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後來的我們,不介意的話,我終於吧你給丟了。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隔壁的朋友正在呼呼大睡,一個已婚出軌男,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哈哈,這是題外話。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失去了唯一的我們。

在我看來是作者失去了這份情節,他所想要表達的也是一份情節。最早開頭不過是一部廣為人知的十幾年前劉若英的一首歌曲,後來我一直記得那句話,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當時我走在音樂廳街頭馬路上,熙熙攘攘地人潮洶湧,當我聽到這首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某個片段,在現實場景,我曾經與某個人在家裡附近的街頭偶遇。

許多年過去了,因為我本身有臉盲症,我沒辦法看清那是他,只記得,當遠遠看到這般美好的人兒讓我有了一種心動的感覺,卻不知是他,直到擦肩而過,他叫我的那一瞬間,我才明白過來。

回放,當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感覺到一股如潮的畫面向我洶湧而來,那一刻,我的視線逐漸清晰了。

是他。

從影片開頭,見證了一對情侶在北京背井離鄉,十年之間分分合合的場景,時間和命運讓兩人的因緣與很多事情交叉,許多人在看到這部電影之時,其實也是有所感觸的。

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社會的浮躁,家庭關係,追逐夢想,價值觀的變動,影片主角分崩離析。或許是因為沒有跟人同居過的經歷,所以我對這部電影理解無能,後來的後來,我們到底怎麼了?

結局是我不能夠理解最後那句話的含義。

“如果我,。。會怎樣 ,。。嗎、。”“不。、、也不會怎樣”用了三個排比句。

大意是還是不可能。如果兩人沒分手,後來會怎樣?沒有如果,沒有後來。溝通有問題,價值觀存在問題。

初戀未必都是這樣的,因為他們沒有在一個頻道上共同成長,做為MV它是很合格的,做為電影它尚且及格。

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我在這部電影裡面看到了很多的記憶和片段,倒不如說,那是劉若英導演的一種自我釋放吧。許多人都曾經耳熟能詳她的那段未終也未了的愛情故事。最終愛情經不住現實的衝擊,在失去了一切彼此後,他們在城市各過各的生活,直到十年後彼此相遇,開始片段式樣的剪輯回放。許多人都能從中讀到自己的故事,每個人所看到的對立面不一樣。

它將於怎樣的畫面活在人們的記憶裡呢,是回憶殺。

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北漂的辛苦,夢想的漂泊,艱難的愛情,我們又在從中看到了什麼,人生沒有如果,人生永遠存在遺憾,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了後來的我們。

情懷是什麼東西?那都是回憶殺。

在生活中,我們通過這樣的回憶殺可能會獲取許許多多的片段,一如在物慾橫流以及浮躁塵世中迷失了的我們,在每個耳熟能詳的時代見證自己的故事,你的,或者我們的。

其實在後面當我看到出現的那個遊戲人物時候,我明白了它所象徵的內涵和意義,那個遊戲設定,其實就是男主的那個夢,跟女主的回憶,他一直希望有這樣的一個結局。

那是他幻化的一個夢,心理學裡面有句名詞叫做過渡補償。

我心想,這應該是這麼一個含義。

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在我的人生中也曾出現過這麼一個人,曾經,那個人是回憶殺,當我多年後走在街頭,我有幸還能遇到他,場景就如同拍電影一樣。當我們腳步交錯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對方的堅決。有一些東西似乎在改變和慢慢磨歷掉,如同一陣風。

溫暖如春,再相遇的時候,也如昔溫暖,卻再也沒有了一如開始之前的觸動。

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直到後來,我再次遇到一個人,他更像火炎,如同一陣旋風般包圍了我,來潮洶湧,來得快去的也快。毫無徵兆,毫無念想。當我再次聽到後來這首歌,回憶起這部電影時,我想到他是笑的,而我想到另一位的時候,是哭的,於是我就又哭又笑,在同一時間內來回切換。

後來,我想,那或許就是青春了吧。當我們如同湧動一般的靈魂去回憶和見證那些可能或者不可能的時候。總有一個人能令我們又笑又哭,在你一個人的時候,絲毫沒有偽裝,很是真實,毫無遮掩,自然而然地表露出來。

我曾聽人說,如果有人讓你笑,那麼是愛你的那個人,如果有人能讓你哭,是你愛的那個人。但這些都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在這部電影開頭,其實各種風評也好,都是在叫我們認識一個道理:

珍惜眼前人,時間,不能重頭來過。

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那愈發一切的熱烈和念想,只存在在現實的眼前,或許在過去曾經它被磨礪地遍體鱗傷,總歸有各種各樣的藉口。

在影片當中的最後,當男主想重頭再來的時候,一切已經面目全非,女主打斷了他,不,已經回不去了。

“沒有後來,也沒有如果,我們還是我們,卻沒有了後來”。

無聲的訴求,或許就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偉大之處了吧,從電影中我可以看到劉若英導演的某種心靈的悸動。在那片段式樣的剪輯當中,我不知道,裡面曾經流露出多少屬於她的故事,但是那都是真實的,因為凌亂,因為電影所呈現的真實。

那種北漂的仿徨以及那種中下層曾經那般打滾的掙扎,愛情和青春夢想的衝撞和刺痛。

我想,也只有熱烈的青春能夠演繹地真實吧。

上映之初遭遇退票風波,公關險些崩塌,但故事情節卻看哭無數人

曾經,我也聽過她跟陳昇的愛情故事,那是一份沒有可能的真實悸動,一份觸動,在還原了那樣的感受之後,她告訴我們,青春就是青春,而片段是用來回憶的。

有時候我想,或許,那些片段的綜合,有她的人生在裡頭,她想說的,恐怕不僅於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