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名言48句(兩千多年前的公共管理和經濟管理大師)

《管子》名言48句(兩千多年前的公共管理和經濟管理大師)

[訂閱]點擊文章標題下藍色的“漢語學習沙龍”,再點擊“關注”,以後更新資料會不斷自動推送到您的手機。[查看以前文章]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可看到以前發表的所有資料。

《管子》名言錄48句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管仲擔任國相,大興改革,重視商業,富國強兵,終於輔助齊桓公成為公認的霸主。其思想集中體現於《管子》一書。是書篇幅宏偉,思想豐富,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諸多領域。許多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管子》名言48句(兩千多年前的公共管理和經濟管理大師)

1 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管子·心術下》。這幾句大意是和顏悅色,善意待人,就會親如兄弟;惡聲惡氣,粗暴待人,比使用兵器更加傷人。管子的這些話對當今的社交活動、公共關係和人際交往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2 聖人能輔時,不能違時。智者善謀,不如當時。

《管子·霸言》。輔時:適應時勢行事。違時:違背時勢行事。當時:適時。聖人行事能夠適應時勢,不能違背時勢。聰明人善於謀劃,不如利用合適的時機。

3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繩;萬家之都,不可平以準。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義立之謂賢。

《管子》長達千里的道路,不可能用繩墨來撥直;大到萬家的城市,不可能用準具來取平。這是說偉大人物的行動,不必拘守先例與常規,能立義就可以稱賢。

4務為不久,蓋虛不長。

《管子·小稱》。為:同“偽”。“務為”即作假。蓋:遮蓋。虛:虛假。弄虛作假.時間不會太久;遮蓋虛假的事情,時間也不會太長。

5 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管子·形勢》。伐矜(jīn今):自大自誇。舉事:辦事。自大自誇,喜歡獨斷專行,是辦事情的禍根。

6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管子·權修》。微:小。邪:邪惡,壞事。小的壞事,是大壞事產生的根源。量的漸變必然導致質的突變。小事不注意,必鑄成大錯。

7 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管子·權修》。不肖:品行不好,不正派。觀察他所交往的是些什麼人,就能看出他是品德好的人還是不正派的人。

8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

《管子·白心》。驕縱、傲慢、急躁、暴戾的人,不可與他交朋友。

9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沒有比父親更瞭解兒子的了。《管子·大匡》說:“~,知臣莫若君。”這是兩句古語,《國語·晉語七》作“擇臣莫若君,擇子莫若父”,《左傳·昭公十年》作“擇子莫若父,擇臣莫若君”,《戰國策·趙策二》則作“選子莫若父,論臣莫若君”。

10 邪氣襲內,正色乃衰。

《管子·形勢》。襲內:侵入體內。正色:健康的膚色。不正之氣侵入體內,健康的膚色就會衰褪。一切致病的不正之氣,浸染了人的身體,人就會得病,而原先健康紅潤的膚色就會變為病容。要不得病,就要預防一切不正之氣浸染人的身體。《管子·形勢》雲:“~。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是用這兩句來比喻說明位高者如果作風不正,位低者也會不安分守己;要得下正,先得上正。這兩句可用以說明人要不病,就須預防邪氣的侵襲,也可用以喻指要使下級作風正派,首先要上級作風正派;要使國家的政事清明,首先不可使不正派的人掌權得勢等等。

11 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

《管子·形勢解》。時:按時。適:相適應。日常生活按時,吃喝有節制,穿衣和天的冷熱相適應,就會有利於身體健康,有益於長壽。這幾句從起居、飲食、寒暖三個方面談養生:起居定時,勞逸結合,生活規律;節料飲食,不暴吃暴喝,以免有損腸胃;適應時令的變化,使身體寒暖適度,保持舒坦。

12 福不擇家,禍不索人。

《管子·禁藏》。索:找尋。福氣不會自己選擇人家,災禍也不會自己尋人而降。無論是福氣還是災禍,都不會自動上門,而是由人的所作所為導致的。所以要獲取幸福就要自己去努力爭取,要避免災禍就要自己去注意預防。

13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管子·禁藏》。補:補益。這兩句大意是:不要搞沒有補益的工作,不要乾沒有益處的事情。《禁藏》篇是講君主應當自我剋制的。~兩句是說聖明君主行事應講究實效,不要搞沒有意義的工作。

14 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

《管子·形勢》。小謹:拘謹於小節。大立:成大事。訾(zǐ紫):據《管子集校》應為“飺”(cí詞),嫌食,挑揀吃的。拘謹於小節的人成不了大事,嫌食的人身體不會肥胖。謹小慎微的人胸懷不開闊,把眼界侷限在小範圍之內,不敢放開手腳大幹,所以成不了大事。嫌食的人對食物挑挑揀揀,這也不吃,那也不喝,所以不會胖起來。處事應從大處著眼,不要謹小慎微。

15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管子·形勢》。早晨忘掉了他的事業,晚上就會失去他已取得的成就。驕傲自滿是事業的大敵。“朝”、“夕”對比,極言時間之短,失敗之速。由於驕傲自滿,多年努力獲得的成功,毀於一旦是完全可能的。

16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管子·乘馬》。務:致力。各種事業總是產生於謀慮,成功於實幹,失敗於驕傲。任何事業的成功,都不會憑空得來,而是產生於深思熟慮和周密計劃之中,憑藉靈機一動,是勾勒不出宏偉的藍圖的。有了計劃,還須鍥而不捨地努力,克服種種困難,才能獲得成功,獲得成功之後,還須進一步努力,才能更上一層樓,若是踏步不前;事業不會有發展;若是驕傲自滿,沉溺於聲色,則事業一定會失敗。

17譽不虛出,而患不獨生。

《管子·禁藏》。虛出:憑空得到。獨生:無故產生。榮譽不會憑空得到,禍患也不會無故產生。

18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

《管子·重令》。天道:此指自然規律。至:極點,盡頭。自然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是:發展到盡頭,就會走向反面;發展到極盛之後,就會趨於衰落。辦事要適可而止,不可搞過頭,走極端。

19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管子·形勢解》。辭:推辭,拒絕。厭:厭惡。海洋不拒絕點滴之水,所以能形成這麼大;山不拒絕些許土石,所以能形成這麼高;聖明的君主不厭惡人多,所以能統治眾民;讀書人不厭惡學習,所以能為聖人。

20 草茅弗去,則害禾穀;盜賊弗誅,則傷良民。

《管子·明法解》。雜草不清除去,就損害莊稼的生長;強盜竊賊不消滅掉,良民就不得安生。歐陽修《祭丁學士文》說:“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草稗禾穀不能共生,盜賊良民無法共處。因此,農夫要除草以保護禾穀,政府應剷除盜賊以保護人民。邪惡必除、除惡務盡。

21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

《管子·立政》。為(wéi圍):做。明:講清楚。將要辦什麼事情.必須先明示獎懲條件,講精楚辦好了如何獎賞,辦壞了怎樣懲罰。《管子·立政》是講君主臨政應當注意與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的。用現在的話說,上級下選達任務時.應先將獎懲條例公佈出來,以激威人們去立功受獎,鞭策後進努力向前。因賞罰之數事先公佈於眾,事後照章辦事,得獎的人心安理得,受罰之人也無怨言。

22凡將舉事,令必先出。

《管子·立政》。舉:辦。凡是要辦大事,必須先制定、頒佈法令。“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要辦理大事,不先制定、頒佈法令,人們將無所適從。辦事的意義、目的,怎樣辦事,辦成了有什麼獎賞,不成功有什麼處罰等等,都應在法令上明確指出,使人們一目瞭然;事情完成之後,要依法給予獎懲,使人們知道以後應怎樣做。

23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管子·立政》。憲:根本法令。俗:風俗。被:同“披”,指影響。百體:謂人體的四肢百骸各個部位。命令下達就立即執行,禁令頒佈就即刻停止,凡是根本法令所及和風俗影響到的地方,就像人的四肢百骸服從於大腦意志一樣,這是為政所期望的結果。要樹立國家和君主的權威,就必須嚴明法紀,令行禁止,執行不苟。若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地方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那就國將不國,君將不君了。

24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刑殺不赦,則民不偷於為善;爵祿毋假,則下不亂其上。

《管子·法禁》。法制:法律制度。議:非議。偷:苟且,馬虎,這裡為“忽視”的意思。假:借。法令制度不容非議,民眾就不敢相互營私;刑罪不容寬赦,民眾就不敢忽視為善;授爵賜祿的大權不借以送人,臣下就不會叛君犯上。《法禁》是講立法行禁的。管子認為為了維護法制的嚴肅性和君主的權威性,法令一經頒佈,就不允許說三道四私下非議;實行嚴刑峻法,不容寬貸,就使人不敢輕易幹壞事。

25令重於寶,社稷先於親戚;法重於民,威權貴於爵祿。

《管子·法法》。令:政令。寶:財物。威權:威望權力。爵祿:爵位俸祿。國家的政令重於物質財富,國家的利益要重於親戚的利益;法令比個人重要,威望權力要比貴族的爵位、俸祿更值得珍貴。這幾句明確指出:法律是國家的根本,國家的利益高於權貴的利益,法律的尊嚴要高於貴族勳爵的地位權勢,法令的價值要超出珍寶財物。也就是說,要使國家文明進步,必須實行法治。這個法,不受權貴的干擾,不為物質所收買,不為民眾所脅迫,它凌駕於社會之上。管仲的“法治”主張,是針對儒家的“德治”提出的。有其歷史進步意義。對近代人們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個人與法律相比,法律都具有更高的權威,不無借鑑意義。

26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

《管子·立政》。在執法時心慈手軟,或偏私袒護不敢處理自己的近親好友,或畏懼權勢不敢懲罰達官權貴,這種人不能作三軍統帥。作為統領軍隊的將領,必須做到執法如一,才能獲得部下的擁護;得到部下的擁護,才能使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凡是統兵的將領,必須作到信賞必罰,尤其是親朋好友、達官貴人觸犯了刑律,肯不肯、敢不敢依法行事,是能否執法如一的試金石。

27量力而知攻。

《管子·霸言》。料:估計。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麼時候向敵人進攻最好。《管子》認為:“善攻者料眾以攻眾,料食以攻食,料備以攻備”,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將領,應在充分分析敵我力最對比,肯定自己的力量具有壓倒優勢以後,再發動進攻。對自己的部隊一無所知,對敵人情況瞭解不明,就隨意發動進攻,此乃兵家之大忌。《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又說:“用兵之法,十則國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可見要根據敵情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戰術,才能百戰不殆。

28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乘瑕則神。

《管子·制分》。堅:指敵軍防備森嚴的地方。軔(ren任):阻礙車輪轉動的木頭,引申為阻礙。瑕(xia俠):指敵軍防備薄弱的環節。用兵打仗時,進攻敵人守備森嚴的地方速度就慢,進攻勢必受到敵人的阻擋;而對敵人守備薄弱的地方乘機發起進攻,則收效神奇,可大獲全勝。常言說:“兵貴神速”(陳壽《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要想取得神速的效果,必須向敵人的薄弱環節迅猛發起進攻,否剛進攻速度受阻,攻勢緩慢,慢則生變(如敵人增援部隊趕來,加強守備力量等)。應迅速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速戰速勝。

29善用兵著無溝壘而有耳目。

《管子·制分》。淘壘:指用於抵禦敵人進攻的戰壕和堡壘。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寧可沒有堅固的工事,也必須有了解敵情的諜報人員。古來善戰者,寧可取消防禦工事的修築,也必須要有部隊的耳目——偵察兵。當然,有條件時,二者應都有才好。

30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牧民》。倉廩(1in懍):貯藏穀米的倉庫。實:充實,滿滿地。人們只有倉庫充實了,才懂得禮節;只有衣食富足了,才懂得榮辱。這兩句又作“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見《史記·管仲列傳》引)。溫飽是人生第一需要,只有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才能建立起一定的道德觀念,懂禮節,知榮辱。否則,為了生存,是什麼都不顧的。本名句可供論述只有保證人民最起碼的生存條件,才能穩定社會秩序時引用,還可供論述物質基礎和倫理道德之間的關係時引用。

31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治國》。凡是治理得比較好的國家,都遵循了同一原則,那就是必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只有廣大人民都富足了,國家才能繁榮昌盛,這是被無數歷史事實證明了的道理。

32積於不涸之倉者,務五穀也;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

《管子·牧民》。不涸(he和):不枯竭,引申為取之不盡。所謂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裡,就是要努力從事糧食生產;所謂把財富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裡,就是要種植桑麻,飼養六畜。管仲認為國家要安定穩固,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展生產。在古代就是要發展農業、牧業生產,因為“農業是整個古代世界的決定性的生產部門”(恩格斯語)。人們都努力從事農業、牧業生產,那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倉庫。有了豐厚的積貯,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國家就會安定穩固。

33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於身也。

《管子·乘馬》。蚤晏:早晚。蚤,同“早”。把土地分下去,實行分戶經營,使人民自身抓緊農時。他們知道季節的早晚,光陰的緊迫和飢寒的威脅。要大力發展農業,充分利用地利,充分發揮人力,即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管子主張把發生產和農民切身利益聯繫起來,“是故夜寢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為而不倦,民不憚勞苦。”分田到戶,他們就能夠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關心勞動,不知疲倦、不辭勞苦地細心經營。

34金與粟爭貴,鄉與朝爭治。

《管子·權修》。金:貨幣。粟:糧食。爭貴:爭比貴重。鄉:地方。朝:朝廷,即中央。爭冶:爭奪治理權限。貨幣與糧食互爭貴重,地方與中央互爭治理權限。市場商業發達了,貨幣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謂“金貴”;自然經濟發達了,糧食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謂“粟貴”。地方作用大了.中央的作用就受影響;中央的權限大了,地方的權限就受限制。作者認為應當限制商業,不應使市場店鋪成行,使農民棄農經商;認為朝廷應分權與鄉,藏富於民。推行這種強本抑末,把農業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藏富於民的經濟思想是可取的。

35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一說八尺。千仞之山:極高之山。探源:極深之水。凡是有利的地方,雖然是極高的山,沒有不可以上去的;即令有極深的水,沒有不可以下去的。這幾句以生動的比喻說明人們為了獲得某些利益,往往表現出不畏艱難、不避危險的勇氣和毅力。

36黃金者,用之量也。辨於黃金之理,則知侈儉;知侈儉,則百用節矣。

《管子·乘馬》。用:財用。量:計量。侈儉:奢侈與儉省。百用:各項用度。這幾句大意是:黃金是計量財用的工具,懂得黃金的道理,就懂得什麼是奢侈和儉省;懂得奢侈和儉省,就能調節各項用度。《乘馬》是一篇關於計算籌劃國家一些重大經濟,政治問題的專題論文,表現了管仲的政治思想和經濟思想。管仲說,黃金是國家用來計量財用的工具,可以用它調節國家各項用度。國家用度過於儉省,黃金價格就低,各項事業不好辦,對事業發展不利;國家用度過於奢侈,黃金價格就高,金價高則商品賤,對資源不利。所以要掌握它的規律。

37聞賢而不舉,殆;聞善而不索,殆;見能而不使,殆。

《管子·法法》。舉:選拔。殆(dài代):危險。索:尋求。能:能幹的人。使:使用。聞知有道德的人不予薦舉,聽說有善良的人不去尋求,見到有才能的人不予使用,那是很危險的。治理國家需要人才,人才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如對湧現出來的人才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禮賢,不重才,麻木不仁,渾渾噩噩,長此以往,國家就危險了。

38獨王之國,勞而多禍。

《管子·形勢》。君王獨斷專橫的國家,人民疲於奔命而國家禍端不斷。

39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管子·形勢》。上級和下級不和諧,政令就不能貫徹執行下去。

40治國常富,而亂國必貧。

《管子·治國》。治國:治理得好的國家。亂國:不太平的國家。治理得好的國家常常是富裕的,而不太平的國家一定是貧窮的。

41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

《管子·正世》。國家得利最大莫過於社會大治,禍害最大莫過於社會動亂。國家大治,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生產發展,經濟持續繁榮,這是國家所得到的最大的利。而國家動亂,人心惶惶,人民不能從事生產,經濟衰敗,這是國家最大的禍害。所以治國者應千方百計維護大治的局面。

42言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

《管子·心術上》。過:超過。延:謀求。言語不得超過所述事物的實際,也不得以實際去謀求過分的名聲。誇誇其談,言過其實,妄得虛名,最終都會自食其惡果。言談要實事求是,名實要相符。

43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廢:敗壞。逆:背。國家政事之所以興旺,在於順乎民心;國家政事之所以敗壞,在於背乎民心。人民是組成國家的基礎,國家的政事只有順乎民心,符合人民的願望,才能行得通,若背逆民心,不符合人民的願望,就行不通。民心,決定著國家政事的興廢。

44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善於治國理政的人,通過制定有效制度來管理國家,以達到眾民皆服的目的。

45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管子·形勢》對當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對未來不瞭解則可以考察過去。萬事的本性,途徑方式雖有不同,但總是同歸一理,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來:未來。往:以往,往古。生:讀作“性”,本性,屬性。趣:同“趨”,趨向,引申為途徑,方式。

46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管子》接待客人時衣帽不整齊,客人的態度也就不恭敬。在行動上如果不講禮節,政令就不可能施行。儀表和禮節絕非小事,而是關係到待人接物態度的大問題。

47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

《管子·牧民篇》不要擔心天下沒有財富,關鍵是擔心沒有人經營管理(而使得財富在無形中流失)。

48眾寡同力,則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

軍隊不論人數多少,只要同心協力,就能戰必勝,守必固。

《管子》名言48句(兩千多年前的公共管理和經濟管理大師)

《管子》名言48句(兩千多年前的公共管理和經濟管理大師)

《管子》名言48句(兩千多年前的公共管理和經濟管理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