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主席學讀書㊾」調查風物歷史的別緻途徑

「向毛主席學讀書㊾」調查風物歷史的別緻途徑

毛澤東生前有一個強烈願望:騎馬考察黃河、長江。他把這個計劃,稱為“學徐霞客”,大概是讀《徐霞客遊記》得到的啟發。在1959年4月5日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的講話中,他第一次明確提出騎馬考察黃河、長江的想法,原話是:“我很想學明朝的徐霞客。”“從黃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質學家、生物學家、文學家,只准騎馬,不準坐卡車,更不準坐火車,一天走60裡,騎馬30裡,走路30裡,騎騎走走,一直往崑崙山去,然後到豬八戒去過的那個通天河,翻過長江上游,然後沿江而下,從金沙江到崇明島。”

為實施這個“學徐霞客”計劃,毛澤東作了充分準備。1964年夏天在北戴河,定下出發日期,派出了打前站的人。但8月5日發生美國轟炸越南北方的“北部灣事件”,中國受到威脅,抗美援越勢在必行。6日早晨,他在一份文件上批示:“要打仗了,我的行動得重新考慮。”所謂“我的行動”,即指騎馬考察黃河、長江之事。

“學徐霞客”,是實地調查研究,瞭解黃河、長江沿岸的地理氣貌、風俗民情和歷史材料。雖未能成行,但毛澤東喜歡閱讀各地的方誌,調查研究各地民情、地理和歷史,起到的作用,和“學徐霞客”計劃類似。事實上,在毛澤東看來,閱讀本身就是對歷史和現狀的調查方式。讀方誌,是他到外地考察經常做的一件事情。新中國成立後,據可查的材料表明,他看過的方誌書,不下30部。

1952年10月30日到開封的當晚,他便找來《河南通志》《汴京志》《龍門二十品碑帖》閱讀。

1958年3月4日下午一到成都,立即要來《四川省志》《蜀本紀》《華陽國志》閱讀,幾天後又讀了《都江堰水利述要》《灌縣誌》等。在成都會議期間,他又批示印發了一批書籍和文章,包括《都江堰資料》《成都由來》《武侯祠》《杜甫草堂楹聯集》《司馬錯論伐蜀》。

1959年6月30日到廬山,清晨略事休息,便借閱民國時期吳宗慈修的《廬山志》,隨後又讓人找來吳宗慈編的《廬山志續志稿》,在書上作了一些眉批。廬山會議期間,和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談到《廬山志續志稿》,認為:這部書寫得很好,對理解現代歷史有參考價值,蔣介石的廬山談話都記錄下來了,當時梁實秋有意遲到,名單最後是梁實秋,他雖然是資產階級學者,也有愛國的一面,在學術上有才華。隨後,毛澤東又講起歷史上“下轎伊始問志書”的典故,說:南宋大儒朱熹到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走馬上任,當地屬官轎前迎接,他下轎開口就問《南康志》帶來沒有?搞得大家措手不及,面面相覷。談此典故,實際是借古人之事,來解釋自己喜讀方誌的原因並引起大家讀方誌的興趣。

1965年5月21日,重上井岡山途經湖南茶陵,提出要看茶陵縣誌,當時茶陵未新修縣誌,只好找來1870年版的《茶陵州志》一讀。

毛澤東外出考察,不僅喜歡讀當地方誌,還習慣找來一些前人吟詠當地的詩歌作品來讀,甚至親自編選一些反映地方特點的作品集子。1958年3月成都中央工作會議期間,他就親自編了兩本小冊子,一本《詩詞若干首(唐宋人寫的有關四川的一些詩和詞)》,一本《詩詞若干首(明朝人寫的有關四川的一些詩)》,印發與會者。前一本集子,包括李白等16位詩人的作品70首左右;後一本集子,包括楊基等12位詩人的作品20首左右。毛澤東在會上專門介紹:“我們中央工作會議,不要一開會就說彙報,就說糧食產量怎麼樣,要務點虛,要務虛和務實結合,我們可以解決鋼鐵的問題,煤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拿一點時間來談談哲學,談談文學,為什麼不行呢?”讓與會者閱讀有關當地歷史、地理和詩歌著述,意在讓會議的氣氛活潑一些,思路開闊一些,思想解放一些;在成都開會,讓外地幹部多瞭解一下四川的情況,擴展知識,不無好處。

1965年初冬在杭州,讓田家英為他借來一批古人吟詠西湖的詩詞,浙江省委政治研究室由此編選一本《西湖古詩集粹》,收錄從唐初到清末100位詩人的200首作品。毛澤東讀後,很感興趣,認為可以出版,並把書稿交省委負責同志轉給了出版社。

詩與歷史,詩與地理,在他的閱讀中,互相激活和印證,成為他熟悉掌握、調查研究各地歷史和地理的重要途徑。

1957年3月17日,毛澤東乘飛機從徐州到南京時,把元代薩都剌的《木蘭花慢·彭城懷古》寫下來給秘書林克,逐一講解該詞所寫徐州歷史上的人和事。全詞為:

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回合雲龍。

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人生百年寄耳,且開懷,一飲盡千鍾。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

他是這樣對林克講解全詞的:這首詞原題是“彭城懷古”,彭城就是古徐州,就是那個八百歲的彭祖家鄉;“重瞳”是指項羽,他的坐騎叫“烏騅”,“玉帳連空”寫他的失敗;“戲馬臺”原是項羽練兵的地方,劉裕北伐時也曾在這裡大會將校賓客;“畫眉人”是西漢張敞,此人直言敢諫;“燕子樓”為唐朝駐徐州節度使張愔所建,他結識名妓關盼盼,收娶為妾,張死後歸葬洛陽,關盼盼戀張舊情,獨守空樓十餘年,小樓多燕子,故稱“燕子樓”。此番隨談,足見對徐州掌故之熟。

3月20日乘飛機離開南京,途經鎮江上空時,他又寫下宋朝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送給林克,還把這兩首詞談到的南京歷史上的人物事件講解了一遍。4月7日乘飛機鳥瞰浙江錢塘江入海口一帶地貌,又書寫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一詞給林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