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車不是“約炮神器”

順風車不是“約炮神器”

舒聖祥

5月16日,滴滴公佈了順風車整改措施:順風車服務下線所有個性化標籤和評論功能;合乘雙方的個人信息和頭像改為僅自己可見,外顯頭像全部為系統默認的虛擬頭像;車主每次接單前必須進行人臉識別,最大限度杜絕私換賬號的可能性;順風車暫停接受22點-6點期間出發的訂單。

滴滴對順風車業務的整改,主要落腳於三點:一是司機賬號每次都要人臉識別核驗;二是深夜時段關閉順風車功能;三是下線順風車社交功能——順風車重新歸位為普通的出行工具,不再能看到對方信息也不再能夠互評,等於是消除了順風車的社交屬性,這個顯然是最關鍵也最重要的改變。

順風車也叫拼車,一般來說,乘客主要圖個便宜,司機主要圖個油錢。曾經,因為涉嫌非法營運,有償拼車有過很多爭議;但在共享思維模式下,拼車得到了更多政府層面的認可。交通部曾經明確鼓勵春運期間民眾通過相互拼車的方式出行。

需要強調的是,順風車並不屬於我們通常所說的網約車。2016年7月交通部公佈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順風車也沒有約束力。相比網約車,順風車才是真正的共享模式。因為順風車並不像網約車以掙錢為目的,平臺為了吸引更多車主加入,都會強調順風車的社交屬性,特別是美女元素。

“遇見美好,你我同行。”“不怕貼標籤,就怕你不約。”“不僅是順風,而且還順眼。”類似廣告宣傳語,以及用戶標籤和用戶評價,都是基於社交屬性來做的。給人的遐想是,似乎只要加入順風車,就可以期待某種故事發生。正派點的說法,是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曖昧點理解,則不乏“約炮神器”的暗示。

不光滴滴順風車如此,所有順風車平臺都如是。主營順風車的滴答出行,有周邊郊遊、曬圖求脫單、找上下班拼友等主題,做的就是順風車社交。空姐遇害事件發生後,滴答出行已經暫停了相關頻道;如今,滴滴順風車也關閉了社交功能。順風車平臺集體關閉社交功能,迴歸出行本意,這是必要的反思和糾偏。

順風車“社交+出行”的模式,出發點在於更好推廣順風車,吸引更多車主加入,這和某些旅遊景點主打“偶遇節”,是一個思路。但是,用曖昧的方式做出行,顯然不合適。出行產品的第一關鍵,永遠是安全。順風車社交傳達給不同人的不同理解,很容易誤事,你沒法知道,有的司機做順風車,是否奔著歹念而去。

極端的人做出極端的事,這種個案其實很難防範;但是,出行產品不能有安全瑕疵,既然真有人將順風車社交,理解成“約炮神器”,指望開順風車找豔遇,那麼,下線順風車變了味的社交功能,就是必須的。當然,順風車畢竟不是職業跑車的,司機沒法選擇信譽高的乘客,乘客也看不見司機差評,是否矯枉過正?守時、文明之類標籤可否保留?

空姐遇害事件,對於整個出行市場的觸動都很大。藉此傾軋對手,說誰比誰更安全,出租車比網約車更好,如此種種,完全沒有意義。不論是順風車,還是網約車、出租車,都應該聚焦安全二字,做出更多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