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IM,BIM

8月28日,住建部發布《住房城鄉建設科技創新“十三五”專項規劃》,提出在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應用取得重大進展和基本形成科技創新體系的發展目標。《規劃》特別指出發展智慧建造技術,普及和深化BIM應用,發展施工機器人、智能施工裝備、3D打印施工裝備,促進建築產業提質增效。

BIM,BIM,BIM

BIM是什麼?值得住建部特別推薦?

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者建築信息化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或者建築信息製造(Building Information Manufacture)是以建築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築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通過三維建築模型,實現工程監理、物業管理、設備管理、數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它具有信息完備性、信息關聯性、信息一致性、 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八大特點。

BIM,BIM,BIM

(如有內容瑕疵,請在文末留言,感謝您的指正)

為什麼要用BIM?

BIM簡單來說,就是在開始動工前,甲方就召集設計方、施工方、材料供應商、安裝公司、監理方等一起做出一個BIM模型,這個模型是竣工模型,即所見即所得,最後做出來就是這個樣子。然後各方就按照這個模型來做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BIM,BIM,BIM

在這種模式下,施工過程中是不需要再返回設計院改圖,材料供應商也不會隨便更改材料進行方案變更。這種模式雖然前期投入時間精力多,但是一旦開工就基本不會再浪費人、財、物、時在方案變更上。最終結果是可以節約相當長的工期和不小的成本,而且責任擔當的非常明確。

BIM改變的是未來,TA又在哪裡會與你相遇?

應用BIM的成功,無疑將掀起了施工企業藉助BIM技術實現企業彎道超車的浪潮。

BIM,BIM,BIM

在這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終生的學習是技術人才不斷適應新變化的必備條件。從傳統手描到CAD二維製圖再到現在BIM設計技術的轉變。不難發現,每一項新技術的到來都需要等待市場發現增長點,一旦被發現,那麼取而代之便在一夜之間。因此在技術不斷革新下,技術人才需要不斷的從自身考量出發去學習。

BIM,BIM,BIM

或許你在幾千公里以外就可以對施工項目進行視察了。哪些設備安裝了?哪些設備驗收了?水管安裝是否合理?隱蔽工程安裝過程中是否按照規定去執行?這裡多了個鉚,那裡是不是加了個釘?在BIM裡,似乎都不是問題了。

BIM,BIM,BIM

BIM對於機電安裝的應用

在運用BIM技術後,繪製好機電系統的模型,接下來只需點擊幾下鼠標就可以讓軟件自動完成複雜的計算工作。模型如有變化,計算結果也會關聯更新,從而為設備參數的選型提供正確的依據。BIM的現場整合應用主要包括現場指導、現場校驗和現場跟蹤幾個方面。

BIM,BIM,BIM

BIM,BIM,BIM

現場指導:以BIM模型和3D施工圖代替傳統二維圖紙指導現場施工,避免現場人員由於圖紙誤讀引起施工出錯;現場校驗:無論採取何種措施,現場出錯的問題將永遠存在。因此,如果能夠儘早在錯誤剛剛發生的時候發現並改正,對施工現場也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和價值。

相關案例

BIM在複雜型建築的應用——南京青奧會議中心

BIM,BIM,BIM

南京青奧會議中心佔地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到19.4萬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2層,主要包括一個2181座的大會議廳以及一個505座的多功能音樂廳,可作為會議、論壇、大型活動及戲劇、音樂演出等活動的舉辦場所。

青奧中心的施工難度大,就在於“南京青奧中心是沒有標準化單元,沒有一個部分是相同的。”

BIM,BIM,BIM

一般來說,建築在施工時按照平面圖紙搭建即可,而由於會議中心造型複雜,施工難度大,在施工前必須要藉助BIM的三維模型,根據模型能看出放大後的每個細節,包括構件樣子、螺栓的位置、角度、構件尺寸等等。由於受造型限制,管線的施工也必須在BIM模型裡面進行排布,之後再現場施工,這樣才能確保施工的質量並避免反覆更改。

BIM的未來

BIM,BIM,BIM

最近總被提及的IPD模式是很理想的BIM未來,它的意思是在施工之前,組織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等諸多參與單位在一起,做出竣工模型。竣工模型就是一個建築建成後最終的樣子,裡面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在施工之前,我們已經有了竣工模型,那麼,就不會存在設計變更、管線碰撞等問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各方按照計劃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就好。

如果當BIM+VR之後,會觸碰出如何的火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