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能承受父母去世而不能承受子女去世?

ThornHeart139483765

人們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從沒有說過,可憐天下子女心。



大部分人都是親下不親上,對孩子的愛,做父母的那是傾其所有,無私的奉獻所有,能給孩子的都給了,不能給孩子的創造條件也要給孩子。可有人想過沒有,大家可以拍著良心問問自己,對父母的愛,又有幾分?父母跟孩子比起來,你給了孩子多少愛?又給了父母多少愛?有可比性嗎?

撇開作為人的傳宗接代,生老病死是一種社會常態的觀念,對孩子付出的是父母的所有,對父母付出的愛是孩子的百分之幾,當你付出所有的愛給孩子的時候,孩子有一天卻突然去世,那你自然會覺得心被掏空了,你付出的所有瞬間就打了水漂了,覺得人生立刻變得昏暗了,所有的希望瞬間沒有了,與自己血濃於水的精神寄託消失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個道理。

而父母去世,人的生老病死,這是人類從古至今人類繁衍生息的一種存在方式,這個觀念早已經深入我們的骨髓裡,讓我們覺得老人去世很正常。就算對父母的愛沒有孩子多,就算我們也認可人類繁衍生息這種常態,我們也會為父母的去世而覺得悲痛。但相對於孩子去世來說,父母生老病死就是正常現象。因此,白髮人送黑髮人是有違人類繁衍生息的這種生存秩序的。也是作為人最讓人接受不了的。


詩詞公寓

這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思考的角度讓人崩潰!或者說其心可誅!

人生三大苦!

早年喪父!

中年喪妻!

晚年喪子!

數一數,那一條都不是人能承受的!而那一條都是人可以承受的!

父母的離去,我們無法承受,只是生活還要繼續,自己的孩子還要撫養!

孩子的離去,我們也一樣無法承受,但是生活依舊需要繼續,自己的父母依舊需要贍養!

我們都無法承受!

也許父母離去之時, 我們依舊處於青壯年,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而且也有了孩子,我們需要在孩子勉強強裝堅強。但是其實我們的內心無比脆弱。

因為人是感情動物,特別是親人的離去,就如父母的離去,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的衝擊力!那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痛。但你發現,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有其他人像父母一樣痛你,懂你,讓你!包容你,教育你! 你才會瞭解,我們失去了一生中最最重要的親人 -- 父母!

父母在不遠游!

百善孝為先!

等等,告訴我們,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回來!

我們必須“孝”盡在生前!讓自己的父母還能享受的時候,安享晚年!

沒有什麼又是我們承受不住的!

2008年,那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夏天,我還在國外。當聽到我的一個親人(二姑)突然逝世的消息,我心痛的無以復加!再怎麼爭氣,眼淚依舊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止不住的往下流!那種痛失親人的感覺真的能讓人承受不住!但是最終都承受住了!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失去親人的那種疼痛!

而8年後,我的爺爺去去世了,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沒有意外!我也看看爺爺的身體慢慢虛弱,最後因為身體機能的完全退化,沒有熬過那個冬天。但是我心裡很難受,卻慢慢開始理解生命的真諦,生老病死,這本身就是自然規律的,沒有人可以反駁和違逆!

當感受過那種失去親人的撕心裂肺的疼痛以後,你才會感覺到親人的可貴!才會倍感珍惜親人之間的感情!這是我們身邊最最珍貴的情感!

而如果自己的孩子!

應該避免出現失去的這種情況!


因為孩子需要我們的呵護和關愛!他們天真的像一張白紙,你教會什麼,孩子就像什麼。

他們是我們的希望和未來。

也是我們可以用生命去守護的!

最後!

我希望我們不僅僅要善待老人,也要關愛小孩!


豪斯的上海灘

先說承受父母去世吧!

古人云:“萬物皆輪迴,其因皆有果”。人都是這樣,有生就有死,要不然怎麼會傳代接種呢?

人生下來是不知不覺的,只要人來到人間,就會有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的說法。人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到了一定年齡又不斷的身體萎縮,直到衰老為止。而父母去世是達到了一定老的年齡階段,是有生有死的必經之路。因此作為兒女的,能承受父母的去世,沒有更多過度傷心的現象。


為什麼人不能承受子女去世呢?原因如下:

因為子女是父母的心甘寶貝。父母養兒養女是為了防老,為了今後去世有人繼承家產,有人在墳前柱香,燒錢紙和獻貢品。

子女從小跟隨父母一起長大,讀書,討媳婦花費了父母一大半輩子心血的積蓄。如今長大成家立業了,就應該好好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萬萬沒想到子女出了意外事故不幸去世。白髮送走黑髮人,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真的不容易,眼看子女長大該回報社會的時候,該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時候,突然意想不到的離開人間,作為父母的能不心痛嗎?能不撕心裂肺,嚎聲大哭嗎?可能父母的傷心口永遠都不能癒合,永遠都為子女的去世感到遺憾愧疚。


(網絡配圖)


董永根

我其實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以前和別人討論過生二胎的問題,有些人說,要二胎,是因怕失獨。而我一直很反對“怕失獨要二胎”的想法。我曾用“父母是我們的唯一,丈夫是我們的唯一,他們都會提前離我們而去,我們會因為怕失去,而多認幾個乾爸乾媽,小三小四嗎?”

我們能受承父母的離去,而無法承受孩子的離去。是因為,我早早就有心理準備,父母一定會提前離我們而去,而我們從未做過孩子會提前離我們而去的思想準備。

尤其是成年以後,婚姻讓我們走出原生家庭,我們對父母的依戀重心,轉移到了愛人和孩子身上,再加上有心理準備,身邊還有愛人和孩子的陪伴,所以,失去父母的痛苦程度,並不會到了一個無法讓人接受的承度。

一個人如果婚姻幸福,其實愛人和孩子的離去,都會給予同樣份量重的打擊,不會誰比誰輕一些。只不過愛人走的時候,我們心裡覺得,我們不能隨他而去,因為孩子還需要我們,我們用責任心剋制著自己的痛苦。

孩子先於父母走了,幾乎意外,沒人多少人能承受瞬間的意外。如果孩子是久臥病床慢慢離世,對於父母來說,有心理準備,要好的多。


唯家至珍



最傷心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是老年唯一的精神寄託。中國有句古話:人生有三大不幸,一是幼年喪母,二是中年喪妻,三是老年喪子。失去孩子,尤其是到了不能再生育的中老年就徹底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託。



雖然當今社會養兒防老觀念有所淡化。但子女對父母來說在精神上有著絕對的支撐作用,即使子女不在身邊,只要在這個世界上。就覺得是安心的,不在乎ta優秀與否,只要健康快樂就是父母唯一的願望。



作為一個正常的人,自己的父母總是比自己年齡大,所以提前去世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即使去世時很不捨甚至悲痛欲絕,也是無可奈何!但這也是自然規律,所以如果在父母有生之年做到了孝順而問心無悔,就能夠坦然接受。



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對於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在所有動物中愛都是向下的,這是進化的結果,也是巜自私的基因》所描述的必然。因此,如果子女有所閃失,父母都無法接受,甚至會極端的離開這個世界,因為生命已無希望,生無可戀!


夏蟲不可語冰2008

父母對孩子的愛超過孩子對父母的愛,這才能使物種延續,也是自然規律。

從古到今都在宣揚尊老,孝順老人。也聽到每個人都說自己孝順父母,打孩子、罵孩子,然而對父母和孩子的愛差別很大,能承受父母去世,而不能承受孩子去世可以說明。

人都是往下疼,往上疼的少一些,就是倡導也不能改變這個現實,這是發展的規律。

父母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從小就對孩子特別好,吃最好的,穿最好的。

父母心裡時刻掛念著孩子,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切,為了孩子可以辭去工作,做全職媽媽,為了孩子,可以可以吃苦耐勞,因為孩子是軟弱的,需要父母的照顧。


而孩子對父母卻不是這樣,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大了以後要離開家去外面闖蕩,去生存,去鍛鍊自己,一代比一代更優秀,永遠是最好的基因遺傳下來,那些糟粕被丟掉。

父母對孩子的愛投入的更多,就是無法接受孩子失去的原因。

我老家後鄰居,一兒一女三十多歲都去世了,老太太哭壞了眼睛,老頭能夠想開,沒有在兒女失去時受傷,失去了再傷心也沒有用,不如好好活著。


豬媽:一位快樂的全職媽媽,期刊寫手。豬媽每天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

豬媽看世界

父母是施愛的一方,子女是接受的一方,子女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每一天都接受的理所當然已經習已為常,對一切都麻木了。而且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是一種自然規律。還有大部分父母去世時子女都已成家立業,從思想上已成熟有足夠心理可以接受這種現像。

子女是父母從初生一直呵護的至愛,一生的寄託,未來生活的動力和希望。每分每秒傾其所有精力的寶貝,寶貝從生下的那一刻,父母日日夜夜,餵奶、喝水、換尿布、洗澡、洗尿布看著一點一點長大,投注一生心血。子女的去世會喚起多少回憶,刀刮針刺,希望破滅,寄託無望。應該用絕望來形容吧!


小乖乖2322988

把兩個連想一想都會心痛至極,讓人受不了的問題擺在了一起。

老輩人說:眼淚都是向下流的。愛是向下的,人類祖祖輩輩早就證實了這一點。

我們深愛自己的雙親,在我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裝著他們!

我們目睹他們從山一樣的漢子,水一樣的女子變成兩個相攙扶的老人,我們盡力回報,但我們都知道,那是我們永遠回報不了的一份情。

他們終將老去,就如我們總要長大,那不是緣盡,那是一種帶著眼淚的溫情在心。雖然不捨,但是當他們優雅地老去,還是希望他們安心。

我們用全部身心愛自己的骨肉!

不管他多大,永遠是我們的小孩子!我們愛他遠勝於愛自己,所以我們想把他成長的每一天都刻進心田,印在腦海中,直到自己垂垂老矣,也要把這份惦記帶進輪迴裡。可是如果有一天……,那不是痛徹心扉,那是萬念俱灰。

孝順父母,疼愛孩子,即使心痛,也能無悔。


青荷詩苑

人生三大不幸是什麼?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如果孩子沒成年18歲前,喪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最悲傷,父母也是最擔悠的事。中年喪妻原來可能很悲傷,現在也許可能好些在找一個二婚組成家庭。老年喪子,這個對於100%家庭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悲慘遭遇白髮人送黑髮人。


鬱金香137652766

父母是靠山,年幼的時候,要是父母有不測,人生還是很悲悽的,但因為年紀小,未來的路還長,雖然悲痛欲絕,但只要生活還過得下去,就不會有隨父母去的念頭的。

如果成年後,作為子女基本可以脫離父母獨立生活了,很多也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這個時候父母在生命裡的重要性已經下降了很多。父母又是比自己大一輩的,要先我們而去,是情理之中的事。況且經歷過祖父母輩老人的逝世,對死亡也有了深刻的體會和認知,所以對父母的離去雖然痛心,但也可以坦然面對了。

但孩子就不同了,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先自己而去的,對孩子都是充滿著未來的希冀的。而且做父母的都希望可以看著孩子長大成人,工作,然後結婚生子,然後抱孫子等等,而且這也也是大部分父母下半生的人生寄託。所以,如果中途孩子意外,相當於下半生希望的破滅,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當然,一般情況下,一般人都是愛孩子勝過愛父母的,也不知道這是天性,還是後天影響,總之,現象就是這麼個現象。所以越愛的人離開,打擊自然也越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