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由博擊擂臺上很難見到傳統武術招式?

HBX8244586651

看見一群小白又在扯李小龍。想想就好笑。好像全世界的功夫都是李小龍創造似的。

自由搏擊這個名詞是由香港人翻譯的。而後大陸沿用。其原名是kickboxing。不認識英文的,我幫你們翻譯一下(kick:踢。boxing:拳擊)說通俗一點就是能拳打腳踢的競技格鬥運動項目。現在使用的名稱,也是最合理的翻譯叫:踢拳。

從廣義的來說,踢拳包含著世界上所有拳打腳踢的格鬥技。比如,荷蘭的荷式踢拳,日本的日式踢拳,美國的美式踢拳(全接觸式空手道),巴西的極真空手道,法國的薩瓦特(法式拳擊,法國踢腿術,賽法鬥等翻譯名稱)和手搏,韓國的跆拳道和拳擊道,泰國的泰拳,中國的散打等等。

最早的踢拳起源於,日本和泰國的民間武術交流。1955年日本空手道大師野口修一行到了泰國,和泰國的泰拳手交流。結果無一倖免,全部被KO。

60年代中期,旅日荷蘭人把踢拳帶回了歐洲。通過改良技術。並正式命名為kickboxing。為了區分兩者的不同。因此被分別命名為日式踢拳和荷式踢拳。

60年代後期,美國空手道拳手喬劉易斯在和羅禮士的決賽中再次敗北(此時為美國空手道第七年舉辦,前六次喬和羅禮士各獲得三屆冠軍,這個比賽就是美國空手道愛好者的集會,談不上什麼正規比賽,水平也比較低,基本就是喬和羅禮士的二人傳。差不多相當於2000年前後中國的mma運動,一群愛好者集會的比賽中,徐曉冬和安迪的那場比賽的性質。)。喬受李小龍影響,離開了美國的空手道。並自己開創了美式踢拳。

同期荷蘭人也把新開創的荷式踢拳帶回了日本。

1979年中國武協正式提出並實施:試點搞散打運動。

八十年代由於多次美國踢拳選手的表現不佳,逐漸從泰日荷美四國的踢拳交流中淘汰。而日式踢拳和荷式踢拳在經過又二十年的改良。到了新世紀已經全面超越了泰拳。而泰拳也在這個過程中,改良了技法,並區分於原泰拳技法。泰拳也走向了分化。我們為了區分不同的泰拳技法,被分別冠以現代泰拳和古泰拳的名稱。

到了上個年代末期,日式踢拳荷式踢拳現代泰拳,事實上已經很難區分了。大多職業拳手都很好的融合了三種不同技法。

隨後這一技法逐漸走進了綜合格鬥,比如克羅地亞戰警米爾科。

而逐漸衰落的踢拳賽事中,泰拳又重新抬頭了。目前世界上頂級的踢拳選手很多來自泰國和純泰拳手,比如西提猜,雅桑克萊。當然也有現代泰拳的選手,比如蘇邦波。


傳統武術區別於這些現代競技格鬥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抗上的全面落後。人家經過了半個多世紀針對徒手正面一對一的技法改良,怎麼可能是以表演為性質的傳統武術能對抗的。倒是中國的現代競技格鬥技法散打,現在正在慢慢融合進去。


綠城大叔

原因之一,現在的正式擂臺賽為了保護運動員的安全設立了許多必要的規矩,如戴拳套,限制擊打部位等,這對傳武的擒拿摔打各項技能造成了一些限制,臨場不易發揮,此其一。

其二,對於傳武的傳承研究,從官方(指體育院校)來講,一般都停留在套路的演練蒐集和研究上,恐怕少有讓學生進行實戰訓練的,這就造成武術專業畢業的年青人,卻不具備實戰功夫,沒有了實戰技能,如何上的了擂臺?即便有勇氣參賽,沒有平時嚴格系統的訓練,套路中的招式又如何用的上?因為在賽場上對手是不會按套路出牌的。

其三,傳武在民間的傳承普及面很小,很長一段時期內官方並不提倡武術在民間的傳播,只是在改革開放後,做為一項健身運動和比賽項目在民間推廣,且多是各種拳術套路比賽,各種門派各種拳術之間的技擊交流平臺和機會非常鮮見,即使是私下裡的約架也少之又少。一種技能,一項技術只能是在開放的環境中相互比較,相互交流,各自取長補短,不斷的修正錯誤,不斷的創新,才能進步和發展,不然的話,路只能越走越窄。相比之下,以色列的瑪伽術由民間產生,經過不斷的完善,久而久之成了世界許多國家(包括美國)特戰部隊及軍警的必修課目,做為有著悠久歷史傳統武術文化的民族,是不是該向別人學習點什麼?

其四,相對於傳武,現代自由博擊的訓練方法一切從實戰出發,以戰勝對手為目的,在這個前提下,訓練方法簡潔有效,沒有花哨的東西,某種程度上講可以速成,這與傳武專注於套路訓練形成巨大的反差。人的條件反射是經過後天不斷的反覆實踐才能建立起來的,人們所有的條件反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這是人體神經系統的一項功能和特點,所謂三天不練手生,任何一種技能莫不如此,更何況本來就沒有建立,以上就是擂臺賽上傳武招式用不上的部分原因吧,純屬個人觀點,錯誤之處敬請指正。


上善若水125944379

自由搏擊擂臺賽還是經常看到傳統武術的招式的,只是沒有一定專業知識的觀眾看不出來。

首先要說明一點,基本的拳法和腿法大體相似,比如中國武術中的衝拳,就和直拳極為相似,王柯涵和貝特綸打的那場連續用直拳擊倒黃金女孩,那時她的技術還是以散打為主。武術中衝拳的技術特點和拳擊中的基本一樣。

在腿法中,傳統武術有“好腿不過膝”的說法,這就是講的“小鞭腿”


,泰拳中叫低掃腿。還有一種叫“旋風腿”就是“轉身後旋踢”邱建良、慕斯里木、康李、鄭玉蒿等不少高手都是拿手好戲。還有“劈掛腿”

,空手道中叫下劈腿,柳海龍、楊茁、白淨斌、龔豔麗等都是頻頻使用。

以上是中外相似的招式運用,還有一些中國武術特有的招式也常看到。

側踹腿,

是散打系選手最愛的傳統武術招式,控制距離、控制節奏非常奏效。幾乎所有中國選手都在賽場上用過。

接腿摔,


中國選手對付泰拳最有效的招式之一。由於比賽中摔法不得分,但是打擊對手士氣十分管用。現在接腿摔也進行了改進,接住後一個拉揣跟上一個擺拳擊頭或擊腹。

應該說傳統武術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尤其在mma規則下更多運用的機會,但是必須要做實戰中摸索優化。傳統武術已經大大落後與現代搏擊技術,靠嘴皮功夫是沒有用的,需要傳武人士自身努力研究優化,才有可能重回輝煌。


千城萬鄉精準扶貧

千拳歸一路,打人只一下!不怕千招會,只怕一招熟!像這些傳統武術的技擊諺語,如今用在散打,拳擊,搏擊選手身上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傳統武術原本技戰術內容豐富,招式繁複,多變!具實用,實戰價值!許多傳統武術的技擊精華由於種種原因,已經幾近失傳!傳統武術的練習完完全全已經脫離了打的範疇,巳經失去了傳統武木技擊的靈魂和真義,只是淪為了一種套路的表演藝術!傳統武術已經越來越缺乏實戰對攻意識了!所以,許多傳統武術練習者平時幾乎都沒有進行過像樣的專項實戰意識和實戰招式的強化訓練!

這樣一旦上了擂臺,又加上擂臺規則禁止,限制一些特定武術招式的運用!如二龍戲珠的挖眼!大力鷹爪的掐脖,鎖喉!雙峰貫耳的擊打太陽穴和雙耳!海底撩陰的起腿踢襠!腦後摘瓜的擊打後腦勺要害!以及一些平時套路練習中常見的擒拿,反關節技法的運用!就連在實戰技擊中最具威力,最富攻擊性和殺傷力的肘,膝技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這樣在擂臺上,就不免臨陣慌亂,手忙腳亂!瞎抓瞎打,不成章法,茫然無從了!於是我們便看到平時像模像樣的少林拳,形意拳頓時都變成王八拳了!而散打,拳擊,搏擊運動員則不然,他們平時的強化訓練跟上擂臺可以說是幾無差別的!他們本來就是打,練結合的!練就是打!打就是練!訓練中尤其注重實戰意識的培養和鍛鍊!他們的招式雖然不多,還顯得單調,乏味!但都是最能得分的有效動作和招式!並且每天要重複進行訓練幾千,幾萬遍的!已經在頭腦中建立了特殊的條件反射意識和狀態了!一旦擂臺開打,其心理素質就極其穩定!容易發揮出較高的水平來!因為真正的比賽就跟平時的訓練本來就非常接近!可以這麼說,散打,拳擊,搏擊運動員平時的訓練就是比賽!反過來,比賽也可以看做就是平時的訓練了!


此地有銀三萬兩

傳統武術在自由搏擊中所能表現的招式,只能在腿法,摔法,肘膝上來展現,拳法上比較難於用在自由搏擊中(主要是因為拳套的限制),還有跟自由搏擊拳手的訓練有很大的關係,基本上都是西洋拳法為主要拳種培養,包括腿法也是以空手道,跆拳道,膝肘用法也是以泰拳為主來進行練習培訓。這就在大家主觀意識上,為什麼沒有傳統武術招式用於自由搏擊上。

傳統武術為什麼難於其它搏擊表現自己的招式呢,這與訓練的時間上有很大關係,培養一個自由搏擊拳手一般都在1年就可以迅速掌握了基本用法用於實戰,但是武術不行,武術不是誰想學就都可能成為格鬥高手,這需要一個人悟性,吃苦耐勞的精神,十年苦功方能成。所以,千人練出一人。那都已經不錯了。



況且傳統武術的腿法,摔法,肘膝的用法,與空手道,跆拳道,柔道,泰拳又相似,誰能又說的清。


三分不易

為什麼自由搏擊的擂臺上很難看到傳統武術的招式呢?

這話一言難盡啊。

我就隨便說說吧?拿我舉個例子,我從小就跟師傅練太極拳。我師傅一直教導我:“太極拳格鬥,只重其意,不重其招。練時有定式,用時無定招”。我問師傅:“既然練時有定式,用時無定招,那我為什麼還練套路呢?”。師傅說:“練套路是規範你的動作,保持你的平衡,疏通你的經脈。等你練了十幾年之後,就熟能生巧了,就由心而發了,這就是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還有的話,因為年代久遠,我記不清了。

事實上擂臺是非常狹小的空間,再加上戴上拳套和規則限制。傳統武術中的掌,指,爪都使不出了。再加上空間狹小,那些平衡身體的招式更沒有必要用。而且拳臺上爭分奪秒,擺PS,舒展筋骨也沒有多少時間了。所以臺下練套路,臺上王八拳。




這些招式,在擂臺上能用多少?


太極雲飛揚

中國傳統武術實戰性已經逐漸消失,進入了書本,成為了理論課程。該如何面對中國傳統武術的發展?

第一,未曾正確認識中國傳統武術,所以,許多人都會認為中國傳統武術自古以來都是花架子。其實,無論怎樣,中國傳統武術受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所以,中國傳統武術和現今社會的自由搏擊發展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第二,中國傳統武術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武術結合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包含著信仰,和陰陽八卦等文化,凝結著中國人名的聰明智慧。


第三,中國傳統武術的實戰性從未消失,只是練習中國傳統武術的人將中國傳統武術戲劇化,沒有正確認識中國傳統武術的實戰性。

第四,中國傳統武術需要長時間的磨練,但是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傳統武術練習者已經沒有花費長時間練習中國傳統武術,所以,中國傳統武術實戰性受到很大阻礙。


第五,中國傳統武術沒有與現代自由搏擊相結合,應當不斷的革新,創造更優秀的文化,使中國傳統武術實戰性真正的恢復實戰性。


千尋體影

自由搏擊是西方的站立式格鬥。技法比較簡單,主要以拳擊腳踢為主,以前也稱踢拳。

後來為了賽事在全球推廣逐漸引入泰拳散打等技法,如泰拳的膝肘運用,撒打的摔法。根據賽事組織者的意願對規則做微調,例如可以使用摔法但不能得分,鼓勵進攻ko贏得比賽。

因此受規則限制,不但傳統武術難以在自由搏擊中運用,就連散打在自由搏擊中都有限制。

題主主要疑問其實是為什麼傳統武術難以在擂臺上運用。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還是規則,除了上面說的規則還有拳套的限制。武術的本源是殺人技,攻擊部位多是人的薄弱致命之地,這些恰恰是擂臺賽不許的。套把這些招式改為打擊別的部位不但沒有效果一招制敵,反而給對方留下了空當反擊。拳套的作用在於保護手,卻也限制了手上的動作。例如掌法的運用以及摔法在擒拿的動作,這也是mma綜合格鬥用分指拳套的原因。

其次武術功力達不到。武術在近代傳承中丟失了一些精華,後來又被人為的拆分成散打和套路。練套路的只追求動作標準漂亮而不懂這個動作的運用結果變成了武術操。練散打的看不起練套路的認為是花架子不能打。而一些家族傳承的武術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上不許隨便切磋武藝,實戰經驗差。自然在擂臺上使不出來。

擂臺選手實力相差不大,打的保守。在兩人相差實力不大的情況下,只有立足於防守才能伺機打倒對手,同樣由於防守好對手也就不敢將武術動作隨性使出,否則只會給對手製造機會。這樣擂臺上兩個武者互掄王八拳的情況也就出現了。

其實練習套路是平時的訓練,比賽時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的運用,不一定非得用組合動作。往往拿出其中的一個動作就非常有效,包括身法步法呼吸節奏,這些都是可以運用的。只是這些東西隱藏在套路里,拿出來用外行人看不出來而已。

歡迎大家指點,不喜勿噴。


海大不量

自從電視上有了拳擊和武術、自由搏擊這些所謂的擂臺之後,有人就把中國的傳統武術拿上了這個擂臺。可惜的是,有權力把中華傳統武術搬上擂鼓臺的人卻不諳中華傳統武術,所以導致中華傳統武術變成了四不像的東西出現在擂臺上,讓後人認為中華武術是舞術,或摔跤術,或狗拳術。

如果讓我來主持這個武術擂臺賽,我會來一個真正的武術比賽的規定:點到為止,打傷人者賠償醫藥費,從此不準再參賽,這是一;第二,打死人者判死刑,立即執行;第三,雙方穿白色衣褲,使用現代感應系統,只要一方把手指、拳、掌、腳尖、膝蓋碰到對方的身上的壓力超過了十五至二十克,警報器就會響起來。

這樣的點到為止的武術比賽,才是真正的最高境界的中華武術比賽,只有這樣的比賽才能體現出中華武術的真諦。

真正有高深的武術修為的人,是一個可以打死人但也可以不打傷人的人。而現在擂臺上的是什麼東西,要架勢沒架勢,純粹是手腳胡亂飛舞而已,哪裡有什麼武術的存在,還不是市面上經常可見的“散打”。

既可傷人,又不傷人,這才是真正的中華傳統武術!


夢雲山人1

這個問題挺好玩,我來答答看。

首先武術的流派其實是一種習練者的習慣產物。有的喜歡拳,有的喜歡腿,有的喜歡纏鬥。流派本質來說是一種條件反射。傳武也是一樣。一般的武術習練者都是兩手兩腿,招式的不同導致效果不同,但本質來說,都是利用人類可以運動關節、肌肉來進攻的。

再一個是什麼決定在一個平臺上的格鬥招式,是規則!規則會讓在擂臺上進攻的兩位選手,儘可能的在規則範圍內選擇出最有效率的進攻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早期的自由搏擊、綜合格鬥流派眾多,空手道、泰拳、拳擊各種流派的技術展示特別獨特,百花齊放,但到了發展起來以後,“同等質量”化趨勢越來越嚴重的原因,基本所有人打的風格是近似的。格鬥是一種結果體育,也就是你的勝負會比你經歷的過程對於這個賽事來說重要的多。K-1後來成了一種規則,美式的踢拳也成為了規則,區別不大,但對參與兩個規則的選手在擂臺上表現就差距巨大。

弄明白上面的問題然後我就可以回答LZ的答案了。自由搏擊擂臺,最高效率最容易贏的辦法就是自由搏擊打法,不是拳擊、不是空手道,就是自由搏擊的打法。其他流派都會有在自由搏擊擂臺上不可以或者不適合的招數。傳武習練者如果要想在自由搏擊擂臺上取勝,最高效率也是練習自由搏擊打法而不是自己的拳法。當然,很多自由搏擊選手,都有學習套路和其它流派包括傳武的經歷。但真正的純粹傳武習練者上高水平自由搏擊擂臺還是非常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