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火引發的悲劇

大概是為了烘托節日氣氛吧,在我的記憶裡,每逢清明必下雨。

這一天,天空低沉陰暗,微風吹來陣陣寒意,雨滴敲打窗欞,陰冷潮溼的空氣中,瀰漫著莫名的憂傷。

這是對先人的追思,也是為了紀念歷史上,那些逝去的冤魂。

1.

公元前672年,春秋時期,晉獻公率兵攻打一個叫驪戎的小國。對方不堪一擊,主動求和,除了割地賠款之外,還獻上兩個絕色美女:驪姬和她的妹妹。

晉獻公眼睛當時就看直了:太漂亮了!

有多漂亮?《莊子》上說:“驪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基本上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很快,驪姬被立為妃子,晉獻公三千寵愛在一身,對其百依百順,由此,拉開了晉國宮廷內亂的序幕。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不是紅顏禍水就是蛇蠍心腸。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驪姬想廢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兒子為王儲,於是,施計挑撥晉獻公父子關係。

晉獻公是個草包,果然中計,結果父子反目成仇,太子被殺,公子重耳和夷吾二人倉皇流亡。

此事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記載:“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一場大火引發的悲劇

2.

為了斬草除根,驪姬還不依不饒,派人一路追殺。

公子重耳出逃的時候,只有介子推等幾個隨從,匆匆忙忙,身上也沒帶多少錢,一群人風餐露宿,飢寒交迫,苦不堪言。

從小錦衣玉食的官二代哪受過這個苦啊。這一天,在一個荒蕪人煙的地方,重耳往地上一坐,死活不走了:“我病了。”

大家趕緊圍過來問:“公子那兒不舒服啊?”

重耳說:“我頭暈眼花,四肢無力,感覺身體好像被掏空了,是不是腎透支了?”

隨從中只有介子推略懂醫術,現場為重耳把脈。經過望聞切問一通檢查,介大夫說:“公子沒病,您這是餓的,沒別的,先湊合吃點野菜吧。”

重耳說:“怎麼又是野菜呀,就不能找點別的東西吃嗎?多久沒吃肉了你們算算,都給我找去,誰能找到肉,有朝一日我當了皇帝,就給他加官進爵,封萬戶侯。”

眾人無奈,只好分頭出去覓食。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上哪兒給你找肉吃啊,當然是空手而歸。

就在公子重耳垂頭喪氣陷入絕望的時候,奇蹟出現了:介子推一瘸一拐,不知道從哪兒燉了一碗肉端過來了,20米開外,都能聞到那種奇妙的味道。

重耳大喜過望,嚥了一下口水,一把搶過碗來,狼吞虎嚥,風捲殘雲,吃得別提有多香了。

吃完一抹嘴:“再來一碗。”

介子推一臉苦笑:“好吃嗎?”

重耳說:“好吃!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的肉,你這廚藝是在新東方培訓過嗎?”

介子推說:“公子過獎了,其實廚藝一般,關鍵是食材新鮮。您知道這肉是哪兒來的嗎?那是我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來的肉啊。”

重耳大吃一驚,這才注意到,介子推一條大腿已經血肉模糊。

自己現在這般落魄,部下仍一如既往,不離不棄,忠心耿耿,追隨左右,為了能讓領導吃上肉,竟然做出如此壯舉,這是什麼精神(病)?這樣的忠臣上哪兒找去?

重耳感動的熱淚盈眶,走過去摸著介子推的腿,關切地問:“肉,燉之前,你洗了嗎?”

一場大火引發的悲劇

3.

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結束了長達19年的流亡生活,回到祖國,依靠武裝奪取政權,成為晉國第22位君王,史稱:晉文公。

經過這麼多年的顛沛流離和浴血奮戰,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自然要對那些追隨自己多年的部下論功行賞,封官加爵。

當年那個“割股啖君”的介子推會被安排在什麼位置呢?會進常委班子嗎?所有人都在猜測。

意外發生了。幹部任命名單下來了,大家從頭看到尾,居然沒有發現介子推的名字。

是的,晉文公把介子推給忘了!

直到有人提醒晉文公,此次人事安排有重大疏漏。重耳這才想起來:哎呀,怪我怪我,把介子推給忘了。趕緊,去家裡把人給我請過來。

介子推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倔脾氣,真生氣了,居然拒而不見。

晉文公只好親自登門,結果已是人去屋空。

據隔壁老王說,介子推心灰意冷,不願入朝為官,也不想見重耳,帶著老孃一起離家出走,不知道去了哪裡。

這是要陷我於不義啊!介子推“割股啖君”的光輝事蹟在晉國婦孺皆知,當年落難之時,曾許諾封萬戶侯,肉也吃了,如今發達了,居然把人家給忘了,這說不過去呀。你讓介子推怎麼想?晉國群眾怎麼看?鄰國會怎麼評價?史官將來怎麼寫?

不行,說啥也得把這個人找出來!

於是,一場全國範圍內的人肉搜索開始了。

一場大火引發的悲劇

4.

終於,有人在山西綿山發現了介子推的蹤跡。

晉文公立刻帶人趕赴綿山。

一到現場就傻眼了,綿山蜿蜒數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在這裡找一個人猶如大海撈針。

這如何是好?

有人獻計:放火燒山!只留一條逃生通道,這樣一來,介子推無處可躲,只能從這裡出來見大王了。

晉文公說好呀好呀!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居然能想到如此妙計,就這麼辦。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也沒出來。

第四天,在山中一棵枯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二人的屍骨,已經被燒得難以辨認。

晉文公悲痛萬分,禁不住仰天長嘆:“蒼天啊,大地啊,是哪個二逼給我出的這個主意啊!來人,把獻計放火那小子拉出去,五馬分屍,誅滅九族!”

《莊子》中記載:“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一場大火引發的悲劇

5.

一切已無可挽回,悔恨交加的晉文公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修祠建廟,將介子推厚葬於綿山,並改綿山為介山。

介子推被焚的日子,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為了紀念這位倔強的忠臣,晉文公下令,每年從這一天起,全國一個月內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你自己沒腦子做蠢事,卻遷怒於別人。山西人民表示不服,所以經常在寒食節期間偷偷燒火做飯。

晉文公發現後惱羞成怒,索性把綿山一帶的禁火時間延長到了105天。

史料記載:“太原、上黨、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云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直到東漢末年,曹操看不下去了,一年近三分之一時間不讓燒火做飯,天天吃涼菜誰受得了?頒佈《陰罰令》,明確規定取消寒食節。

三國歸晉後,寒食習俗又恢復起來,不過時間縮短為三天。

到了唐朝,唐玄宗決定:“寒食上墓,宜編入五禮,永為恆式”。也就是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併,確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清明掃墓祭祖的做法由來已久,緬懷先輩,寄託哀思的習俗得以流傳至今。

而寒食節禁火的規定因為違反人性,漸漸被人們淡忘。

畢竟是早春時節,乍暖還寒,誰不想喝口熱湯呢。

白居易有詩云: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

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