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发债惨案”透露了哪些问题?

Janet4

东方园林是一家AA+评价的上市民企,在PPP领域具有绝对的竞争力。但就是这样一家“明星公司”,拟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最终却只募集到5000万元,还沦为舆论争议的“借新债还旧债”上市公司。发债受挫之后,东方园林遭遇了机构抛售、股价暴跌以及紧急停牌,短短四天,市值就蒸发了近100亿。

东方园林将问题归结于对市场变化的准备不足,过于乐观而导致判断失策。在民营上市公司债券集中违约潮之下,东方园林低估了债市恶化的速度,机构为了规避风险而选择“一刀切”。此外,正值PPP清库尾声,在债券市场上投资者都颇为谨慎。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家主体曝出了债券违约,债券市场掀起了一波违约潮。这些违约主体以上市民企为主,甚至是一些规模较大,经营上还可以的企业,比如华信和盾安。而在大环境上,随着金融去杠杆的继续推进,信用风险压力正逐渐提升,企业融资渠道收紧,民营企业募资的困难程度或许比预期之中更严重。

目前,许多债市机构投资者只接受AAA级以上的国企。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最近新发行的债券中,AAA级的债券普遍超募,而非AAA评级的债券普遍认购额不足。在此债券寒冬中,债券发行人应保持债券市场融资节奏、融资成本,事前应充分评估市场环境及需求;发行债务要满足运营发展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地发债。此外,债券发行人还应雇佣能够提供专业建议、具有全链资源协调的中介服务机构,与其保持充分的沟通,加深其参与程度,助力防控信用债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