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鋪子(現代故事)

劉家鋪子(現代故事)

“再少給,非給他把秤撅了不中!”王奶奶提著白麵向劉家鋪子走來,嘴裡不住地嘟噥。自打半年前這劉家鋪子少給她半斤油條,她這還是頭一回來。

小鋪位於街當心兒小學校的對面,有兩間門面,專營油條。店主人劉三兒人過中年還未娶妻。人們都稱他的油條鋪叫劉家鋪子。

開業伊始,油條炸得焦熟漂亮,加之劉三兒待客熱情,鋪又臨街,生意倒也不錯。可沒過多久,他就學起了奸商,秤頭兒上或多或少總給不夠數,油條的質量也大不如初。漸漸地,買主少了,戳脊梁骨的多了。

近時,劉三兒又想出了新法:一斤白麵換一斤油條,外幫四毛錢。莊稼人捨不得多花錢,但糧食誰家也不在乎,因此,這劉家鋪子又紅火起來。

王奶奶走進店鋪,把在家稱好的五斤白麵倒進稱盤,真沒想到,經劉三兒一稱,竟多了半斤,油條麼,王奶趴在秤桿上看得真切,五斤半還蠻高呢。一輩子不好沾光沿巧的王奶奶要劉三兒把多的去下來,劉三硬是不肯,說越是娘們兒小孩兒越得讓著點兒。王奶奶也不便再推,付過兩塊二毛錢,顫微微地走了。

正在院兒裡做針線的孫媳翠花兒見奶奶進門那個高興勁兒,忙問啥事兒樂的,王奶奶便把劉三兒於今如何厚誠的事告訴了他,並再三囑咐翠花抽空回孃家給劉三兒提個媒茬兒。翠花兒見奶奶說得有眉象眼兒的,便點頭應允。

沒錯多久,翠花兒真要回孃家了。奶奶一早就稱好五斤白麵,到劉家鋪子去換油條,好讓孫媳走親戚。和上次一樣,劉三兒一稱,還是五斤半。王奶奶又付過兩塊二毛錢,稱回五斤半油條。後晌,翠花兒牢記奶奶的囑託,提著油條出了門。剛到街上,見不少婦女聚在一堆兒議論什麼。近前一聽,才知道剛才工商所把劉三兒押到鄉里去了。

翠花感到奇怪,在女人們的攛掇下,拐回家稱了稱油條,五斤還不高呢。“五斤就是五斤唄,咋說五斤半?”她生氣地把油條摔到桌上。

“夠數還不中!”王奶奶嗔怪地白了翠花兒一眼,“咱可從來沒想沾人家的光……”

這時,腳跟腳進來的大嫂二嬸兒們又吵吵開了,說啥的都有,但更多的則是象王奶奶那樣為劉三鳴不平的。

翠花看著這些兒人,又好氣又好笑地說:“你們咋都拐不過這個彎來?劉三兒在稱杆兒上做把戲,即使油條給夠數,可多稱出一斤面就多賺四毛錢哪,這不和缺斤短兩一樣坑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