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信在公眾號文章內測返傭商品(CPS)廣告插件?

新榜

如果用戶在看文章的過程中點擊並直接完成購買,或者在一定時間內在同一商家的小程序內完成購買,交易確認期後即可結算該筆訂單的廣告分成。詳細模式如下圖:

目前提供大圖和卡片兩種商品樣式,點擊直接進入商品購買頁面小程序。樣式可以自行切換。

最後,運營者可以通過“推廣-流量主-返傭商品”查看CPS廣告數據情況,其中包括關鍵數據、趨勢圖和每日明細三個部分,關鍵數據可查看商品曝光量、商品點擊量、商品訂單量、訂單金額、下單率以及預估收入。

目前,電影商品的全部來源僅有貓眼電影演出一家。圖書類目雖然存在,但商品頁面還是空白的,只有“敬請期待”四個字。


新媒體運營者怎麼看?

開放品類過少,是利好還是雞肋

“如果後期上線實物產品返傭,我覺得可能會把入口對給京東商家為主,反正都是自家的產品……這對於種草號來說是比較利好的,當然也要看後期的佣金比例。我這是教育類的矩陣,如果後面出這種形式,對垂直號來說還是比較好的,多了變現口。”

尤其對影視娛樂類賬號來說,這波開放目前來看簡直是量身定製,發揮空間比其他類賬號要大很多。除了與電影類目的商品在定位上無縫銜接,這類賬號的粉絲價值、廣告報價可能也會水漲船高。

不過,這也是目前很多新媒體人的主要槽點:開放品類過少。

“電影號發達了,我這個植物號開放這個有點……”多肉植物百科的運營者認為,對於非娛樂的賬號來說,這項功能顯得比較尷尬。

開放更多的品類並接入更多的商家,是很多新媒體人希望看到的局面,畢竟能更好地找到自己適配的商品,但也有例外。

停機坪創始人Ramon則表達了其他方面的擔心,“全面開放的話,營銷號太多,都混在一起真假難辨,說不定成了假貨的新發源地”。

被吐槽比較多的另一個點是收入。

目前很多新媒體人都認為返傭的比例偏低。從官方透露的操作說明來看,一單金額29元的電影票,預估收入可能有0.78元。過小的號可能還無法擁有這項功能,而對大號來說,這筆收入又顯得微不足道。

不過收益到底是多是少,暫不能下定論。


還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商品類目還將開放,部分自媒體面臨裸泳

由於返傭商品廣告還在內測,目前有些情況尚不清晰。

但正如很多新媒體人所言,目前返傭商品廣告的內測雖然看上去還顯不足,甚至雞肋,但前景可期。

換言之,除了電影票這樣的虛擬產品,未來很有可能開放實物商品分銷,其中或許包括化妝品、知識付費等市面上分傭比例偏高的產品。未來自媒體有機會從中拿到更高額的佣金。

此外,可以猜測,通過CPS廣告,品牌主可以直觀瞭解到眾多自媒體的效果轉化,這對品牌主未來投放的選擇提供了重要參考,不過與此同時,也會有一些刷量自媒體面臨裸泳

“吐槽電影院”院長徐熠提到,這個功能的開放方便片方宣傳方更直觀瞭解影片的吸引力,也直接檢驗出一個號的內容水平和粉絲粘性。

有業內人士調侃,刷閱讀的市場可能要變成刷單的市場了。

此前,阿里媽媽先後打通今日頭條、微博和優酷,開啟內容全域營銷模式,就引起不小的行業震盪。昨晚估計又有不少人失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