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夜讀」熱愛美食的人,必定也是熱愛生活的人

點擊收聽

說這話時,她的眸子,溢滿了蜜糖般的甜意。風入口,風入口。啊,多美的意象!

最近,女兒可君從倫敦回國度假。一踏進家門,便說:“媽媽,我最近學會了烹煮很多特色菜餚,一定要做給您和爸爸嚐嚐。”

女兒熱愛廚藝,可說是我長期以來“刻意栽培”的成果。現在,我總算可以“坐享其成”啦!

我原先中了“君子遠庖廚”那兩句老話的毒,不肯讓我兩個兒子踏入廚房一步,結果呢,他們十六歲負笈海外時,吃盡苦頭。

老大方義,每週買一隻“老得好像千年木乃伊、硬得宛如百年古木”的冰凍雞,加入大量蠔油,胡攪蠻纏地煮;煮好後,除了鹹味,啥味也無。他把整鍋蠔油雞擱進冰箱,每餐盛一點來吃。

吃完後,又如法炮製,週而復始。午夜夢迴,想起媽媽過去每餐變新花樣的美味佳餚,淚水與口水一起飆。

老二方德呢,生性饞嘴,想吃、愛吃、好吃,偏偏又不諳廚藝,只好到處索取“武林秘籍”。課餘之暇,自個兒“洗手做羹湯”。

基礎不好,頻頻打敗仗,煮出了一道又一道三不像的實驗品;朋友試過之後,一聽到他要請客,紛紛找藉口推辭,毫無義氣地逃遁無蹤。

「小麦夜读」热爱美食的人,必定也是热爱生活的人

精湛的廚藝能讓人擁有一個富足的人生,而熱愛美食的人呢,往往是快樂的人。所以,女兒出世時,我吸取前兩回的教訓,“處心積慮”地把廚藝傳授給她。

有人問我:什麼年齡才是最恰當的受訓期?

我豎起一根手指。

對方驚問:“一歲?”

“不!”我斬釘截鐵地答道:“一個月——嬰兒滿月以後,便開始訓練。”

對方以為我胡言亂語,一笑置之。

然而,這是千真萬確的呀!

女兒滿月後,每回烹飪,我便把她抱進廚房,放在遠離爐火的地方。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搖籃裡,我快快樂樂地在爐子前揮動勺子。蒸炸煮炒燜燉燴之後,一股股食物的香味,化成了一縷縷輕輕的風,飄進了嬰孩的鼻子裡、鑽進了嬰孩的被子中,嬰孩整個胖胖的身體,都浸在甜鹹酸苦辣五味雜陳裡。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嬰兒對美食敏銳的嗅覺,就在此刻形成了;嬰兒對美食的慾望,也在此時萌芽茁長了。

深深瞭解“身教勝於言教”的道理,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我都讓她近在身邊,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啟發她對烹飪的興趣。

我不是一茶匙鹽兩茶匙糖三大匙酒四大匙油地教她的,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有許多時候是會帶來反效果的。我和她一起做,把笑聲嵌進食物裡、把樂趣鑲入烹飪中,給她一生一世快樂的記憶。

「小麦夜读」热爱美食的人,必定也是热爱生活的人

老天沒有辜負我的苦心。

可君十八歲負笈英倫之前,一進廚房,十根手指便像水裡的魚一樣;魚在水中舞出無限的婀娜,她呢,以食物拼出無數華美的“圖案”。

到了倫敦不久,她和兩位朋友在郊區合租了一所房子。每個星期天早上,農夫會到附近的空地擺賣新鮮肉類和有機蔬菜,價格比超市貴上好幾倍,但是,女兒卻覺得“物有所值”。

她在電郵裡如此寫道:

“蔬菜,就好像是剛剛從泥地裡拔出來的,拿在手上,蔬菜的綠,彷彿便流滿了手掌。媽媽,您常常說,肉類如果新鮮,叫它一聲,它也會應;現在,買了一公斤五花肉,我叫了一聲,它果真就應了……”

讀到這裡,我“哈哈哈”地笑出聲來。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時,我時常“胡說八道”地娛樂他們;現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樣的方式“投桃報李”!

在倫敦的寓所裡,她常常請朋友回家用餐。她說,平常工作繁忙,在外草草果腹,只是對自己腸胃一種理所當然的負責;到了週末,在寓所裡自行烹煮精緻可口的菜餚,卻是對自己胃口的嬌寵與放縱,藉此滿足蘊藏在食慾裡的愛和激情。

同在倫敦工作的方德,一提起妹妹的廚藝,便蹺起大拇指,頻頻稱讚。他說:“她做的意大利麵,我連吃三盤,意猶未盡;她做的酸燜五花肉,我更是百吃不厭!”

「小麦夜读」热爱美食的人,必定也是热爱生活的人

可君返回新加坡度假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上超級市場,買齊東西,大展身手。

她設計的兩道菜餚是西式豬肉丸和蒜香西蘭花;甜品呢,是烘烤小脆餅。

母女角色更易。

她全情投入、滿心陶醉地煮,我呢,氣定神閒地袖手旁觀。

她烹飪不用量匙,全憑感覺,天馬行空地揮灑自如。

以前在家,我常常把切細的冬菜和拍碎的馬蹄鑲入豬肉丸子裡,再丟進冬粉湯裡一鍋熟,簡單便利。然而,可君的西式豬肉丸,用料之多、工序之繁,讓我瞠目結舌。

她把五百克豬肉碎放進大碗裡,與七十克麵包碎相混合,再拌入檸檬皮、檸檬汁、百里香葉、歐芹碎片、乳酪碎、罐頭鯷魚,最後,加入鹽和胡椒粉等等調味品,攪勻,再搓成一個一個圓圓的肉丸子,蘸上蜀米粉,在鍋裡煎成悅目的金黃色;之後,倒入原先用雞肉和火腿熬好的高湯裡,才大功告成。

蒜味西蘭花,聽起來簡易,實則不然。

她先在鍋裡把松子仁炒出香味,連同切成薄片的蒜頭鋪在西蘭花上面,送進烤箱,又烘又烤,最後,以新鮮檸檬磨皮、榨汁,連皮帶汁一起倒在西蘭花上面。

兩道菜餚都很美味,最大的特色是味兒變化多端,不是開門見山的那種平坦、平直、平淡;它迂迴曲折而又峰迴路轉。

我注意到她善用檸檬皮和檸檬汁;檸檬搶味,有先聲奪人的霸氣,把它加入摻了乳酪碎的豬肉丸裡,便恰到好處地驅除了味道的滯膩,並且還巧妙地形成了豐富的層次感。至於在烘烤得有點焦脆的西蘭花上面撒上檸檬皮和檸檬汁,卻像是一則佈局嚴謹的“微型小說”,令人有“意在言外”的驚喜。

「小麦夜读」热爱美食的人,必定也是热爱生活的人

味道確實精彩,可我嫌工序過於繁雜。

然而,她卻好整以暇地回應:“媽媽,工多才出精品嘛!”

哎喲,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餐後,她說:“等著我的甜品上桌呀!”

把桌上堆著的諸多原料“東湊西拼”地攪在一塊兒,好像沒多大工夫,便變出了幾盤又酥又香又薄又脆的小餅乾,我一個接一個地吃,一連吃了十二個,飽得雙眼鼓如金魚。

可君得意揚揚地說:“每回客人來,我便烤這餅,大家都讚不絕口呢!我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喚作:風入口,因為呀,它就像一股香香的風,輕悠悠地飄進客人的口裡!”

說這話時,她的眸子,溢滿了蜜糖般的甜意。

風入口,風入口。

啊,多美的意象!

美味的菜餚,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驚歎號,客人的心,一整晚乒乒乓乓地跳,幾乎跳離了胸腔,太刺激了呀!這個“風入口”鬆脆餅,恰恰像個溫柔的句號,讓晚宴在恬然甜蜜的氣氛下圓滿結束。

我這個懂得廚藝而又熱愛烹飪的女兒,在陌生的異鄉里,把日子過得像童話一樣的快樂。

她烘烤的餅乾,因此也就有了一種童話的滋味。

原題《童話的滋味》,摘自《聽麵包唱歌》

尤今,新加坡女作家,原名譚幼今。出生於馬來西亞北部一個美麗的城市怡保。以寫遊記小說見長,作品風格細膩,真實,真誠,真摯地反映了現實生活裡的人,現實生活裡的事,與三毛有完全不同的寫法,更關注現實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