喜歡吃菠菜,因為那時候有個動畫片叫《大力水手》,當時特別喜歡看,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之後就會變的力大無窮,擺脫困境,所以我媽媽做的飯裡邊有菠菜的話,她就會說:大力水手吃菠菜。我一聽就乖乖的吃了,還吃的特別多。幻想自己也可以像動畫片裡的大力水手一樣變得力大無窮。


後來長大了,越來越覺得菠菜好難吃呀,我想我小時候喜歡吃菠菜只是因為喜歡大力水手吧。

2.我小時候家裡窮,過端午節的時候,中秋節的時候家裡都不買粽子的,有一年端午節,早上我去學校在學校門口碰見了我一個同學,她手裡攥著一一個粽子,看見我還跟我發牢騷,說她不想吃粽子,但是她的奶奶非讓她拿一個在路上吃。我聽了之後就在想怎麼會不喜歡吃粽子呢,我想吃還沒有呢。😭


3.湯圓。小時候家裡過年都不怎麼買湯圓的,偶爾有一年的元宵節回買一點,所以物以稀為貴,我就吃了還想吃,吃不夠呀。後來上高中了,在學校寄宿,放假回家的時候我媽會問我想吃什麼,要給我做,我就說想吃湯圓,然後我媽就記著我這個喜好了,每次我回家,她去超市買東西都會順便拎一袋湯圓回來。現在上大學了,放假回家我媽還是會習慣性的給我做湯圓,但是湯圓這東西少吃點還好,吃多了容易膩,我就沒有像小時候那麼喜歡吃了。


都是她吧622

必屬KFC啊!還有桃子!杏!

小時候爸媽帶去吃一次肯德基那叫一個開心,真的是開心一整天。從雞米花到粟米棒,從奧爾良雞翅到香辣雞腿堡,覺得跟平時吃的東西味道都不一樣,特別喜歡。

長大了開始關注健康保健方面的知識,已經儘量遠離快餐和油炸食品了。哼,凡是讓我長胖的食物,都!討!厭!


桃子和杏就是小時候覺得甜甜的很好吃的水果,長大了特別怕它們的毛,不敢碰更不敢吃。人真是越活越抽抽了哈!


愛屁桃!


萌物志

爸媽做的家常便飯!!!小的時候看電視裡的大千世界。總是覺得外面的世界那麼精彩。電視裡演的那些人們總是吃的非常豐盛。看的眼花繚亂。但是小時候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夏天到秋天吃的全都是家裡菜園的菜。菜園裡種什麼就只能吃什麼。可能連調味料就只有那麼幾種。而到了冬天每天只能吃冬儲菜白菜,蘿蔔土豆,酸菜。翻來覆去的就那麼幾種。儘管爸爸媽媽變著花樣的做這些食材讓它們能更好吃些。但是在孩子的眼裡卻看不出這些花樣和父母的愛。只是覺得什麼時候能吃上電視裡那些好吃的,肯德基,下飯店。那是多麼美好啊。哈哈!

但是現在長大了。自己組成了家庭。回想起以前。從13歲外出上學到現在27歲了。上學的時候寒暑假還能回家待一兩個月。而工作後每年也就在家最多20天。長大後吃遍了小時候想吃的東西。也可以肆無忌憚的吃了。但吃過後腦海裡想到最好吃的卻還是家裡的家常便飯。長大後才頓悟出那家常便飯裡是父母的愛,和希望。那家常便飯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現在最大的期望是可以像小時候一樣,無憂無慮的待在父母身邊。吃著那最美味的粗茶淡飯!

所以大家努力加油,爭取早點打達成目標。可以幸福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榮小小胖

小時候家裡沒什麼錢,吃的東西也不多,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在路邊有賣雞骨架的,就是用鐵板壓好撒點孜然賣的,記得是2塊錢一個大的雞骨架,經常放學就去吃,2個小朋友分1個雞骨架吃的很開心。

童年總是快樂的,那時候就想著什麼時候能快點長大就沒人管我了,每天時間都是很慢,現在回想起來,感覺時間怎麼過的那麼快,要是能回到童年該有多好。

但是吃兩口我就吃不下去了,感覺太甜,一點都不好吃。

不知道小時候怎麼那麼愛吃這東西,裡面看著是肉吃起來又不像肉的,

10年前就賣1元,10年後居然還是1元。

小時候最喜歡吃媽媽做的西紅柿炒雞蛋,那時候記得上小學3年級。每天都讓媽媽給做,泡到大米飯裡,別提有多好吃了,那時候家裡基本吃肉都比較少,

只有過節或者大家都在的時候才能吃肉,現在偶然也會做這道菜,

但是我基本不怎麼吃,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甜甜的,

我現在特別不喜歡吃甜的東西,可能也是因為年齡成長有關吧。



雖然苦瓜很苦,但是它功效好啊,是很多病的良藥喔。

  • 第一道菜:我們這邊俗稱苦瓜燉肉,也稱苦瓜肉夾

其實也就是苦瓜切成一段一段的,再把調製好的肉餡放入苦瓜空腔內,然後放入盤中蒸熟即可實用。是道健康食譜,
有著醒腦明目的功效。

  • 第二道菜:清炒苦瓜

把苦瓜斜著切成片,多放糖,然後加入蔥和辣椒提味提色。從入鍋到出鍋不超過4到5分鐘,出鍋的苦瓜片又脆又甜。

據專家說有著清熱消暑、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呢。

  • 第三道菜:土豆炒苦瓜

作為地地道道的雲南人,離不開土豆啊。因此媽媽又創新了一道菜土豆炒苦瓜。

1苦瓜去瓤切片、土豆去皮洗淨切絲(注:土豆絲泡水裡。
2預熱炒鍋,下油燒至無泡。
3土豆瀝乾水分。下土豆絲炒至透明。
4把苦瓜片下鍋
5炒至苦瓜斷生,放鹽炒勻即可!


以前小時候真的很喜歡吃苦瓜,直到今天有時候遇到以前的鄰居,阿姨們還會問我:你現在還吃苦瓜嗎,以前問你怎麼那麼白,你說吃苦瓜吃的,問你怎麼營養那麼好,你還說吃苦瓜吃的。


吃熊貓的竹子君

1.粽子。

相傳為了紀念屈原跳河而有了端午節。吃粽子便是端午節的一大特色。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吃,一頓能吃上三五個,周圍人還每每被我的食量折服。

但是長大了就對它失去興趣,最多過節的時候吃一兩個。






2.橘子。很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在家裡的後院種了一大片橘子樹。一到橘子成熟的季節我就開心的不得了。有時候它剛長出來的時候我還每天都要去觀察觀察它變黃了沒。家裡有一張照片,是我抱著一籮筐橘子照的。

現在家裡的橘子樹早就沒有了,每次媽媽買橘子的時候,我連垂憐它都沒有了。要是吃它,就可以說的上是寵幸了。





3.釀菜。

小的時候奶奶一開菜罈子我就興奮的跑到廚房,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著她,求她賞我點菜頭子。

長大了以後,看了各種新聞什麼的,知道釀菜不健康,容易致癌高血壓什麼的,就對它挺恐懼的


倔強2572

狗肉!

我家在粵西,就在廣西玉林隔壁。雖然沒有玉林那般的狗肉節,但我們也有吃狗肉和羊肉的風俗。我小時候可喜歡吃狗肉了,因為口感非常好,特別是天冷的時候可以把身體吃得暖暖的。

長大後,不知為何我的口味就變了,春節回家吃狗肉再也提不起勁。一來可能是日子比以前好了,春節也吃肉太多了,已經對吃肉不再有幻想;二來可能我真的不願吃狗了。

我並不是"聖母",我一直認為人類本身就是一種正常的動物,幾百年來就是靠吃別的動植物來生存的。我們日常也吃豬肉、雞肉、魚肉和牛肉,為何狗就得比別的動物特殊呢?



但是,每當要吃狗時,我確實想起了以往見過的每一個可愛的小狗,特別是我們的土狗-中華田園犬。我都忘不了小時候回家時,他們遠遠便給我擺尾巴,還馬上過來圍著我團團轉的場景。多可愛的小狗啊,我真的…吃不下口…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