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園林“發債慘案”透露了哪些問題?

Janet4

東方園林是一家AA+評價的上市民企,在PPP領域具有絕對的競爭力。但就是這樣一家“明星公司”,擬發行的10億元公司債最終卻只募集到5000萬元,還淪為輿論爭議的“借新債還舊債”上市公司。發債受挫之後,東方園林遭遇了機構拋售、股價暴跌以及緊急停牌,短短四天,市值就蒸發了近100億。

東方園林將問題歸結於對市場變化的準備不足,過於樂觀而導致判斷失策。在民營上市公司債券集中違約潮之下,東方園林低估了債市惡化的速度,機構為了規避風險而選擇“一刀切”。此外,正值PPP清庫尾聲,在債券市場上投資者都頗為謹慎。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0家主體曝出了債券違約,債券市場掀起了一波違約潮。這些違約主體以上市民企為主,甚至是一些規模較大,經營上還可以的企業,比如華信和盾安。而在大環境上,隨著金融去槓桿的繼續推進,信用風險壓力正逐漸提升,企業融資渠道收緊,民營企業募資的困難程度或許比預期之中更嚴重。

目前,許多債市機構投資者只接受AAA級以上的國企。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最近新發行的債券中,AAA級的債券普遍超募,而非AAA評級的債券普遍認購額不足。在此債券寒冬中,債券發行人應保持債券市場融資節奏、融資成本,事前應充分評估市場環境及需求;發行債務要滿足運營發展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地發債。此外,債券發行人還應僱傭能夠提供專業建議、具有全鏈資源協調的中介服務機構,與其保持充分的溝通,加深其參與程度,助力防控信用債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