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恣意无惘叫——烽火戏诸侯

有种恣意无惘叫——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的妄,是《雪中悍刀行》《桃花》《陈二狗的妖孽人生》《老子是癞蛤蟆》

是徐凤年姜泥、曹长卿,是陈二狗、是陈青帝……

有种恣意无惘叫——烽火戏诸侯

徐凤年笑问广陵王赵毅:“本世子若是身死,徐骁就要教你广陵满城尽悬北凉刀,信否?”

“在老子家乡那边,借人钱财,借你十两就得还十二三两,我温华的剑,是你教的,我废去全身武功,再还你一条手臂一条腿!”—温华

假装对别人很宽容,其实就是自己无能,因为不敢伤害别人,就懦弱而苍白的解释成原谅。

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情字最杀人。

年少时再以为刻骨铭心一生一世的感情,也会一点一点消逝,虽然伤疤可能存在一辈子,但也绝对不会如起初那般心疼一辈子。

徐凤年想着她的酒窝,摇晃站起身。

他就算不承认,也知道自己喜欢她。不喜欢,如何能看了那么多年,却也总是看不厌?

只是不知道,原来是如此的喜欢。

既然喜欢了,却没能说出口,那就别死在这里!

徐凤年睁眼以后,拿袖口抹了抹血污,笑着喊道:“姜泥!老子喜欢你!”

拓跋春隼冷笑不止,只不过再一次笑不出来。

一名年轻女子御剑而来,身后有青衫儒士凌波微步,逍遥踏空。

女子站在一柄长剑之上,在身陷必死之地的家伙身前悬空。

她瞪眼怒道:“喊我做什么?不要脸!”

有种恣意无惘叫——烽火戏诸侯

我不希望你来,可是你来了,既然来了,我就要带你走,哪怕是尸体,我也要带回西蜀,做十年的西蜀王妃。

老剑神那等如临大敌的姿态,即便是芦苇荡面对身负素王剑的吴六鼎都不曾出现过!世子殿下猛然起身身形一掠再掠。在人流中游鱼一般穿梭而过。徐凤年临近亭子,只看到那青衫儒士距凉亭二十步时,双袖交相一挥,似要掸去尘埃以示莫大尊崇,然后轰然下跪!

这儒士凄然泪下。一字一字咬牙说出口。声音不大,却在徐凤年耳畔炸开。“西楚罪臣武夫曹长卿,参见公主殿下!”

徐凤年继续说道:“怕徐骁。”

她讶异打趣道:“奇了怪了,天底下谁都可以怕北凉王,可你都会怕咱们老爹?”

徐凤年喃喃道:“怕,怕徐骁老了。”

徐脂虎默然。

温华不知京城中,一人疯魔了一般在中轴御道上狂奔,满头白发。

他一掠上城头。

“温华,我操你祖宗十八代,谁他娘准许你不练剑的!”

一柄剑被他狠狠丢掷出京城。

“你不要拉倒,老子就当没这把剑!”

白发男子丢了那柄春秋。

低下头去,泪眼模糊,嘴唇颤抖,轻声哽咽,泣不成声。

七窍微微流血的中年书生转身,似乎想要伸手去触碰妻子,但终究没有这个勇气,走到院门口与女儿擦肩而过时,柔声道:“青锋,以后就由你照顾你娘了。”

妇人猛然喊道:“轩辕敬城,你要去哪里!”

中年书生继续前行,温言笑道:“去牯牛降大雪坪。”

“把这个家扫地扫干净了,你们便真正自由了。”

“圣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惜轩辕敬城这辈子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轩辕敬城不后悔当年娶你。”

徐凤年登上墙头,看着老黄的孤单身影,扯开嗓子喊道:“老黄,若半路上想喝黄酒了,花光了银两买不起,回来就是,我给你留着!

他朗声道:“贫道五百年前散人吕洞玄,五十年前龙虎山齐玄帧,如今武当洪洗象,已修得七百年功德。”

“贫道立誓,愿为天地正道再修三百年!”

“只求天地开一线,让她飞升!”

有种恣意无惘叫——烽火戏诸侯

人在江湖。

人在江湖,是一个有趣的江湖。

有胸脯三两,有青衣名妓,有武林秘籍,也有坑蒙拐骗。小二上酒的江南杏雨。一身大黄庭,两袖青蛇,红衣符甲……

最主要的是,这是一个有情味的江湖。

小时候读金庸,后来读凤歌,你永远可以看到:一个主角,在江湖之路上闯荡,按着既定套路,王八之气大作,只要沿着主线延展,就可以超现实的把一个个反派踩在脚下。

有时我会觉得,这不是武侠,而是写给成人看的童话。

真正的侠客,不是新丰美酒斗十千,洛阳游侠多少年。再大的侠客,都是一撇一捺一个人字,饮食男女,吃喝拉撒,与你我没什么两样。

我一直好奇,金庸笔下的落魄侠客们闯荡江湖,三斤牛肉二两黄酒,哪来的银子呢?

雪中不是这样,一出场,柿子就是一条死狗,装逼过头的死狗,二次游历,柿子有护卫,照样多次险死还生、皮开肉绽。

何况,柿子吃的那些苦,我们在现实中也体会得到。他的江湖,是现实的照应。没有所谓架空历史,襄阳城头干我屁事。

这个江湖有太多人,而雪中最残酷的在于要让徐凤年从江湖里磨练出来,去当一个北凉王。江湖只是一个考场,天下才是真正的对弈棋盘。

徐凤年真能当一个纨绔,死都不会去当北凉王。是徐骁和吴素,是游历中的山川人情,是北凉刀马,逼得他不得不当一个劳什子北凉王。

从一个纨绔,到一个男人,中间不仅仅是练把刀、习了武、走天下这么简单。

谁高兴着一夜白发,谁高兴担当起百万人的身家性命,谁愿意为一个明摆着不信任北凉、处处消磨北凉的赵家皇帝拼死?

徐凤年肯定不高兴,但没办法,这是赵家的北凉,这也是徐家的北凉,说到底,还是北地百姓的北凉。

心在江湖,身在北凉。

愿北凉不再悲凉。

不愿老此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