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多數編劇的生活現狀如何,這個行業現狀又如何?

當冬夜漸暖大海不再那麼藍

5月26日,由山西影視集團、中共右玉縣委、右玉縣人民政府主辦,影視圈雜誌承辦,中國電影文學學會作為指導單位,2018中國影視編劇山西採風行活動展開“右玉論劍”。這次活動得到人民日報、編劇幫、影視獨舌、四味毒叔等媒體支持。

本次論壇上,汪海林、宋方金、餘飛、曹金玲、梁振華、王志軍、王小玉、孟婕、李尚龍、朱睿、馬帥、袁琴、宋冰雪、楊江、劉開建等編劇齊聚一堂。

事實上,即使是在工業化體系健全的好萊塢,編劇地位也曾如同當下的國內狀況。2007年11月,因為不滿好萊塢製作商的合約條款,美國編劇工會組織罷工長達100天,要求得到更多的影視作品在新媒體領域的收益,這直接給當年洛杉磯造成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約32億美元。

而當下的國內編劇在爭取各方面權益上,更是如同沙漠裡造綠洲,任重而道遠。冥冥之中,這與本次論壇舉辦地右玉的經歷,非常契合。

作為論壇主持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著名編劇汪海林首先提出主題:劇作中心制,刻不容緩。他認為編劇在電影產業中或許很難做到絕對核心的位置,但目前的位置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著名編劇作家宋方金幽默開言,“這是一個掙錢的季節,不掙錢的人是孤獨的,不掙錢的編劇是百年孤獨的。”

曾經,因與宋丹丹就改劇本問題發生爭執,宋方金捲入輿論漩渦,論壇現場他直言,改不改劇本從來都是一個偽命題。劇本,當然是需要改的。而自己提出的議題是改劇本誰說了算?

評判劇本優劣的“權力”和“權利”,以及修改劇本的權利和權力,絕對不能落到哪一個人的手裡,它應該有一套科學的決策機制。作為編劇,絕不能把改劇本的權力,交給劇組裡拳頭最大的那個人。不管他是演員,還是投資人,還是導演。

曾經以汪海林、宋方金等人以編劇為核心,進行過一次“懷柔論劍”,如果說懷柔論劍還是防禦階段,那麼右玉論劍就是進攻的階段。“對於我們編劇來說,右是右手,玉是劇本。來右玉討論劇本像是一個宿命。”宋方金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