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沉迷於手機的孩子,我們該怎麼教育?

閩南人在無錫

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其實往往有這樣一些原因。

1、手機控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愛玩手機的爸爸媽媽。

不要低估榜樣的力量,孩子學習的不是你刻意的說教,而是你的真實呈現。

低頭族的父母們玩手機成癮,動輒抱著手機,聽不見家人的呼喚,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就會有樣學樣,這就是言傳身教。

所以想要讓孩子少玩手機,做父母就要收斂。多看看書,多與孩子互動,別讓手機佔據了我們生活的全部。

2、手機裡有孩子需要的精神需求。

有時候,我們忙於自己的事情,對於孩子的呼喚常常沒有回應。而手機遊戲裡有及時的回應,每闖一關,會有獎勵,失敗一次,也會有鼓勵。手機極大地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成就感、存在感、合作感等,這是手機給孩子最大的吸引力。

如果孩子沉迷手機,我們是否應好好反思,是不是沒有給到孩子及時的回應,沒有更豐富有趣的互動,沒有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才會導致孩子沉迷手機?


那麼,面對孩子沉迷於手機,我們做家長的到底應該怎麼應對呢?

一、不要妖魔化電子產品,粗暴禁止常常換來逆反。

這是一個電子產品無處不在的時代,嚴格粗暴地禁止孩子玩手機不現實,會讓孩子與時代脫節。而且,你越不讓他玩,他就越好奇究竟手機有多好玩。

這是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單方面的禁止更可能會產生逆反現象。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有一句諺語:"禁果格外甜",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疏通,而不是圍堵。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禁止。

二、做孩子的榜樣,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有問題,需要父母常反思。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沉迷手機無法自拔?是不是睡前看手機,醒了就摸手機,吃飯看手機,走在路上還都要瞄兩眼?

手機裡真的有那麼多豐富有趣的事情,比生活,比家人都更重要嗎?還是僅僅因為習慣,因為無聊?

面對孩子,我們需要儘可能放下手機,去做一點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看看書,聽聽音樂,做做運動,或者好好陪伴。

我們是孩子模仿的直接對象,我們的樣子可能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三、為孩子提供更豐富精彩的活動,遊戲,轉移注意力。

參與到孩子的陪伴中來,全神貫注地與孩子待在一起,去創造一些好玩的小遊戲,主動回應,全身投入。如果爸爸媽媽肯好好陪伴,孩子不會願意與手機作伴。

可以偷偷上網查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回家帶著孩子一起做。可以計劃一次遠足,帶孩子去擁抱大自然。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擔家務,享受勞動的快樂……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豐富有趣的互動,孩子便會漸漸淡忘手機。

四、制定清晰有力的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給孩子理解和愛的同時,還需制定清晰有力的規則。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等。

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半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作為孩子的監督者,控制規範好時間,有助於孩子養成一個科學合理的作息規律。

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有愛還要有規矩,有態度還要有溫度。好好疏導,以身作則,一定能化解難題,迎來希望,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親子溝通如何說

手機會偷走我們和孩子的靈魂。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副作用我們是不言而喻,養成一個習慣需要時間,同樣的改變一個沉迷的習慣更需要時間,在面對沉迷於手機的手機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教育之前。

讓我們先看看手機都孩子的影響和危害:



對孩子視力的影響

孩子眼睛目前還沒有成長完全,視網膜沒有成熟,經常玩手機的孩子眼睛容易近視、乾眼症、結膜炎、視覺疲勞等不良的影響。

如果手機強光直射眼睛30分鐘以上,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急速惡化,特別不可逆的黃斑病。

手機輻射、頸椎、骨頭等身體的影響

有專家表示,手機輻射將導致人體各種健康問題,甚至是人體健康的一大殺手,是輻射來源的重要一物。

孩子玩手機一直保持不活動,身體容易僵化,頸椎等容易疲勞疼痛,甚至會引起病變。

孩子玩手機時兩個大拇指在控制手機屏幕,長時間的話會產生手指拇指綜合症,指頭有向內彎曲症狀產生,手指骨骼開始鬆動,產生麻木,疼痛,痠痛等不良反應症狀。

浪費了孩子0-6歲的黃金生長週期

0-6歲是孩子生長的黃金週期,這一段時間,孩子的智力會得到飛速的發展,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創造智力發展的有利條件,而不是限制和扼殺孩子的智力。



對手機的依賴和上癮

沉迷玩手機的孩子容易對手機依賴和上癮,對手機的依賴如同吃飯、睡覺一樣的需要,手機上癮的孩子如果見不到手機情緒會焦慮、煩躁、情緒也容易失控、做事衝動易怒。

限制孩子思維、想象力、注意力等方面的發展

智能手機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會損害孩子的思維、想象力、社會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另外,有研究顯示,使用擁有互動屏幕的電子設備還會阻礙孩子數學和科學能力的發展。

對孩子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對於孩子來說,痴迷玩手機長時間會導致孤獨、抑鬱、封閉等不良心理或行為。玩手機成癮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大部分轉移到了手機上,消耗了大量的玩耍、鍛鍊、休息時間,造成了嚴重分心。

對於沉迷於手機的孩子,我們可以採取如下的方法教育:



1.父母的以身作則

不但孩子沉迷手機,我們大人更是離不開手機,時刻要去看看手機,瀏覽網頁、刷朋友圈、微博、回覆信息……沒有手機我們的生活似乎缺少了什麼,所以,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和孩子在一起不看手機或者儘量不看手機。

2.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一開始徹底讓孩子不看不玩手機,也是不現實的,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可以給孩子立規矩限制孩子看手機的時間,規矩立好以後,父母需要溫和堅定的執行,不能被孩子的反抗、 哭鬧半途而廢。

3.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如果孩子無聊無所事事的時候,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和陪伴,這時候如果父母做不到,孩子就會玩手機自娛自樂,這時候父母可能會很高興,孩子終於不在“糾纏”自己,自己終於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長期這樣後果很嚴重,所以父母高質量陪伴孩子,身心俱在,一起遊戲、讀繪本、做手工、畫畫、戶外活動……



4.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生活豐富多彩

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來轉移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讓孩子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自己的興趣中來享受到興趣愛好帶給自己的喜悅、滿足、成就感。

5.通過

故事、繪本等形式告訴孩子手機的危害

父母避免嘮嘮叨叨、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告訴孩子玩手機的危害或者強制指責孩子,這些做法只會適得其反,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讀繪本等生動、活潑、有趣的形式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


丁媽親子時光

隨著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還有些家長在給不給孩子買手機方面猶豫不決,害怕孩子過度使用變得失控反而引發親子矛盾。如何指導孩子使用手機讓很多家長頭疼,來看看這位媽媽與兒子關於使用手機的約定。


親愛的兒子:

現在你終於如願了,也是有手機的人了。媽媽知道,你是一個優秀的、有責任心的13歲男孩,理應得到這份禮物。不過在接受這份禮物的同時,你還得遵守一些規章制度。

請把下面的我們的約定從頭至尾認真讀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職責是把你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益的年輕人,從而能夠適應新技術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沒能遵守下列約定,我將終止你對這部手機的所有權。

第一點

這部手機是我掏錢買的,所以它是我的。我現在只是把它借你用。

第二點

手機密碼必須要讓我知道。

第三點

如果電話鈴聲響了,就一定要接聽,因為這是一部電話。接起電話要說“你好”,要有禮貌。永遠不要因為來電顯示是“媽媽”或者“爸爸”,就裝聽不見,故意不接。

第四點

不建議你把手機帶到學校。你現在這個年紀更要學會與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因為這是一種生活技能。如遇到上半天課、有課外活動等情況,可另行考慮。

第五點

如果手機掉進廁所、摔到地上或是不翼而飛,你得負責維修,維修的費用需要由你承擔,你可以用平時積攢的零花錢,也可以用你的壓歲錢。這樣的事難免發生,我現在提醒你,你應當做好準備。

第六點

遠離色情內容。用手機上網時,只能搜索和瀏覽那些可以坦然與我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對任何事情有疑問,問我或者你爸。

第七點

在公共場合要把手機設成靜音,並收起來放好,尤其是在餐廳、電影院、圖書館。

第八點

允許你用手機玩遊戲,但需要在完成作業的前提下,寒假馬上到了,你休息在家的時間多了,但不等於可以隨便玩,一是為了保護你的視力,二是遊戲只是對你學習生活的調劑,它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第九點

不要無休止地拍照和錄像,沒有必要把一切都記錄下來。要用心體驗生活,這些生活經歷將會在你的記憶中永存。

第十點

有的時候可以不帶手機出門,出門前提前告知我們是否回家吃飯,避免有事沒事總打手機,辦完事及時回家。

第十一點

第十二點

假設有一天你的表現讓我太失望,我會隨時收回你的手機。

我希望你能同意這些條款。以上所列舉的大部分告誡,不僅僅適用於這部手機,也適用於你的生活。

這封信不僅是一個母親約束孩子使用手機的寶典,更是一位母親完整的教育理念,用手機做載體,對孩子做人做事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簡直就是一部“中小學生守則”!

手機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將來會更深刻地融入孩子的生活。孩子對智能手機的渴望,不是因為通訊交流的需要,而是對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這份好奇心,實在是太強大了,也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對待孩子使用手機,宜疏不宜堵。

如果孩子對手機或者其它電子設備上癮,問題一定不在設備本身,而是孩子的

生活環境、親子關係和真實社交出了問題。當父母的教育理念明確而堅定,孩子就會感受到來自家庭的巨大力量,而不會被短暫的快樂與虛無感俘虜。


名校速遞

現在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手機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我看很多小學生,都成天捧著個手機玩王者榮耀,能不影響學習嗎。

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機,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手機其實是孩子興趣愛好的替代品,因為他沒有別的更愛玩的東西,只能去玩手機,這能填補他的空虛沒意思。孩子小時候,其實更喜歡一些互動類的遊戲,比如捉迷藏,打水仗,等等。孩子稍大一點,可以去打籃球足球或者乒乓球,當然也可以是其他愛好。

其實父母可以試一下,就和孩子玩一些他喜歡玩的東西,你看孩子能不能甩掉手機,去一起玩。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那就找到手機的替代品。否則,即使你當時採取了強硬態度,不讓他玩兒,過後依然會撿起來。

當然,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很重要。但現在讓一些80後90後父母自己不玩手機,比較不現實。但父母還是要有意識的控制一下,自己也不能沒有節制。



名師育兒

面對沉迷於手機的孩子,我們該怎麼教育?

你知道孩子沉迷玩手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嗎?是孤獨、寂寞、父母太忙、好玩、精神伴侶等問題。

那如何從手機世界裡把孩子拉回來呢?

一、首先說下哪些會影響孩子沉迷手機?

1、當孩子需要陪伴時,父母要麼不在身邊,就算在身邊,父母也很忙沒時間陪伴孩子。此時孩子就開始哭鬧,那聽到哭鬧聲,很煩人,

那父母就把手機給孩子玩,孩子看到手機覺得很新奇很好玩,那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只要我哭鬧,就有手機玩。


2、生活上,比如孩子吃飯,孩子不願意吃飯,那姥姥只能拿出手機給孩子玩,邊吃邊玩。只要有辦法可以讓孩子吃飯,所以姥姥就不管了。只要孩子乖乖的吃飯,就滿足孩子。

3、以前孩子很聽話,現在孩子到了叛逆期,不聽話,還對著你幹。此時你就想控制孩子,讓孩子聽你的話,那隻能以一種交換,把手機給孩子玩,到達孩子聽話的效果。

4、精神上的寂寞,空虛。孩子在家沒什麼娛樂的地方,要麼看電視,要麼玩玩具,要麼玩手機。

二、那怎麼教育孩子不玩手機呢?

以下4種方法

1、父母請放下你手中的事情,抽出時間陪孩子,比如:親子閱讀—帶孩子去圖書館,買給他喜歡的書籍或繪畫。

畫畫—帶他去戶外進行畫畫,同時感受下大自然的氣息,做遊戲---老鷹捉小雞等。漸漸地就代替玩手機的習慣

2、給他找同年齡的朋友,孩子與孩子一同玩,愛好接近,玩的也很開心。這時孩子注意力在同年齡的朋友上,就會忘記玩手機。

3、參加興趣班:比如一門樂器、學習繪畫、演講興趣班、歌唱興趣班等。

4、父母以身作則,在孩子的面前停止玩一切的電玩,比如手機、ipad等其他電玩。


黃爸爸的育兒經

[摘要]面對孩子日漸沉迷手機,多數家長採取過粗魯的方式:沒收手機,砸了手機,情到不可控時,還打過孩子。哭過,鬧過,繞了一圈,發現問題仍在原地等你。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時間來得有效!

最近,家長群像爆炸了似的,一直追問開心老師:

孩子老是玩手機怎麼辦?

沒收孩子手機不見效怎麼辦?

為什麼怎麼治孩子還是老樣子?

除了交友,孩子還有更大的誘惑——遊戲,班上的學生一個帶一個學會了遊戲,形成了龐大的遊戲團,你不玩就是異類、不合群

1

約法三章,犯規要有懲罰

面對孩子日漸沉迷手機,多數家長採取過粗魯的方式:沒收手機,砸了手機,情到不可控時,還打過孩子哭過,鬧過,繞了一圈,發現問題仍在原地等你。

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時間來得有效!

家長可以抽出10分鐘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例如:

手機不可以帶去學校,孩子要學會和同學面對面交流,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孩子出門玩耍時,可以要求不帶手機出門。

小學生:週一至週五19:30,週末21:00,準時將手機收走,並且關機,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開機,囑咐孩子不要出門藉手機。

初中生:平時住校,週末21:00準時收走手機,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開機,囑咐孩子不要出門藉手機。

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至於具體玩多久,由家長和孩子商量後決定。

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機作為懲罰。

以上5條請堅持一個月時間,一份堅持一份收穫,做到不心疼、不放縱、不妥協,才能一點一點地從孩子身上拿掉對手機的依賴。

2

轉移孩子注意力

自從,開心老師調查了班級學生玩手機的情況後,有一位學生東東跟我分享了他的媽媽如何幫助他戒掉手機的故事。

有一天,東東像往常一樣起床,吃完早餐後想玩手機,竟然發現手機上貼了一張小紙條:

媽媽從今天起對你的手機進行干涉,手機已經設置了密碼,每天不定時更新;

你每天要完成表格裡隨意被挑選的3件家務,完成之後你會得到你的密碼!

這項新規定將會持續3~4周,視情況做調整。

如果你接受,那就開始行動,中午12點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碼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東東當時又氣又惱,一按手機就是輸入密碼的界面,加密的手機對東東來說毫無用處,他只好乖乖聽從媽媽的安排。

他拎著一桶水,拿著拖把樓上樓下來回跑,將地板拖得乾乾淨淨,當他彎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時,發現桌腳粘著一張紙條:不錯喲,完成了第一件家務,請將自己的書桌整理乾淨吧!

當他將自己凌亂的書桌整理乾淨後,發現了桌子中心另一張紙條:真棒,媽媽看到你的努力了!請出門將垃圾倒了吧,你會找到你要的密碼!

東東拿起家裡的垃圾袋出門,隔壁開小賣部的阿姨喊住了他:“東東啊,你媽給你留了張紙條,說12點前看見你拿著垃圾出門,這紙條就給你,12點後就作廢。”而紙條上寫著的正是手機密碼。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的新規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還養成了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事實證明,一週後,東東不再對手機過分迷戀!

3

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不禁會說,我試過和孩子約定手機使用守則,但是沒有用。那是因為孩子覺得這份守則只針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麼,家長可以這樣做:家中有兩個小孩的請一視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機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

陪孩子時,不玩手機。

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無論是陪寫作業還是陪玩,可以提前將手機靜音,並且不讓手機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麼,傳達給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饋,而不是孩子以後有了手機就不再需要家長的陪伴了!

孩子鬧脾氣時,不拿手機哄。

孩子是情緒多變的物種,有時候誰也沒惹他,他自己一個人生悶氣或者來鬧鬧你,家長覺得煩,怎麼哄都不聽,這時候就祭出了大法寶——手機

而孩子的手機癮多半就是這樣染上的。因此,家長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管孩子怎麼鬧脾氣,不要用給孩子玩手機的快速解決方法,養成孩子依賴手機的壞習慣。

家長態度要堅定

如果家長已經開始實施如何解決孩子玩手機的方法時,態度一定要堅決!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說真的,開心老師認為比“你再玩手機,我就給你沒收了!”這句話更有用的是家長用對方法,學會和孩子平等溝通。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思培爸爸

手機是我們現代社會最基本、最常見的工具,集通訊、視頻、娛樂、新聞、攝影錄像為一體。

手機對成人來說已經成為了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對孩子來說,則成為了最好玩的玩具。

孩子是喜新厭舊的,任何玩具、圖書到了他們手裡,如果沒有繼續可玩的價值,那麼沒過幾天,孩子就不要玩了。

但手機不是。

手機上的小遊戲視聽結合,好玩新穎,孩子一遍遍玩著,愛不釋手。

尤其是大人要阻止他玩的時候,他更是忍不住想玩。

別的玩具,我們都會跟孩子說:好好玩,慢慢玩。玩多久都不說。而手機,玩一會我們就要去呵斥孩子,禁止孩子玩。這也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讓我玩,我越想玩。

那麼面對沉迷手機的孩子,我們要怎麼教育呢?

一、給孩子安排好充足的活動。

充足的、動靜交替的活動,會讓孩子沉浸在其中而無暇顧及手機。

比如,我從孩子午睡起床就開始安排活動:吃點心、看書、戶外鍛鍊、室內遊戲、整理玩具。

這樣一系列活動下來,孩子都有事情做,不會無聊,更沒有精力去想到玩手機了。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愛玩手機的孩子背後肯定有一位愛偷懶省事、愛玩手機的父母。

有些父母自己玩手機不亦樂乎,孩子一過來看就斥責孩子,導致孩子對手機也會萬分好奇。

好奇就會跟著想玩。

還有些祖輩,不會教育孩子,看孩子吵鬧就扔給孩子手機,覺得孩子看手機很安靜,很好養。

而更多父母自己玩著手機,讓孩子在一邊看著。

這些行為都會影響孩子。

所以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則,最好在陪伴孩子時能做到儘量不玩手機。

三、定一個玩手機的時間限制。

如果孩子實在很想玩,一味地去阻止和呵斥也不好。

我們可以跟孩子商量,制定一個玩手機的時間。

比如午餐後十分鐘玩手機遊戲。

睡前十五分鐘聽故事。

最受孩子喜歡的其實是手機裡的遊戲,只要我們選擇好內容,規定好時間,滿足一下孩子想玩手機的心情,也是可以的。



手機只是工具,就跟電腦、電視一樣,它並不是洪水猛獸。

希望家長理智對待。

以前的網癮少年被認為是沉迷網絡,但後來發現,網癮等長大後很多都不藥而癒了。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期,我們的科技不斷進步,孩子是一個現代人,要適應未來的生活,學會了解和使用這些現代的工具也是必要的。


幼兒園陶陶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方便了廣大民眾的生活,但是很多問題也接踵而至,比如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的問題著實讓不少家長頭疼。

我有個親戚解決孩子沉迷手機問題的方法很巧妙,可以供有類似問題的家長借鑑。

1.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



如果強硬地制止孩子玩手機,孩子內心會產生反抗,而且不一定有效果。因為孩子在學校裡是一個個群體,周圍的小夥伴們都在玩王者農藥,他一個人不玩就沒有談資,甚至會受到大家的排斥。為了能和夥伴們打成一片,孩子可能會想方設法,會偷偷玩,或者跑同學家裡去玩,這樣的情況就很難制止。



這下有人會問了,這不是縱容嗎?不行,堅決不行!玩一分鐘都不行!勿急,請往下看。

3.讓孩子有可以炫耀的工具

孩子天性愛表現,愛炫耀,何不讓他們在正面積極的方面上炫耀自己,表現自己呢?羅輯思維的羅振宇,他讀三年級的時候,學校發了新書。他的爸爸晚上幫他用硬紙皮把書封面包起來,還用藝術字在上面寫了書名。第二天同學們紛紛投去羨慕的眼光,他那一天炫耀心爆棚,突然覺得學習是一件美妙的事。

我那親戚在網上買了一把尤克里裡,自己練,也教自己的兒子練,每天練。練了兩個月後,彈得雖然還是很爛,但也湊合著能彈一曲。剛好他兒子班上要每人表演一段文藝表演。整天唱歌,朗誦詩歌的,太沒創意,他就鼓勵兒子表演尤克里裡。



沒想到一曲表演下來,班上爆發了熱烈的掌聲,他兒子自信心爆棚了。有很多孩子也教家長給他們買尤克里裡,老師讓大家組成樂隊,班上玩手機的孩子少了很多。

4.作弊,是脫離遊戲沉迷很有效的手段

這個方法,不管對大人還是孩子,能合適地利用,很管用。有很多八零後或九零後的家長,也愛玩王者農藥,不妨你們試一下找代練,幫你們升到很高的段位,你們很有可能會馬上對這個遊戲的興趣冷卻幾分。

遊戲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它在被設計在剛好的難度,讓你輸的不太慘也贏得沒那麼輕鬆,讓你一直玩一直著迷。如果能通過代練過掛外掛等手段,把這個遊戲的難度一下子降低了,你還會對它有興趣嗎?



當然了,這個方法,要按具體情況實施。不能讓孩子知道你作弊,更不能讓孩子去炫耀,要作弊幾個孩子的家長一起作弊。而且,在找代練過找外掛的時候,要注意防範欺騙。

以上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成才。


娛圖師師

這個時代,我們都離不開手機了,人人都是低頭族了,甚至是有了一種“離開手機恐慌症”。

我也看到太多的孩子在看手機、PAD,有一次乘火車,邊上有兩個帶孩子的家長,兩個孩子都大概3、4歲的樣子。一位是一個年輕的媽媽,上車後就把一個類似學習機的東西拿出來,給孩子點開了一個動畫片,讓孩子看,自己也拿出手機看了起來,運作那麼的嫻熟;另一位帶孩子的姥姥把一個pad交到孩子手上說,你媽媽只讓你玩兒半個小時,孩子沒說什麼,熟練地把一個小遊戲打開,一直玩兒,後來直揉眼睛也沒有放下。

我說,讓孩子看這個對眼睛不好,她們說,只有這樣他們才安靜,聽話。

我們的孩子太早地接觸了電子設備,那些聲光電影的五彩繽紛吸引了他們,有的孩子就再也放不下了。

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不可能一輩子不接觸手機等電子設備,孩子也一樣,但過早地接觸電子設備,不只是對孩子的眼睛不好,對孩子的閱讀習慣、身體鍛鍊、社會交往等方面都會有影響。

如何不讓孩子沉迷於電子設備呢?

1、不要讓孩子過早地接觸。

我妹妹接受了我的意見,從孩子出生開始,她們家就沒有了電視,也不開電腦,兩個人需要上網處理的事情都放在單位和公司,手機也很少用,只是用來打電話、發短信,平時與孩子們遊戲,聽廣播、讀書、講故事,如今兩個孩子都愛上了讀書和做手工,他們的智力發育良好、性格開朗、充滿陽光。

2、家長少用電子設備,不要給孩子誘惑。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你是他的觀察對象,你的行為是他模仿的源泉,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就是觀察和模仿,你看,他當然也會被吸引,也會看,尤其是你總捧著不放,他會覺得那一定很有意思,就一定會要看的。

3、用其他的好玩兒、有趣兒的事吸引孩子。

如果已經看過,或者有點兒沉迷了,那就從現在開始放下,所有的人都放下,做一些好玩兒、有趣兒的事兒。孩子天生好奇,沒做過的事兒,或者他沒見過的東西,總是會被吸引,那就做一些遊戲,講故事,親子共讀,或者戶外活動。

4、多多陪伴,給他溫暖的經歷和感受。

5、多多參與社會活動,交一些朋友,小夥伴交往的體會,家長不會給到,這是他人生經驗必須的一步。有朋友,就有其他的事兒做,也是一個吸引。

6、發現孩子的興趣,讓他有一個自己的愛好。最好是能培養出他的特長,讓他有驕傲的東西伴身。


啟智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手機走入千家萬戶,成了人人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成了每個人每天的例行公事,無論在哪,“低頭族”都已經成了一道最靚麗的風景。但在“低頭族”中,卻有一些不樂見的現象正在悄然發生——無數的孩子也成了低頭族族中的一員。



回想當年我們小的時候,和小夥伴一起討論的話題莫過於奧特曼、四驅兄弟。現在的小孩子一提就是王者榮耀。以前我們比的是誰的奧特曼多或者誰的四驅車跑的快。現在就是比誰的等級高、段位高、皮膚多、英雄多。


手機成為人人寵物的同時,儼然成了精神鴉片,尤其毒害著年輕的孩子們,如何杜絕手機成癮成了當前社會熱點。

手機對孩子的危害:

1、破壞神經系統
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受到的潛在威脅更大。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健康問題。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2、影響生長髮育
大劑量的電磁不僅對兒童的生長髮育不利,還會帶來諸如哮喘、白血病之類的疾病。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身體組織中的含水量比成人豐富,而手機微波具有對水分越多的器官傷害越大的特點,因而,微波對人體眼睛的傷害最大。此外,長期發短信還可能導致孩子手指發育畸形;低頭玩遊戲等,會對孩子的頸椎帶來很大傷害。
3、影響思維模式
電話和短信剝奪了孩子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容易讓孩子變得怯懦、孤獨、偏執。常用手機上的聯想輸入功能發短信,會使孩子們做其他事時只追求速度,而忽略準確性,極大地影響思考方式。
4、沉迷遊戲,加深隔閡
頻繁給同學、朋友發短信,有可能讓孩子們更不會對父母講真心話,加深父母的失控感和親子之間的隔閡。另一方面,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手機同樣可以隨時隨地上網,這就使得下載遊戲更為便利。有的孩子可能會過度沉迷於遊戲中,影響其成長。

5、容易受騙,盲目攀比
手機行騙屢禁不止,讓沒有判斷力的孩子接觸過多信息,容易帶來危險。手機更新換代速度飛快,則容易讓孩子貪慕虛榮、盲目攀比。

解決手機成癮策略:

第一:家長要發揮好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模仿是動物的本能,小孩子由於很小沒有辨別能力,父母就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如果父母親一進家門就抱著手機不放,作為孩子肯定會無理由的學習模仿。甚至許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不久哭的時候,就用手機來哄小孩,手機一開,小孩不哭,手機離開,哭又繼續。在孩子還不認識手機的時候,手機已經成了小孩必備之物,長大了怎麼能離開它。如果家長能夠控制玩弄手機的時間,尤其在孩子面前別玩,孩子也就會淡忘,因為父母都不愛的東西可能也沒有多大意義。

第二:家長要多陪伴孩子疏解內心的寂寞。


現在的孩子對手機依賴程度大很大程度是因為孤獨寂寞,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家庭基本就一個孩子,如果父母親工作忙點,孩子從小就沒有玩伴,孤獨寂寞在所難免,孩子內心深處非常渴望愉快的時光,所以手機、電視必然成了他們的朋友。作為家長在工作之餘,多陪陪孩子做做遊戲、聊聊天、講個故事等,讓孩子因為父母不再孤單寂寞。寒假暑假也可以給孩子報個興趣班,讓孩子不再為此而無聊。

第三:家長要讓孩子理解手機外面的世界更美好。


搖一搖、掃一掃”培養不出真正的必有我師的三人行,“真正的朋友,也絕不是靠一起玩“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電腦遊戲培養起來的。作為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手機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手機雖然有很多功能很是誘惑,但是看書、打球、旅遊比手機更有魅力。虛擬世界裡的歡樂是暫時的,現實生活中的愉快是永久的。虛擬世界愉快的同時就是孤獨,但是現實中愉快的同時會結交許多的朋友。

第四: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比起玩手機學習更重要。


一個人重要的不是擁有什麼,而是做了什麼。作為學生如果連學習都征服不了還能幹什麼呢?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往往有記憶力差、脾氣暴躁、性格內向等不同的表現,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網絡成癮,會引起大腦結構的生理性改變。告訴孩子,學習是學生的本職工作,手機只會影響學習。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努力吧,終究會有屬於自己的夢想。

總之,孩子沉迷手機有百害而無一利,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只有從源頭控制孩子使用手機,才能有效杜絕手機成癮。當然想法永遠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更多教育資訊敬請關注:“老王的教育情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