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三環在哪裡?

行攝青年

成都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只有自己的內環路(也叫內環線)的城市,發展到今天,不僅有自己的內環路,一環路,二環路,中環路,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六環路以及正在建設中的460多公里的七環路。



成都的城區面積擴大了幾百倍,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兩個中心城區(成都東城區,成都西城區),發展到今天的十三個中心城區了(成都武侯區,成都錦江區,成都金牛區,成都成華區,成都青羊區,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雙流區,成都溫江區,成都郫都區,成都新都區,成都龍泉驛區,以及成都青白江區)。成都主城區大部分位於成都的我環路以內,以及成都南六環路以內。


成都的二環路為全程高架路,全程沒有紅綠燈,全長二十公里左右,被譽為成都的城市金項鍊。

成都的三環路為城市快速路,總共有十四條車道,也是全程沒有紅綠燈的快速路,全長五十公里左右,成都三環路規模大,檔次高,綠化環境好,被譽為成都的城市門面快速路,經過有成都龍泉驛區,成都成華區,成都金牛區,成都青羊區,成都武侯區,成都錦江區等六個成都中心城區。


見解派

感謝 @華139571350 指出的錯誤,已經修改了。

2.5環內叫人民南路,2.5環外叫天府大道。


找了一張成都旅遊地圖,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遊玩景點都在三環內。那位作家所說的“城裡”和“房裡”的區別,很大程度上應該就是根據這個來的吧。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因為城市聚集了最多的科教文衛資源,讓生活更方便,讓精神更豐富。

成都有個說法:“東窮西貴,南富北亂”,原因可能是這樣的:

東窮:以前成都的工廠、國企多在東邊,住的工人也多。後來經濟不景氣,破產的破產,下崗的下崗。這一片的工人自然收入不高,漸成“窮”;

西貴:西邊既有青羊宮、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人文景觀,也有浣花溪、百花潭等自然景觀。風景好,達官貴人自然聚群而居,所謂“貴”;

南富:大體是南有人民南路、玉林芳草等代表性街道,加上美領館也在這邊,居住的外國人也多,此乃富;

北亂:北有火車北站,外來人口多,人員複雜。另外,緊鄰火車站的荷花池批發市場,同樣是流動人口眾多,治安環境不好。

時至今日,這樣的說法就不準確了。

成都市中軸線,人民南路的南延伸線——天府大道,號稱中國第一大道。

2.5環內叫人民南路,2.5環外叫天府大道。

成都高新區,高新孵化園,金融城,國際會展中心,天府軟件園,都在三環外,沿天府大道向南延伸。

都建成這樣了,還覺得是在房裡?那我就只能這麼說了:要啥自行車!


4棟D座

成都所謂的一環根本是個沒有意義的環,正因為這個不倫不類的一環,反而搞得現在的二環不像二環,三環不像三環。

成都真正意義上的一環就是現在的二環,二環是現在的三環,

三環才是現在的繞城高速。

在城市規劃中有扇型模式、帶狀模式和環狀模式。而環狀規劃的環是根據可達性規律來設置的。

環狀一般用預測高峰期的可達時間來區分,以15分鐘內為一環,30分鐘內為二環,1小時內可達為三環的這種規劃設置。也就是一般半徑3—4公里為一環,比較8公里左右為二環,15公里半徑為三環,25公里左右為四環。

成都最合理的環線佈局是把現在的二環半徑從5公里縮小到3—4公里,把現在的三環半徑10公里縮小到8公里左右,不過木已成舟。只是不知當初設計是基於什麼依據規劃出來的,簡簡單單半徑5公里一環,難不成有一天發展到6環,也5公里一環往外畫二環就了事。

三環的最合理位置應該就是現在的繞城高速,半徑在15公里左右,面積接近650平方公里。根據成都的規劃批覆,2020主城區規劃人口620萬,規劃土地面積436平方公里。

三環內(現在的繞城高速)的可開發用地可以讓成都發展到2025年。


鞅論財經

我們一般說去成都,大多都泛指三環內,成都三環有多小?武漢三環面積的三分之一啊喂!武漢這麼大的三環都照樣堵成這樣,成都這麼小的三環是想鬧哪樣?何況成都的人口還比武漢多四百萬人啊!!


成都最堵是哪裡?城南啊!城南為啥那麼堵?因為太多人往那裡跑啊!為什麼太多人往那裡跑?因為城南產業最多啊!君不見城北城東大多時候暢通的像吃了瀉藥一般?什麼時候去城南不堵?恐怕只有凌晨了!別說三環只是快速路,就是繞城也能堵上五六公里啊!
成都三環路於2002年建成通車,2011年三環路主車道路面整治完成

以上回答如有不周的地方,還請網友評論留言,相互交流。謝謝啦!


茶餘飯後說事

隨著成都市的城市擴容發展,目前設計規劃了六環路(包括一環、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路),而三環路就是串聯中心城區的一個快速通道,順時針方向串聯青羊區—金牛區—成華區—錦江區—武侯區—高新區。所以你說的三環內是生活居住,三環外只是居住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在於三環內。


成都三環也是由若干個立交橋匯織組成[每個立交都是代表],承擔了成都交通中心城區的大動脈,目前正在擴容改造中,特別是以前三環擴容 圖片四川在線繞路上三環將會改變,新的匝道已在修建形成中,同時不僅改變三環生態環境,提升宜居性[三環綠帶]、便利性[人行天橋和公共交通],而且還改善了通達度,最大限度的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道分離,提升安全性和快捷性。
三環擴容範圍 圖片

四川在線

最後說說三環的裡外生活與居住,如題所描述在三環內可以感受大量的景點、美食小吃和傳統的市井文化。

三環內的景點包括:天府廣場、春熙路、大慈寺、IFS、太古裡、人民公園、寬窄巷子、琴臺路、武侯祠、錦裡、浣花溪、青羊宮、永陵、文殊院、塔子山公園、望江公園、四川大學、九眼橋、合江亭、歡樂谷等等,傳統文化氣息濃厚,但是也充滿著生機與活力,不管是生活居住,都十分有趣,如果來成都,一定進三環裡面感受,一定會有收穫。



原創,我是大內密探達康,謝謝。

大內密探達康

如上圖,順時針紅色箭頭就是成都三環路了,裡面那一圈黃色是二環。全場50.89公里。現在依託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市政府在三環路修了一圈綠化道。春秋兩季,騎車遊玩也是愜意。


共享大事件

2002年10月28日,成都三環路正式通車。成都三環路投資66億元,全長50.890公里。
三環路依次經過金牛區、青羊區、武侯區、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龍泉驛區、成華區,沿線各區為成都市中心城區。
2011年09月20日,改造後的三環路全線通車。

三環路第二次擴能改造預計2017年上半年啟動,2018年完工。建4座立交7座人行天橋,嚴格“機非分離”。

對於長期居住在三環路內的我的來講,三環是一個明顯的分界線,三環內的商業和配套,居住者的人群。尤其是二三環之間,是最近十年出現的聚集區,多數居住著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而三環外,多分置著安居房,一般商品房。當然,南門除外。

樓主上述所說,有一定的道理。


風水道先生

三環路就是在二環路以外的那個圈,就叫三環路。三環路全長51.24公里。三環路依次經過金牛區,青羊區,武侯區,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龍泉驛區,成華區,經過的這些區域都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區。目前三環路正在進行全面的改造預計於2018年8月全面完成。


探索寶貝


有導航地圖啊 怕什麼


天馬行空的Ne

通俗的講:以天府廣場毛爺爺雕像為中心(圓心)向四面八方擴張有1環,1.5環,2環,2.5環,3環,其中1環道路與普通主幹道無異,只有2環有環繞式的高架橋,高架橋道路雙向共四車道(除開快速公交道),高架橋下面道路雙向共八車道,3環道路雙向八車道,還有輔路兩車道,類似於高速路,最好辨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