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自然鞠躬|張桃枝

向大自然鞠躬|張桃枝

向大自然鞠躬

早就許下諾言:帶好友秀兒、阿霞和美美到飲馬河溼地看一看,不為別的,只為我們聚在一起,感受家鄉泥土的親切。

行程是滿滿當當的。我把我留下足跡和笑聲的地方,都規劃了進去。心隨景走,四人歡笑一路,快樂一路,由方山、慧泉寺又折回到趙家窯水庫。

真是今非夕比呀,雖然古店鎮還沒有正式接歸。到了趙家窯水庫有一種主權歸屬的擁有感踏實感;有一種踏入自己土地的久違感親暱感,底氣足了,膽子也大了。自由放任的樣子,喜氣洋洋的樣子。看著這一汪略帶淡綠的水分外親切美好,心中不由發出:“你是我們新榮的了!”然後默然含笑。

向大自然鞠躬|張桃枝

之後驅車繞道古長城森林公園。這片廣袤的綠總讓我生出無限情懷與愛戀。炫耀之意時時躍然臉上,我指點江山似的,抬手風捲衣袖講彌託山,舉首道紫氣升騰的馬頭山,極盡能事話新榮的親切與魅力。秀兒說:“桃子!你太愛新榮了”。當然!家鄉總有一種山不親水親,人不親土親的歸根感。新榮雖沒有江南的麗山秀水,但我大筆一揮寫山山親,寫水水美。

看著這開闊的天宇綠地,四姐妹眩然沉醉,情不自禁地在萬綠叢中,飄起紅絲巾與山與綠與花共舞。

黃昏時我們載著滿滿的綠意與歡笑,來到了飲馬河溼地。一下車我們被這潺潺的流水,淺淺草茵所吸引。

飲馬河名是因漢樂府民歌《飲馬長城窟行》古題而得,相傳古長城邊有水窟,可供飲馬,曲名由此而來。唐王李世民邊塞出征,濡筆馬上而作《飲馬長城窟行》其中“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飲馬河名便由此而來了。

向大自然鞠躬|張桃枝

河水邊一個六七歲小男孩正在用水槍戲水,他把水吸入水槍又射入河中或岸邊的草皮上,可愛而調皮。她母親站在旁邊,黑黑的短髮隨風飄散開來,不時用手往後理理,她背對我們抬頭遠望,我們看著這如山水人物畫的景象,與這位母親似乎處於同一視線:看”一口三堡”沉澱的原始美,看藍天上一朵兩朵白雲的飄逸美,看夕陽在樹稍的暈染美,品山宇空曠的幽靜美。一列火車從對面山腰穿過,彷彿一串串音符從山間流過。夕陽餘輝在這裡隆重一抹,奏出一曲人與自然的和諧旋律。

此情此景我們一下鬆開了把持,像回到了童年一樣下河戲水,草地拍照。在綠草地上躺呀爬呀肆無忌憚地擺弄著各種姿勢,定格最完美的造型,我們還讓這位母親給我們四姐妹拍照,她熱情地給我們拍了一串串全家福。

向大自然鞠躬|張桃枝

拍照時小男孩停下了水槍看著我們,當時我以為小男孩看拍照,當我們站起後,才知小男孩當時是多麼地不屑我們的行為。此時他拿著水槍在我們剛爬過的草地上認真灑水,母親鼓勵自信的眼神看著孩子。我們不約而同地低下了頭。公園或綠地上“小草有命,腳下留情”,的溫馨提示小牌浮在現眼前。我們為了快樂踐踏了生命,我微微向前傾身,向小草致欠。想我們一路走來一路狂,毫不在意足下的綠意生命,沉浸在大自然賜予的快樂中。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是我們享受大自然的前提和保證,在快樂的行進中往往忽略這一點。

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看著小男孩。眼睛掠過天空山谷綠地流水,下意識地向前彎身,向小男孩致敬,向大自然鞠躬。

來自:胡麻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