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從不會燒製器皿,卻獨愛這些物件

曾經我極愛一隻茶杯。有人說珍愛之物,只會密密地藏在心裡,不與人分享,不輕易放在天光之下,因為它關乎生命中那些最珍貴的東西,夢想、親情、愛情

所以,當一個人說起他的珍物時,他一定會像手捧羽毛一樣,小心,鄭重,深情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很多東西總是喜歡保留,並不是我們小氣,而是捨不得它的記憶

這句話是這兩隻杯子的主人在與我們溝通時,跟我們講述的一句話。杯子的主人來自雲南的一個小縣城,在這個浮世流光的年代,偏安一隅的小縣城裡定有一方安寧。

兩隻杯子跟隨主人幾年有餘,杯沿處均有裂縫出現,主人惜物,其實就是惜時、惜人,就是對所有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懷有珍惜,這樣不僅會使我們容易滿足,也使我們更知道如何感恩。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杯沿處有三處裂縫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杯沿處有一處裂縫,但由於杯子本身是中胎,裂縫會繼續擴大

日常生活裡陪伴你的,每一個東西,都有一個情分。身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有一件好東西,你不用擔心它會走。

12個小時的清潔、推敲,最終決定為這兩枚器物“包口”

72個小時的敲鑿,最終成型。

第一件,我們為她取名“素衣”——素衣染盡天香,玉酒添成國色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第二件,我們為她取名“芳菊”——陶然共醉菊花杯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有這麼一群人堅持用幾近失傳的古法,讓“破鏡”重圓

用一種近乎完美的手段來面對不完美,這是我們的本意

改變生活,從珍惜一件好物開始,但願我們且行珍惜,勿忘珍重

無論是修補一個茶杯、茶碗,還是修復生活,匠人們都始終如一以一顆惜物之心,待美好的片斷

修而成善——修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