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首周票房慘淡呢?

愚記談娛樂

上週末,《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轟轟烈烈地全球上了,不出意外地默默撲了。

北美首週末3天,《遊俠索羅》僅收8333萬美元,創近年來星戰系列電影首周開畫票房新低。此前最低的也是外傳作品《俠盜一號》,週末開畫1.55億美元,《星戰7》、《星戰8》則分別是2.48億美元、2.2億美元。

儘管媒體大肆渲染本片上映票房立刻碾壓《死侍2》,勇奪冠軍。但你我心知《死侍2》北美5月18號就已開畫,拿一週前上映的電影和一週後的新片對比同期票房並無意義。況且,《死侍2》北美首週末票房1.25億美元,同比也比《遊俠索羅》要高出4000多萬美元。

全球市場來看,這枚曾經的系列核彈更是遭遇大滑水,海外54個市場僅收6500萬美元,其中,性價比最高的市場還是在中國,首週末3天收了6248萬元(約合1010萬美元),上映首日只有區區2000萬元。

週五+週末,本片單日票房均被上映2周《復聯3》、上映1周的《超時空同居》吊打,深刻貫徹著“中國人兒就是不愛看星戰”的萬年梗。只不過,《遊俠索羅》比之前3部星戰的待遇都要更淒冷。

韓國市場更慘,上映後連被三部老片碾壓,既抗不過《復聯3》也贏不了《死侍2》,面對穩坐第一名位置的翻拍片《毒戰》(韓國翻拍自杜琪峰同名電影),咬牙切齒。

迪士尼全球院線發行主席戴夫·霍利斯表示,公司會不惜耗時去仔細研究為何本片遭遇全球失利。儘管粉絲自我安慰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遊俠索羅》雖然掙不了多少錢但也不至於鉅額虧損,但在迪士尼高層的話裡,我們仍然感受到對方深深的失望。

就在全球上映前一週,有票房專家預測本片在北美首週末能斬獲1.5億美元以上。誰也沒料到現實離預期差別竟如此大,實際票房僅達預測的一半。

與派拉蒙曾經喊出的雄壯口號“我們還要再拍14部變形金剛電影”一樣,迪士尼也曾躊躇滿志,勢必要將盧卡斯的經典IP再一次發揚光大、重塑能席捲全球的流行文化。但如今《遊俠索羅》的全面失利無疑為所有計劃撲了一盆冷水,讓人猶豫也讓人反思:一年一部“星戰”的想法到底可行不可行?

審美逐漸走向疲勞的粉絲也開始疑惑了起來:這裡面充斥的是半個世紀的情懷還是勢力商人的精算生意?


淘票票

《遊俠索羅》5月25日在國內上映截至今日,票房只超過了六千萬,也許作為一部院線片來說這樣的成績還算不錯,但是作為好萊塢頂級製作來說,票房確實十分慘淡。而且對比同期上映的超過5億票房的《超時空同居》來說,顯得更加尷尬。


星戰系列作為好萊塢第一大IP ,在國內的水土不服其實早而有之,不論是之前的《星球大戰》正傳7或8,甚至是由兩大華人明星甄子丹和姜文加盟的外傳《俠盜一號》,都沒有撬開中國的市場。要說到原因,除了中國一代人缺乏星戰情懷之外還是好萊塢文化輸出著力點的並沒有著重於華人地區。

加上星戰IP 早在70年代成型,而這時間更是中國影視文化的斷層期。加上每個星戰系列三部曲間隔時間過長,也讓中國的影視文化發展和認同感漸漸把星戰這個龐大IP排除在外。而迪士尼和漫威恰恰利用文化特色,搶先於盧卡斯一步。從五月的進口片票房對比,更見差距。



要想增加國內觀眾對星戰的認同感,除了原有星戰的粉絲的帶動效應之外,還需要星戰影視周邊的覆蓋和中西方影視文化的進一步深入聯結,我相信隨著國內觀眾的鑑賞力提高,以後的星戰電影依然在國內大有可為。




武俠小王子李言

《遊俠索羅》是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後,2015年到現在的第四部星球大戰重啟作品,星球大戰這個IP很是了得,在西方世界就像春晚一般的神級存在。

因此星球大戰重啟的時候,《星球大戰7》一躍成為影史票房前五。 之後接下來《俠盜一號》,《星球大戰8》的票房都非常好, 但到了《遊俠索羅》,票房和口碑都遭遇了滑鐵盧。


講真,《遊俠索羅》作為一部科幻動作片是合格的,但是作為星戰系列的其中一部電影,就會有很多粉絲不買單。 首先這部電影沒辦法吸引普通觀眾,普通觀眾看了會一臉蒙圈,裡面很多角色普通觀眾不一定認識,包括索羅本人。

對於星戰粉來說,索羅這個人設是不合格的,整部電影都處於冒險狀態,但索羅的人物性格並沒有太大變化,這也是很多星戰粉不能接受的。

此外影片不在聖誕檔上映,而是在淡季的五月,也不是暑期檔,前面還有《復仇者聯盟3》,自然院線排片也不容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