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也做雲——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是這麼玩的

說到中信,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中信銀行,畢竟銀行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殊不知,中信銀行只是中信集團旗下上千家企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實際上,中信集團除了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等金融行業佈局外,在實業領域還涉及房地產、工程承包、資源能源、基礎設施、機械製造、信息產業等,是一家超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

中信也做雲——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是這麼玩的

對於任何一家大型集團企業來說,隨著互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的逐步成熟,IT雲化部署不僅是有效降低信息化運營成本、提高效率和協同數據資產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改變商業模式,實現新舊動能轉化的重要一環。中信集團也不例外,不僅成立了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小組,而且還獨立出中信科技,建設中信雲。而微軟Azure,則是中信雲的重要幫手及合作伙伴。

產融結合需要雲支撐

數字化轉型時代變革中方顯領袖智慧,正如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所說:“在後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滿足的模式正從線上向線下轉移,產業互聯網正成為新的風口。這是挑戰,更是機會。”

中信集團實施“互聯網+轉型”戰略,最大的改變就是要“做連接、聚用戶、生數據”,搭建有中信特色的產業互聯網 。而微軟,則是中信集團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合作伙伴。

“微軟對於中信來說,就是一個國際級的、運營在國內的、又快又靠譜的雲服務供應商。”在微軟Azure雲在華商用四週年活動現場,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小組常務副組長、中信科技總經理張波介紹說:“中信科技本身是一家輕資產公司,核心是打造產融結合的中信雲,用數字化轉型的新技術推動中信集團產業升級,而底層的基礎技術平臺,則會與微軟Azure等公有云服務商開放合作”。

中信也做雲——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是這麼玩的

中信科技總經理張波

據悉,中信雲從2016年開始建設,2017年推出了一些示範項目,非常具有中信集團的產融結合的特色。比如中信金屬作為一家金屬貿易公司,通過中信雲與中信證券、中信銀行鏈接在一起,成立了一家做供應鏈管理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實際上可以解決大宗商品流通及信用的問題。

實際上,大宗商品交易必然是全球性的貿易。而微軟Azure全球雲覆蓋區域達到52個,超過全球所有其他公有云提供商。在中國,由世紀互聯運營的Microsoft Azure已經完成雲計算規模三倍擴容,並在中國同時增加了兩個Azure區域、兩個數據中心。

“在實體經濟中有很多應用需要雲計算來支持商業模式的改變。”張波又舉了一個例子,“如今煤炭和水泥都屬於去產能的領域,新的設備採購越來越少。這時候,中信重工生產的中型機械設備就必須裝上傳感器,協同中信資產管理的租賃公司,把裝備在雲平臺上做一個數字的鏡像,這樣租賃就可以按照開機、按照產量的方式去做。”

據悉,中信科技如今已經開始採用“用雲量”的概念來衡量各個子公司架構雲化的程度,架構雲化的程度事實上標誌著每一家子公司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進程情況。

雙創合作

“我們跟微軟合作時間很長了。雲服務其實中信各個企業的應用層次不一樣,比如中信投資的金拱門(麥當勞中國)一直就使用微軟雲服務,而集團中的另一些企業則是剛剛開始,比如中信出版。”張波談到合作,“中信出版的B2B業態擴展非常快,和B2C的中信書店還不一樣。中信出版這次選擇用微軟Dynamics CRM也是希望加強與讀者俱樂部的互動和管理。”

據張波介紹,除了中信出版、中信書店、中信重工、中信金屬、中信資產、中信證券、中信銀行、金拱門這些頭部企業之外,中信集團旗下還有2000多家中小企業。

“中信有很多雙創企業。這些創新創業企業跟微軟的加速器,以及加速器後面生態之間,包括從加速器出來的這些項目跟中信的產業之間都可以進行合作。“張波介紹說,剛好中信的雙創是在孵化階段,而微軟加速器是在孵化之後的成長階段,所以雙方有很多合作空間。

據悉,集團把IT分成幾層:大的企業像銀行證券、華夏基金這一類的科技團隊都是幾百人,意味著自己可控的能力比較強,不但有開發、測試、運維,對基礎架構,技術平臺的搭建非常強,所以大企業會搭建自己的一套體系;更多的是一些中小企業,尤其是IT團隊三五十人以下,基本不具備自主開發的能力,IT團隊以技術運維為主,這些子公司的IT會全面轉到中信雲上來,這樣也就不會很輕易的把數據放到別人的雲上去。

事實上,微軟自4月開始,也將推出Azure Stack混合雲架構,是Azure公有云在本地數據中心的延伸,將Azure雲服務的靈活性和快節奏的技術創新帶到本地數據中心。

而在中信雙創與微軟雲加速器層面,中信集團不只是簡簡單單微軟的客戶,而是微軟雲的一個合作伙伴。這意味著中信科技未來會把微軟40幾年在IT行業,在軟件行業,在雲創新轉型的經驗、知識、技能,包括加強企業管理、面向企業的SLA等能力都會運用到推動中信集團、中信科技,甚至未來推動中信集團整個生態的數字化轉型方面。

智能化拼圖

實際上,微軟雲始終致力於引領安全、穩定、開放、智能的雲端創新,為中國市場提供全球水準的雲平臺和服務。

圍繞中國用戶需求最高的大數據和物聯網、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三大領域,運行於Azure上的認知服務、HDInsight、CosmosDB是最受歡迎的人工智能核心應用,並且微軟大中華區已成為美國之外認知服務用量第一的市場,有近千家企業用戶採用微軟人工智能(AI)核心服務。

“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這些服務,其實我們很多子公司都想用,現在在中信雲中就能實現這些功能。”張波解釋說,“像圖象識別、語音識別、微軟的小冰通過PaaS平臺和微軟打通,在我們集團內部的移動社交平臺都有應用。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技術來拉近中信跟用戶之間的距離,改進用戶體驗。當然這些技術現在不光是微軟這邊提供的,也有其他供應商提供,中信科技的合作是開放的。”

事實上,在中信集團核心的金融行業,銀監會也有明確規定——銀監會“十三五”轉型規劃要求銀行業穩步實施架構遷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於60%。據悉,去年中信科技幫助中信銀行做到了20%的生產應用、40%的管理應用、80%的渠道應用全部上雲。

而在這一基礎之上,人工智能的應用則對中信集團的產融結合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中信集團旗下的華夏基金正在與微軟研究院合作,推進雙方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在金融科技領域中人工智能的應用步伐。

很明顯,中信的產業互聯網布局必然會藉助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做到金融與實業並舉,把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和金融科技融為一體,產融結合,形成整個中信集團的核心優勢。

總結一下,中信跟微軟開展的戰略合作,主要的落腳點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微軟和中信雲的打通和深化合作;其次是中信的雙創生態,與微軟加速器及其背後的生態間的合作;第三是在人工智能方面藉助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未來產融結合的中信集團,實現數字化轉型。

微軟智能雲Azure在華商用四年,恰逢中國創新發展的機遇期,與十數萬企業客戶以及逾千雲合作伙伴共同成長,發揮Azure全球覆蓋的獨特優勢,以及智能雲、可信雲、開放雲、混合雲的技術特點,助力更多客戶贏得全球機遇。

文/余文

《科技看門道》堅持深度報道,希望能通過資深媒體人對IT產業熱點新聞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創新模式——不僅看熱鬧,更要看門道!

《科技看門道》主筆在行業渠道媒體擁有超過15年的從業經歷,不僅對IT消費類和企業級軟件、硬件、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均有較深入的理解,同時見證了中國IT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生態圈包括分銷、零售、SI、ISV和CSV的進化歷程,見證了金融、能源、製造、醫療、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業的信息化之路。

《科技看門道》相信,IT產業在供給側的改革——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將會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發展進步的核心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