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品收購者老王

◎閆鈞(康保)

我跟老王認識緣於接送孩子。在距離學校不遠的等待點,一家商場的門前,我倆經常碰面,他接送外孫,我接送孫子,兩個孩子在一個班裡。老王大約六十出頭,個頭不高,上身黃色的外套下裹著厚厚的家做棉襖,套的褲子是炭黑色的,棉褲照例是厚厚的,走起路來,顯得有些笨拙。他走路的姿勢總是像衝鋒似的,就是過去戰鬥片中看到的,戰士在戰場上聽到衝鋒號時,貓著腰衝鋒的姿勢。兩隻手臂彎曲,弓著腰,頭向前傾。一頂褪色的黃絨帽,扣在頭上,走路時,帽耳朵上下忽扇著;眼睛不大,卻炯炯有神;兩隻手粗壯,繭皮很厚,很少戴手套,即使在隆冬。收破爛的,拾荒者,撿廢品的,等等,都是對老王職業的稱謂,但我覺得,廢品收購者的稱謂準確,高雅。他們是變廢為寶的勞動者,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故,以此命題。

他說話乾脆利索,他說他收購廢品已經十多個年頭了。外孫已經四年級了,除了收購廢品,還負責接送外孫。老伴兒除了做飯,操持家務,還負責接送小外孫上幼兒園。女兒在縣城的一家莜麵方便麵廠打工,女婿在外地打工。老兩口整天忙得暈頭轉向,且不亦樂乎。“你收購廢品,一個月能收入多少?”“一般來說有八九百吧,最少也有五六百”,他黝黑的臉上皺紋似乎也平展了許多。他以前還經營著承包地,這幾年不種了。收購廢品自由,想收就收些,不想收就在家歇著,早出晚出全是自己說了算。他一般不去鄉下或各個小區收,主要是在縣城的主要街道的商鋪裡收。因為收購多年,都慣熟了,留了電話。若有電話,就過去收購,不用扯著嗓子喊:收---破爛---了--

早上,老王大約7點半把外孫送到學校,等商鋪開門了,就開始收購。他開著小型電三輪,一杆盤秤,最多能稱30斤。三輪後面以及側面,掛著幾個帆布兜子,就像過去商人或出門人肩上挎著的褡褳。電三輪每天晚上回家都得充電。收購最多的是廢紙箱、廢塑料瓶之類的東西,收購價隨市場行情而定,“利潤嘛”,他笑著說,“就一毛錢,聚少成多吧”。有些商鋪乾脆就白送了,不要錢。上午收滿了一車,就去廢品收購站賣了,到接送點,等待外孫放學。下午同樣如此。“兒女給你錢嗎?”“我掙的錢夠花了,還有農村養老保險金。給也不要。趁腿腳還利索,再忙碌幾年,閒著麻煩,時間過得慢,像老牛爬坡似的,憋在家裡難受。”“你的背怎麼直不起來呢?”“是腰間盤突出,好幾年了,一年比一年彎得厲害,不過還不算太疼。沒有其他毛病,一年也不感冒,上樓不費事,彎著腰,省勁”,他說著嘿嘿地笑了起來。“外邊冷,人們都到裡邊避風了,到商鋪裡邊暖和暖和吧。”他說:“不用了。”不知為什麼,再冷的天,我從沒有看到他到裡邊暖和過,就一直坐在外邊的臺階上或坐在自己的三輪上,直到他的外孫放學出來。

放學了,夕霞燦爛,老王接上外孫,駕著他的鐵騎,風馳電掣般地消失在滾滾的車流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