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馬雲熱捧的新零售網紅餐廳盒馬生鮮,遭遇“盒馬困境”!

自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這三個字就被當作行業風向標,千奇百怪的摸索和嘗試層出不窮。無人超市、生鮮超市接二連三的湧來,新零售逐漸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傳統零售和傳統電商造成不小的衝擊。在各種新零售產物中,要數生鮮超市最為“瘋狂”。到目前為止,已經湧現出了以阿里巴巴盒馬鮮生、騰訊永輝超級物種、美團掌魚生鮮為代表的上百家生鮮超市,可謂熱鬧非凡。


以生鮮超市為代表的新零售“網紅餐廳”被各個企業巨頭吹得天花亂墜,為新零售生鮮超市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前景。一時間,各方開啟了一場資本的狂歡,各個巨頭通過不斷“燒錢”圈地造勢,搶佔第一批用戶,獲取先發優勢。殊不知,新零售生鮮超市很可能只是一場幻滅的“泡沫劇”,隨著資金的耗盡,泡沫就會被現實戳破,展現出不堪的一面。

“盒馬困境”:生鮮產品質量堪憂

被馬雲熱捧的新零售網紅餐廳盒馬生鮮,遭遇“盒馬困境”!

很難想象,一家主打生鮮的超市,其生鮮產品的質量卻得不到保證,會有何等的尷尬?而新零售生鮮超市就出現了類似問題。不久前有網友爆料稱,在盒馬鮮生購買了加工後的海鮮,質量很差,尤其是爆款皮皮蝦,打開好幾個,肉都是空的,根本不能吃。

“盒馬困境”:成本高、貨品少,有些四面楚歌

盒馬是一種如侯毅所說的“四不像模式”,與傳統線下超市相比,具有明顯的互聯網創新優勢。在每日優鮮、京東到家、超級物種等相同段位對手的圍剿之下,盒馬“四不像”的短板漸漸暴露。

被馬雲熱捧的新零售網紅餐廳盒馬生鮮,遭遇“盒馬困境”!

據知情人士爆料,盒馬在近場門店的產能受到倉儲面積和配送體系的限制,極限狀態下單店處理線上訂單量不會超過5000單。因此,即使實現全北京開店30家的目標,盒馬的線上極限產能也只有15萬單,遠遠無法跟每日優鮮、京東到家等競爭對手相比。其次,盒馬的SKU太少,無法全面滿足不同於受眾的需求。再次,盒馬“店倉”模式成本高昂,為滿足近場的展示體驗功能和線上訂單的倉儲功能,必須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或者繁華的商業區高價大面積租賃,付出和商業店鋪租金同等高昂的費用建造後倉才能完成線上履約。把本該建在郊區的大市場搬到地價昂貴的鬧市區,產能、SKU和配送又跟不上市場競爭,面臨強悍對手們,可謂四面楚歌。

但是盒馬的困境,不是一次試錯的轉型就能輕易解決的。因為除了激烈的外部競爭壓制,盒馬自身的缺陷更加限制了其長遠的發展。

“盒馬困境”:受眾人群範圍小

被馬雲熱捧的新零售網紅餐廳盒馬生鮮,遭遇“盒馬困境”!

新零售生鮮超市由於成本高、租金高的原因,不得不將商品價格定高,於是整個超市只能定位中高端。這樣一來,受眾人群就會受限,相對較高的商品單價也只有一線城市的核心地區人群能夠承受,難以下沉到消費能力較低的地區。另外,盒馬鮮生一直強調的5公里免費配送,雖然能夠保證消費體驗,但這一設定卻極大地制約著盒馬鮮生的規模。畢竟5公里的輻射範圍也就只有附近一兩個小區。如果盒馬鮮生擴大配送範圍,又不能保證時效,這對於生鮮產品來說是極為致命的。所以,新零售生鮮超市如果不解決以上問題,就很難繼續擴大規模產生經濟規模效應。

“盒馬困境”:高價跑不贏虧損,實體店體驗差

被馬雲熱捧的新零售網紅餐廳盒馬生鮮,遭遇“盒馬困境”!

近日,有自媒體發文指責盒馬線下服務差,貨品過期管理不善,甚至因此對新零售表示失望。其實,盒馬線下店的服務被用戶和媒體詬病已久,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另外,在下班高峰期以及週末人流旺盛等時間段,去盒馬鮮生吃個飯還得排上一兩個小時的隊。好不容易輪到你的時候,還要等後臺廚師製作,這又是一段漫長的等待,體驗大打折扣!

《愛範兒》此前曾評價盒馬線下店體驗“如抽絲般雜亂而消耗耐心”,中國政法大學特約研究員就曾專門撰文指出:(盒馬)就餐環境與消費價格不成正比,確實如個別用戶所言“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

“盒馬困境”:用戶習慣很難培養

被馬雲熱捧的新零售網紅餐廳盒馬生鮮,遭遇“盒馬困境”!

在新零售生鮮超市誕生之前,就已經有大量的生鮮電商在摸索了。可是面對著龐大的生鮮市場,生鮮電商始終做不起來。一般來說,糧油類的標品,有相對較多的用戶會在網上購買,但是像水果蔬菜這些需要挑選又容易損耗的商品,用戶更傾向於線下實體店購買,更不用說對新鮮度非常敏感的海鮮和肉類了。新零售生鮮超市一半以上的GMP需要線上銷售撐起來,因此盒馬鮮生不遺餘力的宣傳5公里內免費配送、30分送達,為的就是培養用戶的習慣。但這個過程是相當艱難和漫長的!

“盒馬困境”:物流配送體系難以突破規模化瓶頸,存在先天性缺陷

被馬雲熱捧的新零售網紅餐廳盒馬生鮮,遭遇“盒馬困境”!

其實說到底,盒馬模式的發展矛盾,根源還是規模問題。按侯毅在接受採訪時爆料的信息看,他在京東物流任職的時候,就基於京東物流體系提出了反思性思考,但是無人問津,因此轉投了阿里新零售。侯毅透露,盒馬雲超在上海門店試運營後,日訂單量接近兩萬,平均每家門店日處理訂單不到2000單。那麼,當雲超日訂單量達到數十萬量級時,門店是否還有如此大的履約能力?是否會影響原有30分鐘送達的體系?

假設盒馬集約化配送理論成立,那麼前提條件是在同一條線配送路上必須有足夠多的訂單。但在這種前提下,就會存在門店面積有限導致訂單積壓,從而導致時效無法達成甚至配送癱瘓的情況。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對於網紅盒馬,大家不要過於苛求。創業與創新不易,願這個世界給盒馬更多溫柔的善待和試錯的機會。對於這次看起來並不算成功的轉型,期待盒馬後續能夠帶來一些驚喜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